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储粮,不可忽视的“粮食安全”

时间:2022-08-22 02:50:42

农户储粮,不可忽视的“粮食安全”

我国是农业大国,物产丰饶,但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国人均占有粮食相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农户储粮约占粮食总产量一半,达到约5000亿斤,在当前我国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的情况下,农户储粮安全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粮食储藏特别是农户储粮十分重视。1995年国家粮食储备局第一次在广西钦州召开了农村粮食储备会议,同年启动了“九五”重点科技攻关第一号项目“五大作物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启动叫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0年4月,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施农户科学储粮的专项,为主产区农户改善储藏条件。2010年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适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启动。

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0928亿斤,已经连续4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在丰产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粮食产后安全储藏一个关键问题――粮食产后损失。粮食产后损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二十世纪7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建立了“粮食产后损失防止研究”项目,开始了对粮食产后损失及减损对策研究。另外,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还联合组成了“援助粮食产后系统集团”,对发展中国家粮食产后损失问题进行技术援助。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行动计划”也提出了到2015年将粮食产后损失降低50%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粮食储备主要为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农户储备等三级储备,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经过仓储工作者长期的努力,储藏损失已经减少到0.1%~0.2%,而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的最主要、损失最大的环节是农户储粮环节。我国农村储粮设施简陋、储藏条件差、储粮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管理手段以及防护措施等原因,粮食受虫蚀、霉变、鼠耗啃食、害虫侵蚀等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从国家粮食局典型调查情况看,我国农户储粮鼠、虫、霉害损失约5%~8%,据此测算,全国每年农户储粮造成的粮食损失数量约250~390亿斤,折合经济损失300亿元左右。如果把农户储粮损失降低一半,全国就可以减少损失若干亿千克,相当于营造一千多万亩的“无形粮田”。在我国耕地逐年减少、国家粮食储备量有限的情况下,尽快采取措施,减少农户储粮损失,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要求,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现在我国农村的储粮技术几乎为空白,且短期内粮食小规模生产和储藏的现状尚不能改变,而国库的储粮技术又难以在农户中安全有效地实施。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村对小型农户储粮设施的需求日渐提高。一方面,伴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耕地通过租赁方式逐步向种粮大户手中集中,种粮大户需要科学储粮设施,以调节粮食销售时间,争取更高粮价。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更多生产劳力不足家庭、生产技能缺乏家庭,逐步重视专业合作组织的技术服务、农期互助等合作形式,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而合作组织的集约化生产使得储粮设施配备成为必要。

随着国家对种粮农民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逐渐高涨,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已经成为我国粮食生产主流发展方向。虽然国家对种粮补贴、专业合作组织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针对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粮食储藏需求,开发适于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使用的储粮设施设备尚属空白,科学储粮技术极少得到应用,如何结合不同地区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地指导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粮食仓储设施、装备及技术、工艺的优化配置,引导我国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实现低损耗、低成本、高效益储粮目标,已经成为目前粮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针对我国目前适于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的粮食产后储藏技术设施缺乏、损失严重等突出问题,“适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以工程技术研究为手段,以集成创新为特色,跟踪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主产区储藏技术设施的发展动态,了解不同区域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粮食产后安全储藏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需求,研发适合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和设备,筛选集成粮食安全储藏的关键技术,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种粮大户与专业合作组织粮食产地储藏设施建设模式、标准及规程规范;通过建立不同区域粮食储藏示范点,实现粮食安全储藏的示范推广,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完善我国粮食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我国农户安全储粮系统提供工程技术支撑。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角度出发,农户储粮是不可忽视的一角。农户储粮一方面解决了农民自身的粮食需求,另一方面也减轻国家粮食总供给压力。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际生物能源化政策所赋予粮食的能源属性改变了粮食供求基本预期,再加上投机资金在期货市场的疯狂炒作赋予农产品金融属性,以及复杂的国际局势和频发的自然灾害,造成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虽然我国的高度粮食自给率避免了此次粮食危机的影响,但从长期而言,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我国粮食安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切实搞好农村粮食储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适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组)

上一篇:大米全产业链模式发展引关注 下一篇:对四师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