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若干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8-22 02:06:40

关于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铁路网逐步建成的背景之下,对于铁路运营安全管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论述了铁路运营之中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铁路运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铁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建线路相继投产,我国铁路建设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截止2020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运营里程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对铁路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铁路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已跟不上时代要求。2011年7・23事故发生后,国内乃至国际对中国铁路行业倍加关注,中国铁路急需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扭转被动局面。

1、制定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的必要性

与《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相比,《管理条例》主要体现了3方面的变化。一是增加铁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内容,补充对铁路建设的规定,使铁路安全覆盖范围更广;二是突出不断发展的高速铁路的安全性,作出针对性的规定,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依据铁路政企分开和国务院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明确铁路安全由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依法对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行业监管,并对不适应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要求的规定作了调整。一部法规从诞生到执行,从实施到见效,从评估到完善,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检验。法规作为一种规范性文件,更多的是体现法律的特性,即原则性和约束性。因而,它的实施必须要有一系列配套细则文件和有效举措,而标准便是一种既具有明确目标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手段。就《管理条例》而言,在当前条件下强化制定和应用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具有以下3方面的意义。一是铁路系统政企分离刚迈出第一步,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需经历一个相当时间的磨合期,才能逐步理顺两者关于铁路运输安全的关系。对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各铁路局及铁路公司,其体制改革尚处在酝酿和筹备阶段,现今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仍基本处于政企分离之前的状态,这会对《管理条例》的实施带来一定影响。故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系统内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企业标准尤为重要。二是随着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电气化铁路的迅速发展,标准制定工作滞后于铁路实际运营需求的问题愈发突出。尽管有关部门近年制修订了一批与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电气化铁路相关的技术标准,但无法覆盖全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

2、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及其评估

2.1、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部门一直十分重视安全管理,从铁道部到基层站段都设置有安全管理机构,制定了众多涉及行车安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在监督、检查、处置各类安全事件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总体上来看,全路的安全管理处于相对平稳的状况。特别是近2 年来,铁道部根据国发〔2010〕23 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温州动车追尾重大事故经验教训,开展了全面安全大检查、大整改和大补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然而,随着我国铁路的巨大变化与迅猛发展,原有的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铁路安全的需求,必须发展新的安全管理模式。这是因为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通过大力度地奖惩来引导各级管理干部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主要依靠强化各级干部的作用来保障行车安全,这对于采用大量先进技术的现代化铁路而言是不够的,与世界铁路先进国家的安全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速推行先进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2、对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评估

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基本上还停留在单项或观点性的水平上,特别是对于安全风险管理模式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理论或实际可操作的模式,更未达到从标准化原理出发所要求的事先预防、技术可控和专业规范的安全模式。我国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模式之所以仍停留在单项及战术层面上,关键是铁路各级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思路、组织构架、人员培训等方面受到各种因素或条件的制约。

2.2.1、在整个铁路系统中,建设、施工、运营、监管等诸多子系统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这不可避免地给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传统的铁路条块管理方式加剧了处理和协调各子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整体安全风险管理策划的缺失,不能形成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策划方案,以确保整个铁路系统安全的有效控制和全面管理。

2.2.2、现阶段涉及我国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够完善,有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甚至已经不适应铁路的发展要求或已经失去实际指导意义。尽管铁道部即将颁发新的《铁路安全条例》,但这个纲领性的文件并不能完全替代安全风险管理所需的包括程序、方法等内容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系统、全面、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理标准体系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相关问题分析

3.1、就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整体而言,首先,其必须符合《管理条例》的最低监管要求,并不断地、有效地提高铁路系统的安全性;其次,具体安全标准及规程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才能使标准真正发挥作用,能够帮助运营部门在发生安全事件时从容应对,故标准不但要包括各种安全事故的预案及相关的人员培训和事前演练,还应与关联业务部门、铁路警方、设备提供商等相关合作方建立联络沟通机制;再次,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应特别注重安全风险评估,这对铁路各运营部门根据自身情况识别安全威胁和风险十分重要,也是管理安全威胁和风险,并作好准备和响应所需的首要预防阶段,铁路各业务系统和部门的潜在安全风险和日常运行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业务系统和部门都必须制定各自的安全评价标准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标准,并进行独立的安全风险评估。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可按专业分为通用、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供电、信息化等若干子标准,便于细化所属业务领域内的安全内容,以符合相应管理和业务部门安全工作要求,也可突出所属业务领域的特点和关键点。在每个子标准中,首先须明确本系统子标准的法规要求和目的,可包括企业、部门或车间的年度安全方针目标,以及高层领导安全承诺绩效政策和实施计划等纲领性内容;其次应提出本系统子标准的安全关键点,可包括安全组织机构、岗位安全职能、安全管理程序、技术方案、预防措施和认证评估等操作性内容;另外还应规定本系统子标准的纠错和持续改进,可包括信息反馈、纠正措施、标准定期审查和修订等辅内容。

3.2、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纵观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经过数十年的长期建设和经验积累,在铁路工程、维护、行车、设备等管理部门以及各业务系统不乏各自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然而,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大多是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单项或局部安全事项而制定,而且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或被动管理的水准上,尚不能满足主动、预控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保障,只有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组织的各个层次和活动之中,有效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安全风险管理方针、安全风险管理程序、相关组织结构、考核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要不断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规范安全风险管理程序、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力执行,避免因制度和管理的缺陷而导致事故。

3.3、提高全员的素质能力。安全管理是人员、设备、环境的系统管理控制。安全风险控制的主体是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效取决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领导的态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安全工作实际,带头学习风险管理理论和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加强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安全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决策、监控等过程,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必须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普及。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干部职工普及安全风险管理知识,抓好应急情况下的安全处置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3.4、打造我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安全风险管理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因果链为手段,以逐步达到完善提高、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预控管理,是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的闭环管理,其实施过程基本上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主线。因此,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高难度、高技术的活动,仅依靠人工作业无法达到预定安全目标,打造一个信息化系统操作平台是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应是一个集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真正实现“人―机―环―管”的全面结合,确保铁路系统运输生产的安全,从而达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3.5、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评审国外铁路系统通过安全管理标准的实施和信息反馈,定期进行标准修订,调整安全计划、目标和措施,已成为不断改进铁路运营安全状况的有效手段。依据安全管理标准定期开展的铁路运营安全评估工作,特别是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评审的新模式,有利于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的实施和信息反馈,可代替?“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安全大检查方式,更加有效地监控铁路运营安全。国外铁路系统运营安全管理标准第三方认证机构评审的实施,是由国家通过安全主管部门对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授权,相关铁路工程企业和运营维护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都需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评估和确认,并作出安全承诺声明。而第三方认证机构则必须通过诸如欧盟成员国等国家的一级合格资质确认,并且是一个能独立开展安全管理标准评估的合法机构。第三方认证机构还应具备必要的检查和协调能力,以确保其评审是独立、严谨和有效的,出具的技术文件则必须由政府指定的机构来完成,以保证评审的透明度和可审查性,其内容还包括一些以前未曾评审过的安全状况。国外铁路系统的实践表明,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评审涵盖了铁路运营的各个方面,如基础设施管理者通过评审,能获得安全许可证,而交通运输运营商通过评审,可取得安全运行证书。

3.6、 强化安全风险意识,为了加强高铁安全风险管理,高铁作业人员应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敏感性。一是应重视安全风险思想教育,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二是应认真汲取路内外安全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防微杜渐,积极研究思考安全措施和对策,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三是应针对高铁安全风险管理的超前性特点,树立超前意识,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加强安全防范;四是应对传统安全理念和固有知识体系进行更新,全面考虑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适应目前高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

3.7、加强应急处置培训通过建立相关实战场景,拓宽应急处置培训内容。应用仿真理论和各种技术,实现与高铁相关的各类工种的仿真集成环境,建立起一个综合、集中、透明的现代化仿真系统,为高铁作业人员提供先进的培训环境。在模拟平台上,虚拟设置出各种设备故障和铁路交通事故,要求高铁作业人员进行预处理,建立事故处理方案数据库,导入各种应急预案,对高铁作业人员的模拟操作进行电脑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不断提高高铁作业人员的实操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3.8、 规章制度保障,各铁路局应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颁发的标准及时修订、补充和完善自己的高铁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对于高铁运营暴露出的规章盲点和难点问题,应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和细化办法;各系统、部门在制定高铁规章前,应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章管理办法,对涉及其他专业的综合性规章,必须严格执行会签制度,杜绝出现各系统规章相互矛盾的现象。另外,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应全面梳理和完善高铁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细化高铁防灾应急预案,形成系统、完整、准确、一致的预案,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以安全、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满足高铁对运行秩序的高品质要求。

3.9、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确保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领导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风险管理作为提升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二是加强组织。加强对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厘清、落实安全管理中的各级组织、部门的职责、作用、权限,切实保障安全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三是督导推进。各级安全监察管理部门是指导落实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的作用,督导推行安全风险管理。

4、结语

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铁路系统“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各个方面。安全风险理念在铁路的应用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其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只有不断探索、注重务实、分析规律、用于创新,才能使风险管理与铁路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并产生良好的效果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莉莉. 基于物联网的铁路运营安全数字化管理系统运作机制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3.

[2]贾华强. 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张华. 铁路运营安全投资效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4]王守俊.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若干问题辨析[J]. 法制与社会,2010,22:80-81.

上一篇: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探讨 下一篇:关于建筑工程中常见基桩的质量通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