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MEL评级体系的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比较

时间:2022-08-22 12:11:06

基于CAMEL评级体系的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比较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CAMEL骆驼评级体系的相关内容对国内外两家银行2009-2011三个年度的经营绩效,从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及流动性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从而找出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差异,并针对目前国际金融环境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CAMEL评级体系;经营绩效

一、引言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企业,其主要业务就是通过经营风险来追逐利润。因此,降低风险、加强监管,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关键之一。我国银行业正处在向国际化接轨的变革时期,新组建的银行业监管机构很有必要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监管手段和监管方法,依法加强对我国银行业的监管。CAMEL评级体系是美国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时使用的统一标准,其正式名称是“联邦监理机构内部统一银行评级体系”,其考核指标涵盖了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等最关键的经营宗旨,因其有效性,该评级体系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颁布《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银监会负责人表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既要借鉴国际通用评价银行的良好做法,又要结合国内银行业监管实践经验,建立“CAMELS+”的评级体系,对综合评级结果做出精细调整,使评级结果能准确反映各个机构风险状况及其管理水平,更好地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和改进识别、度量、定价和转移风险工作,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与监管水平。“CAMELS+”监管评级体系,主要在原有分析要素的前提下,加入市场风险状况要素。由于市场风险状况的度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故在本文中没有引入。

本文就“骆驼评级体系”的五大组成部分(资本、资产、管理、收益、流动性)的基本评级标准,结合我国银行业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我国商业银行在监管及经营上与国外商业银行的一些差异,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方向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CAMEL评级体系的选取

首先,“CAMEL评级体系”是美国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时使用的统一标准,当前国际上对商业银行评级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充足率及变化趋势、资产质量、存款结构及偿付保证、盈利状况、人力资源情况等五个方面,基本上未跳出美国骆驼评级的框架。因本文比较的是国内与国外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故未用我国现有的绩效评估方法,而是结合我国股份制银行的特点,在CAMEL评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其次,从其特点看,CAMEL评价体系的特点是单项评分与整体评分相结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评价风险管理能力为导向,充分考虑到银行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层次,是分析银行运作是否健康的最有效的基础分析模型。

三、基于camel评级体系国内外商业银行绩效比较

(一)确定研究指标

“CAMEL评级体系”因其五项考核指标,即资本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水平(Earnings)和流动性(Liquidity),其英文第一个字母组合在一起为“CAMEL”,正好与“骆驼”的英文名相同而得名“骆驼评级体系”。以下是对每项指标的衡量方法选取。

(1)资本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

此指标将用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来衡量。资本充足率主要表现的是资本对资产的保障程度,巴塞尔委员会规定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新的《巴塞尔协议III》将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

(2)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

资产质量是评价金融机构总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此指标将采用定量分析,CAMEL评级中使用的是加权的问题贷款与基础资本之比来衡量,而非不良贷款率,原因是不良贷款率未按权重计算三类问题贷款(次级、可疑、损失),而是直接加总,降低了问题贷款的风险。但由于国外银行报表的资料有限,本文将用加权的问题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来代替,其中,加权问题贷款=20%次级贷款+50%可疑贷款+100%损失贷款。同时,也将加入不良贷款占一级资本的比重来分析资产质量。

(3)管理水平(Management)

对管理水平进行评级时主要以定性的标准衡量管理者的素质,通过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盈利水平和流动性的评级间接评定其管理水平的级次。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该金融机构的历史文化及主要业务、业务范围、行业地位、及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薪金、激励制度等。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但又难以量化和预测的因素,因为没有量化指标和比率,一般情况下都通过其他量化指标得出相关结论,本文将选取成本收入比作为其中一项衡量依据。

(4)盈利状况(Earnings)

商业银行的盈利是抵补损失的第一道防线,衡量一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基本比率是资产收益率(ROA)和资本收益率(ROE),其中,ROE=净利润/总权益资本,ROA=净利润/总资产。但在根据CAMEL评级体系中,通常使用平均资产收益率(ROAA)来代替资产收益率(ROA),ROAA=净利润/[(当期资产+上一期资产)/2],ROAA之所以使用平均资产,是为了降低资产在过去一年发生的较大变化所造成的扭曲。因此,本文将采用ROE和ROAA此两项指标来衡量盈利状况。

(5)流动性(Liquidity)

商业银行保持足够的流动性是为应付存户的提款和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要评级一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否充足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该商业银行存款的变动情况、可随时变现的流动资产数量、该行在遇到流动性问题时迅速筹集资金的能力等。由于国外银行年报中数据的有限性,经过指标筛选,本文主要采用的流动性的评价标准为:现金指标、贷款与存款比。本文中为方便计算,突出重点,现金指标的计算为:现金指标=(现金+同业存款)/总资产。

(二)确定研究对象

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构成。鉴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在业务与管理方面的差异较大,故在我国现有的8家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选择研究对象,即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光大银。其中,经过对8家银行2009-2011年三年平均资产占8家银行总资产的比重进行计算,结果见表1。

招商银行在8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资产比例排第一,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跻身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之列,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和优势。同时招商银行是国内第一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的上市公司,与国外的商业银行具有一定可比性,所以选取招商银行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代表对象。

国外银行的选择较宽泛,鉴于地域与文化的相似性,选取亚洲运营绩效良好的商业银行作为比较对象,以此找出国内银行的优劣势,使之更好地面向国际化。目前华侨银行是亚洲一家评价最高的银行,也是世界上最高度评价的银行之一,拥有穆迪Aa1级评级。并且新加坡华侨银行是首家(1927年)在中国开展银行业务的新加坡银行,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被列为华侨银行集团战略中的主要市场之一,与我国关系密切,由此选择新加坡华侨银行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比较对象。

由于上述原因,本文的研究对象定为中国招商银行与新加坡华侨银行,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两家商业银行2009年-2011年的经营数据,数据来源为各家银行公开披露的定期报告。本文研究的部分指标将采用三年数据的平均值,此处理的目的是使得数据更有说服性。

(三)研究指标的应用

以下将对中国招商银行与新加坡华侨银行进行五项指标的衡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1)资本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是指资本数量的充足和资本结构的合理银行,本文选取总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作为衡量资本充足性的指标,如表2、表3所示。

无论从总资本充足率还是一级资本充足率来看,两家银行均达到了《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8%的要求,可以认为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高出平均水平,没有风险问题,业务发展稳健。但是,新加坡华侨银行比中国招商银行有明显优势。

(2)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

本文选取“加权问题贷款/贷款总额”以及“不良贷款/一级资本””作为衡量资产质量的指标。在CAMEL体系中,我们将金融机构的贷款按风险程度分为四类——正常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后三类被称为问题贷款,加权问题贷款=20%×次级类贷款+50%×可疑类贷款+100%×损失类贷款。中国招商银行与新加坡华侨银行的贷款分类如下表4,采用的是2009-2011年三年的平均值,在这里将招商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归入次级类贷款中。为了方便比较,两者的单位统一转化为“百万人民币”(1新加坡元=4.9681人民币元,数据由和讯外汇提供,更新时间:2012-06)。

由表4可以看出,两家银行问题贷款的总量相近,但招商银行的问题贷款中损失类所占比重较大,并且通过该表中每一项贷款分类的对比可以得出招商银行的贷款质量略低于新加坡华侨银行。

两个衡量指标“加权问题贷款/贷款总额”与“不良贷款/一级资本”的比较见表5、表6。

如表5所示,近三年来,两家银行的资产质量均≤5%,资产质量很高,风险很小,中国招商银行的加权问题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在整体上高于新加坡华侨银行银行。如表6所示,中国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占一级资本的比重整体高于新加坡华侨银行。在两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稳定的条件下看,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新加坡华侨银行的资产质量优于中国招商银行,并且两家银行的问题贷款比重都在下降。

(3)盈利状况(Earnings)

由表7、表8两个表可以看出,比较三年平均值,中国招商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ROAA)与资本收益率(ROE)均低于新加坡华侨银行。但在2011年底,中国招商银行的两项指标均已基本达到新加坡华侨银行的比率,可见招商银行的盈利能力在不断进步中,而华侨银行近三年的ROAA与ROE则在不断下降中。

(4)流动性(Liquidity)

表9计算的是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例,该比例是对银行整体流动性的基本衡量,它表明储户的资金在多大程度上被用来发放贷款。在这里,我们最好用非金融机构存贷款比较,因为一般来说贷款和存款的比率比较高,该金融机构可能有更大的贷款组合,或者使用了大量非存款或购入资产来进行融资。但中国招商银行并未对存、贷款总额和非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进行区分,所以只有选取存、贷款总额。

以上分别计算出的两组数据表明,中国招商银行的贷款组合比新加坡华侨银行要小,在这个指标上,中国招商银行的流动性较强。同时,我们将用现金指标进一步分析流动性,如下表10所示。

由于本文中现金指标的计算为:现金指标=(现金+同业存款)/总资产,所以现金指标代表的是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上交存款准备金,所以在现金指标的流动性方面远不及国外的银行。从宏观层面看,2011年以来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8.50%达到20.00%,回收了银行体系内一定数量的流动性。

(5)管理水平(Management)

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对于管理水平而言,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定性评估,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家银行的年报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来做比较,见表12。

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中国招商银行在管理方面和国际化进程上与新加坡华侨银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例如:华侨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制度将高级管理人员的长期利益与银行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比股票增值更能达到激励目的。作为中国内地的商业金融机构,管理的国际化已成为招商银行改革的目标。

虽然管理水平难以量化处理,但也可以从一些定量的指标间接看出一些信息。如本文选取的两家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如表11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对于成本收入比的指标而言,中国招商银行的比率略低于新加坡华侨银行,可见近三年来,招商银行在管理的有效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国外银行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综合各方面来看,有着标准普尔A+评级的华侨银行的管理水平仍在招商银行之上。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对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以及流动性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在资本充足性和管理水平两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还存在较大差距。第二,在资产质量、盈利状况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水平接近,国外银行略高于我国的银行,但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这两项指标都在不断进步中,2011年中国招商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已高于新加坡华侨银行。第三,在流动性上,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在存贷款指标上较强,但由于我国自2010年以来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一定数量的流动性。我国的银行监管者业可以借助该体系中对银行绩效评估的各项指标及其变动,了解银行体系的运行状况和风险状况,从而采取措施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在整体上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

我国商业金融机构起步比较晚,在经营与管理上与国外商业银行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资本充足率不足、管理水平有待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参与全球竞争,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需在一些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要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提高自己的资本充足率。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有:第一,加强我国上市银行的内源融资能力,优化银行核心资本构成。内源融资是源于银行内部融资,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的资本投入、企业留存收益和员工集资。内源融资成本是最低的,加大内源融资能力主要通过提高银行净利润来实现;第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附属资本结构,发行次级债券。发行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具有效率高、周期短的优点,并且次级债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权份额,还有利于拓宽资本筹集渠道,但目前我国次级债种类较少,还有待我国银行的进一步开发。

其次,需要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管理水平,要尽快确立准确的内部评级体系,让自己的资产负债组合达到国际标准,使自己的经营管理达到质的飞跃。并且,需借鉴国外银行的管理经验,如其政策的宣传与执行,管理层的薪金制度,员工的激励制度等。

最后,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必须引起中国银行业重视的是,要促进银行体系的金融创新。当前,我国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在银监会《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的全面指引下,已经逐渐运用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提升自己走向国际金融舞台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上述流动性分析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总体上流动性依然充裕,并且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总体过剩的产生机制将长期存在,制约着金融产品创新的进程。同时我国金融创新仍面临产品创新人才短缺、金融创新环境约束等问题。我国的金融法律政策需跟紧时代的步伐,并且在主张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业务时,更需加强其风险防范,建立起完善的金融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朱新蓉,宋清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3(1):395-414.

[2]邹宏元,文博,邓晓霞.金融风险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3):64-97.

[3]沈玮青.《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明年起实行[M].http:///fortune/2012-06/07/c_123246140.htm.2012年5月30日访问.

[4]马军炜,白宁.美国”骆驼评级体系“与我国银行业的监管[M].西安金融,2004(8):32.

[5]张倩,潘焕学.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前后绩效比较研究[M].中国证券期货,2011(7):196.

[6]郑慧祥子,刘晨昕.基于骆驼评级体系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析[M].China's Foreign Trade,2012(6):15.

[7]李翔,宋良荣.基于CAMEL评级体系的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经营绩效比较[M].财会通讯,2012(8):47.

作者简介:张欣(1992—),江苏响水人,现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上一篇:廊坊市环境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下一篇:与企业岗位对接的高职会计实训课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