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环境伦理规范,培养理性生态人

时间:2022-08-21 11:54:02

构建环境伦理规范,培养理性生态人

环境问题表面看来是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结果,其背后的根源是经济问题、思想问题、观念问题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与自然界存在着伦理关系,我们对自然界承担道德责任,而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应该强调道德自律,具有对自然的道德自觉性。因此,要从伦理角度分析环境问题,建设环境伦理,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解决生态危机。

环境问题 伦理规范 生态人

构建环境伦理道德规范,是环境伦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制定了具体的环境伦理规范,才能使人们有章可循,才能使人们知道在对待自然界的行为中,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最终使人们形成“内化于心”的符合环境伦理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自律”,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一、关爱

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的母亲,也是所有生命的母亲。她创造了不同的物种,使不同的物种生活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中,从而构成了一个有机和谐、相互依赖的系统。这一切都显现了一种终极目的,即让生命存在,让生命继续。大自然竭尽全力关爱它怀抱中的所有生命,使生命趋向多元化。生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包括人类的诞生,全都是大自然关爱的结果。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能够领悟到自然的本性是关爱生命,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能看到自然界的脆弱。随着人类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和干预越来越强大,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到处都显示出人类活动的踪迹和结果。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自我平衡恢复能力,能够在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时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原来的稳定状态。但是这种自我调节的平衡能力非常有限,尤其是人类进入到现代社会后,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科技力量的滥用,自然生态系统就更呈现出一种脆弱状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在人类面前的有限性,意味着自然界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人类的更多的摧残。因此,自然生态系统是脆弱的,她需要人类在使用它的时候还要用心去关爱它。同时,关爱自然界并不是控制、支配自然界,也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把爱滥施在自然界身上,而是按照自然界的本性对待自然界。这种关爱也不是让人成为自然界的奴隶,为了关爱去关爱,是要把这种关爱内化为人的需要。

因此,目前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命运,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前景,都取决于人类是否能以关爱自然界的方式去加工改造自然界。人类只有关爱自然界,才能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迸发出一种积极的实践力量,促使人类在他的实践活动中关心和爱护自然界中的生命,做到人与自然界的协同进化。同时,关爱自然界还能产生一种爱的力量,摧毁人与自然界的隔阂,把人与自然真正结合在一起。

二、责任

自然界需要人类的关爱,而关爱自然界更多的是体现在行动上。它意味着一种责任感,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像对自己负责一样对所爱的人负责。人类应该为自然界承担起无限的道德责任的使命,把维护自然界的和谐当作人类不可推卸的义务。

三、节制

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的时代,在经济主义的指导下,把尽可能发展经济看成是社会的最高目标。尽管资本主义生产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要求,但是简单的追求生产已经无法保证经济的增长,为了推动经济的不断增长,就必须推动大众消费,于是,消费主义应运而生。消费主义要求人们把消费当作人生的意义,要求人们通过自己的消费档次获得别人的承认。这样,就把人们对物质的欲望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万俊人教授根据人的欲求的合理与否将其分成了欲望和需要。欲望是和生活需要不同的。需要是基于人的生命或生活的基本需求而产生的,是人们对生活必要条件的正常需求。而欲望是一种个人主观性的需求,它不考虑现实生活和必要条件,缺乏确定的内容,它的本质是无尽的贪婪。因此,基于需要的消费体现了人类经济生活的正常理性,符合人类生活本身的目的,具有经济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而欲望消费是以欲望满足为目的的消费,它追求的是奢侈和享乐。实现这种欲望消费的基础是对物品的无穷无尽地生产和无穷无尽的占有,而物品的生产和加工又来源于自然界,这必然造成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在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误导之下,人类根本不知道:大自然不允许几十亿人的贪婪和欲望。如果我们继续这种对自然界的掠夺和榨取,不反省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的错误导向,就可能导致地球的生态崩溃。我们要反对“科技万能论”,不能总是发展征服性、扩张性的技术来满足贪欲,人类必须重新学会节制,才能安全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四、公平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际上是主客体关系的展开与体现。主客体关系的重建,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又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要实现这种关系的可持续性,必然要求它在时间上,体现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的统一,在空间上,体现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从而实现人类部分与整体、眼前与长远、这一代人与下一代人、现在与未来利益关系的有机统一和协调。要求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展开主客体关系。

从时间维度上,主客体关系的拓展就是要求人类具有未来意识,不仅关注当代人的需要,也要关注后代人的需要。这就是“代际公平”。它要求人类在世代更替过程中的利益追求是合乎正义的,当代人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不剥夺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权利,要求在消耗自然资源的时候为子孙后代着想,绝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从空间维度上,主客体关系的拓展就是一种横向的互动,即“代内公平”。它就是指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时要体现机会平等、责任共担、合理补偿的原则。要求不同空间和地域中的不同群体公平地享用地球资源,平等的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反对以牺牲其他国家、地区和群体的环境权益为代价去满足自身需求。

现代全球性的环境破坏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有很大的关系,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抛弃”的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西方发达国家正是这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始作俑者。在西方工业化的过程中,西方人已经消耗掉大量的自然资源,已经严重的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但是今天,他们保护自己国内的生活环境,重视环境价值,却开始利用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把污染性强的产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甚至输出垃圾。他们的国家又有了白云蓝天,他们去指责第三世界国家破坏了地球,以环境保护为由来压制不发达国家。这些都体现了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分配上的不公。因此,在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为代价,更不得向别国转移环境污染,努力实现“代际公平”。

参考文献:

[1]卢风.享乐与生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2]卢风.应用论理学――现代生活方式的哲学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曹孟勤.人性与自然――生态伦理哲学基础反思[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论学校教育中的自然美育 下一篇:让爱的世界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