美国人的行为趋向:《当幸福来敲门》的文化解读

时间:2022-08-22 02:56:27

美国人的行为趋向:《当幸福来敲门》的文化解读

[摘要]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反映的是没有任何显赫家庭背景、而立之年的黑人小人物克里斯・加德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的成功奋斗。该片可视为实现美国梦,体现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完美范本。它浓缩了美国人的生活历程和性格特征,折射出美国文化模式中以“行动”为主的行为趋向。本文以文化的视角,从生活节奏、对待挫折和追求幸福三个方面来阐述这种行为趋向在美国人生活中的渗透,探索影片主人公实现梦想,即从一个乐观进取的推销员,最终成为百万富翁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当幸福来敲门》;美国文化模式;行为趋向

一、引言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The Puzmit of Happyness)拍摄于2006年,获当年北美圣诞档的票房冠军,为金球奖、奥斯卡双料提名。该片是编剧史蒂夫・康纳德根据美国百万富翁克里斯・加德纳的同名个人传记故事改编而成。它反映的是美国梦下的另一个阿甘,小人物克里斯・加德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的奋斗,演绎了普通美国人凭借智慧和努力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故事。

本片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是一名普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怀揣成功的梦想,争取到在一家声名显赫的股票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历经种种挫折,终于如愿以偿地迎来幸福时刻。该片可视为实现美国梦,体现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完美范本。它反映了美国人在独特的文化模式(cultural pattern)下以“行动”为主的行为趋向(activity orientation)。

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独特的文化体系,是由约定俗成的信仰、价值观、准则等构成的。文化模式不是可以直接触摸到的东西,它渗透在各民族或国家的方方面面,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心底。罗思・本尼迪克在《文化模式》中认为,基督传统、共和主义和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三大要素(Ruth Benedict:1934)。其核心是基督教思想影响下的人人平等自由和个人奋斗的价值观。

Edeard Stewart“文化模式理论”中“行为趋向”的大多数南美人和印第安人采取随遇而安、适应变化(becoming)的行为趋向,通过改变自己而来适应变化中的世界。中国的道家以“无为而治”、“无为即大为”(being)为安身处世的理念,而欧美人行为趋向以“行动”(doing)为主(尹丕安,2007:48)。本文将通过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来阐述以“行动”为主的行为趋向在美国人生活中的体现。

二、美国人的行为趋向深受基督教义的影响

影片导演盖布瑞-穆契诺(Gabriele Muccino)是意大利人。他擅长以电影语言描述错综复杂的情节。他在此前从未执导过英语电影,但因为是非美国人,他不像美国人那样理所当然地看待美国梦,而是以其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独特的影视艺术的形式,通过克里斯追求幸福的真实旅程,向观众展示美国主流价值观。

本片中多次提到上帝和杰弗逊的《独立宣言》。盖布瑞向观众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尽管美国是一个自由和多元文化的国家,美国人的行为趋向深受基督教义的影响。确实,上帝是美国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美国立国的精神支柱。历史上美国的国家建立,跟基督教有着很深的关系。当初那些从欧洲来到“新大陆”的人,有很多都是为了躲避母国施行的宗教迫害而来,其中的先驱者多为“清教徒”(Puritans)。虽然后来也有其他教派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陆续移民而来,但是清教徒思想深入人心。在签署《独立宣言》美国的“国父”中,有不少是(新教)基督徒甚至牧师。虽然杰弗逊是一位自然神论者,但在他起草的《独立宣言》中提到上帝的次数不少于四次。

片中克里斯5岁的儿子讲落水者祈求上帝拯救的小故事:一艘船过去了,落水者拒绝被救,说:“上帝会来救我的。”第二艘船又过去,他仍然拒绝被救,说:“上帝会来救我的。”后来落水者淹死后来到天堂,问万能的主:“为什么不来救我?”上帝回答道:“我已经派两条船去救你了。”导演巧妙地通过孩子不经意的笑话告诉观众美国人信奉的基督教义:God helm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

导演还安排了一场落魄的克里斯怀抱儿子在教会收容所听牧师布道,听教徒唱圣歌的情景。教徒们唱出了克里斯的心声:“重担虽负于肩,痛苦难以忍受,但我不会也不曾放弃,只因你曾经的承诺:赐予我翻越攀登之力,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在美国人看来努力工作,追求幸福是上帝赋予的“天职”。

三、美国人的行为趋向体现在生活节奏上

同其他行为趋向相比,在以“行动”为主的行为趋向的文化模式中,人们习惯于快节奏的生活。“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个朝某一方向不断流动的东西。”(王恩铭,1997:204)Hall把不同文化对时间的使用分为两种范畴,一种是一元制时间(Mono―chronic time)简称M-time,一种是多元制时间(po―y―chronictime)简称P-time。一元制把时间看成是可以分隔,但不可重复,有始有终的一条线,也称线式时间观;而多元制则把时间看成是分散的,采用多元制的文化,一般可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的几件事情,也称圆式时间观念(王莉,2002)。作为一元制的美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无异于一条既固执又珍贵的直线,时间如金钱一样可触摸。

在本片中,克里斯时间观念强,精于安排工作、学习、娱乐和社交的时间,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他似乎永远在狂奔之中:每天早早上班,奔跑着去幼儿园接儿子,奔跑着赶公交车……为了从20个实习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证券公司的股票经纪人,他要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努力地争取时间去联系潜在的客户。他不停地打电话,整天坚持不喝水――这样就可省下上厕所的时间,他拼命地挤出每一分钟去与他人竞争。他利用业余时间为了生计而推销测骨仪,晚上通宵达旦地看书。他在忙碌生活中的唯一目标就是圆满完成任务。

四、美国人的行为趋向体现在面对挫折时

面对挫折,各民族有不同的行为趋向。在“无为”的行为趋向中,人们带有宿命色彩,把一切视为上天注定的不可避免的事情。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特点,但是他们共有的独立精神早在《独立宣言》中就表现了出来,即主张人类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生存、自由以及追求幸福都是不可侵犯的权利。而且,十九世纪美国西部移民一往无前的冒险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在各民族二百多年的融合,已经融入了大多数美国人的血液之中。至于进取精神和移民也是分不开的。他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有坚定的自信心。他们在各种事业上都喜欢标新立异,既不怕别人的非议,也不担心个人的失败,失败了再重新起来。他们既不恋旧,也不把希望寄托于未来,而是抓紧现实(孙延|,2002)。

开拓进取、永不放弃的坚韧精神同样体现在克里斯身上。片中克里斯面对种种困难永不气馁。不肯轻言放弃的进取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位观众。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男主角威尔・史密斯黝黑的皮肤,凝重的表情,匆忙的脚步,将一个奔波、失意,但时刻不忘奋斗目标的美国平民英雄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

克里斯从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正如他在球场上对儿子说:“如果你有梦想,那么请保护好它。”尽管他的人生历程坎坷:提着四十多磅重的医疗仪器四处奔走推销,交不上房租,被房东赶出,只能带着儿子去地铁厕所和收容所,甚至被迫卖血,即使在这时候,克里斯仍一如既往地自信和勤奋。在被车撞丢一只鞋子后,立刻爬起来跑回去工作。只是在一个深夜,当无家可归,和5岁的儿子被迫在地铁厕所里过夜时,我们才看到坚强的克里斯坐在地上一个人无声地啜泣。

观众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在克里斯匆匆赶赴一个重要约会时,一个黑人埋头专注地在街头击鼓。这使人联想到克里斯总是一路狂奔的脚步声。这个镜头蕴含着主人公锲而不舍、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克里斯总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因为他相信:有了梦想就要好好守护,全部生活的碎片就是为了等待幸福来敲门的那一刻。他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五、美国人的行为趋向体现在理想追求上

本片片名取自于《独立宣言》中的一句话:“人人生而平等。每一个人都被造物主赋予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刘祚昌,1996:128)。观众刚看到片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时也许会纳闷:一个拼写错误?但看到最后一定悟出了编剧的真实用意。所谓拼错的片名实际上是有意为之。就像影片开头克里斯看到幼儿园墙上涂鸦时说的那样:“There iS no Y in‘happiness’,It's an I.”(在“happiness”这个单词里,没有“Y”,应该是“I”。)片名巧妙地向观众传达了这样的思想:美国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会抱怨“为什么(why)”,而是依靠自己(I)去奋斗!这里的“I”是指“自己、个人、自我”,意思是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幸福。“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内容”(朱世达,2001:13)。“美国个人主义观念中的重要一点就是独立精神” (王恩铭,1997:204)。毋庸置疑,美国文化鼓励每个人自己作决定,形成自己的观点,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及拥有自己的财产。

而且美国人在追求幸福和成功的观念中具有高度的物质主义。“‘物质主义’是针对美国人的金钱观和处世态度而言的。可能没有其他国家的人比美国人更重视对金钱的追求了。”(陈俊森,2000:55)美国人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多从物质的角度加以评价。虽然物质的追求并不是绝对化的,但从社会整体来看,物质的多少还是衡量每个人的创造力和成就的标准,因为以“行动”为主的行为趋向文化模式中,对一个人的行为评价注重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在克里斯如下的言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克里斯在追求幸福和成功的过程中依靠自己,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一步步“推销自我”,最终成功实现了自己追求幸福的梦想。当克里斯茫然地提着要推销的仪器看到从经纪公司门口走出的人们满脸幸福的样子时,他毫不犹豫地向一名开着豪华跑车,穿着光鲜的职员讨教致富经验。“做股票经纪人,只要能精通数字和做人处世就行。”职员的这番话点燃了仅高中毕业的克里斯心中的理想火花。

为了争取到实习机会,他亲自上门递交申请书,争取到跟经纪公司经理特维斯图搭车的机会,利用推销员的口才适时推销自己的长处,并通过成功玩转魔方展示他的数学天赋,赢得主管的好感,从而得到了他追求幸福的关键机会――实习生面试。这是他自我推销的第一步。而他自我推销的第二步就是那场精彩的面试。当克里斯穿着刷墙的衣服匆匆赶去参加决定命运的面试时,面对考官们惊讶的表情,他主动坦白“因为没能付清停车罚款而被拘留了。是从警察局一路跑来,拘留前正在家里刷墙”。当主考官对他学历表示失望时,他诚恳地告诉对方自己“喜欢这一行,已经开始自学”。“我知道如何寻找答案,而且我一定会寻找到答案的。”正是他的坦率和坚持折服了主考官,使他终于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实习生。

克里斯主动登门向大客户瑞本因失约而道歉,赢得了瑞本的好感,从而融入了对方的社交圈,认识了许多潜在的客户,这也为他进一步的成功埋下了伏笔。“同更高一层群体的联系是通向上流社会的途径,向上攀爬或者在受限制的群体中再造出一个精英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美国趋势。” (陈俊森,2000:60)在公司的培训中,克里斯总是增加在主管人员特维斯图、培训经理和上司面前的曝光,他不惜做跑腿工作,赢得了上司的好印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克里斯・加德纳凭借他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一股子劲头,赢得了大客户的青睐,从此,幸福之门慢慢向他打开。

总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可视为实现美国梦,体现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完美范本。主人公克里斯实现梦想,即从一个乐观进取的推销员,最终成为百万富翁的心路历程,折射出美国文化模式中以“行动”为主的行为趋向。艺术来自特定的文化,也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无论何种艺术都是该国家或民族文化的载体,通过解读这部影片,我们可以进一步透视美国独特的文化模式,了解美国的主流文化。

上一篇:电影《我是传奇》中的隐喻分析 下一篇:浅谈军事题材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