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锦辉:事业为基助奉献

时间:2022-08-21 10:17:10

【前言】冯锦辉:事业为基助奉献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现在,冯锦辉先生的家事业早已经稳定,1997年的金融危机他们挺过来了,同年还出资筹办了香港乐洋护老中心;2008年的金融风暴再次来袭,冯锦辉先生仍然经受住了考验,在家行业美化家稳步发展。“我们的加工厂设在内地,惠阳和顺德,惠阳的工厂刚起步,暂时只有50多个工...

冯锦辉:事业为基助奉献

家是一个让人觉得温暖的词语,冯锦辉先生穿梭于家行业,已经超过30年了。改革开放初期,他便一马当先抓住机会,摩拳擦掌后在家行业大展拳脚,发展到今天的20多家店面。“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家乡的发展,同乡会的传承更是他日日夜夜的牵挂和思虑。

美化家事业

改革开放将中国的大门再一次打开,与此同时,世界也为中国人民开启了一扇窗。此等历史契机,为众多有勇有谋、不惧风浪的仁人志士,提供了一个建立事业功勋的机会。当年意气风发、心怀大志的冯锦辉先生,紧随历史浪潮,1975年,高中毕业的冯锦辉先生前往镇属食品加工厂工作,在企业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同一帮企业的年轻人一起,对企业的设备进行革新、对企业的机构实行调整,而这些也让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为其日后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79年,冯锦辉先生离开家乡葵涌,抵达香港。初来乍到的他毫无怯色,一阵紧锣密鼓后,于1980年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家行。雷厉风行而又果敢的处事品格可管窥一二,兴许正是这种品性,助他一路前进,由当初的一家店发展到现在的20多家店,且在多次金融风暴中30年不倒。

“在家乡的时候我就是从事家行业的,来到香港后继续做,未来仍然是要把老本行做好。”冯锦辉先生自然而然地说,仿佛家就是他今生事业的全部。30年的坚持,或许连冯锦辉先生自己都始料未及,但20多家店,两个大型加工厂,几百个工人,上千万的订单,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晶,更是他几十个春秋寒暑用心付出的见证。

冯锦辉先生来香港后挣取的第一桶金,是他发展事业的有力保障,尽管他在内地时已经积累了一部分从事家行业的经验。但初到异地,难免难以施展拳脚,此时,朋友的帮助和同行之间的合作,成就了他人生的第一站冒险。“和其它董事第一次合作大获成功,然后我就尝试着独立完成业务,逐渐打开了局面。”冯锦辉先生娓娓道来,初战告捷,美化家渐渐在香港市场崭露头角,此举也证明了冯锦辉先生独到的眼光和魄力。

现在,冯锦辉先生的家事业早已经稳定,1997年的金融危机他们挺过来了,同年还出资筹办了香港乐洋护老中心;2008年的金融风暴再次来袭,冯锦辉先生仍然经受住了考验,在家行业美化家稳步发展。“我们的加工厂设在内地,惠阳和顺德,惠阳的工厂刚起步,暂时只有50多个工人,顺德已经有300多名工人,政府和私人都是我们的客户。”冯锦辉先生介绍说。

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也目睹了香港回归前后的变化,冯锦辉先生对这些或令人焦头烂额,或让人欢欣鼓舞的事件,他心态稳定处之淡然。他说:“初来的时候,香港的市场潜力和前景比较好,内地则不是很方便。香港回归后,内地和香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也有广大的消费群。近几年香港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我们接到订单后就共同努力,全力以赴。”冯锦辉先生如是说。商场上对市场的把握和前瞻性尤为重要,冯锦辉先生自然深谙此道,尽管市场不景气,竞争激烈,但相信冯锦辉先生和他的队伍,能够依托30年的经验和专业素质翻越挫折,迎来更加明媚的未来。

尽心尽力为家乡

现龄50多岁的冯锦辉先生,自上世纪70年代末来到香港后,随着离开的时间日益增长,对家乡的挂念始终不减,感情亦日益笃厚,回馈家乡,带动家乡发展早已被他列上日程。冯锦辉先生现身兼香港侨港葵涌同乡会副会长,深圳龙岗区葵涌商会副会长,深圳龙岗区葵涌侨联会委员等社会职务,身兼数职,不辞劳苦,只是想为家乡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当初,冯锦辉先生在时代力量的召唤下,毅然离开家乡,前往香港创业,但于1987年初,冯锦辉先生本着繁荣家乡经济的良好愿望,投资1000多万港币,回乡办了一间家厂,之后又在顺德、佛山两地合资开办两间分厂。而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葵涌中学,他亦十分关注,并不断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尽显学子之热诚。上世纪80年代,他捐资建设新的葵涌中学并担任校董,十几年中一直关注母校的发展和改造。而打拼在外,见多识广,冯锦辉先生更加懂得人才的重要性,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习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修筑全新的教学楼自然会给全体师生,带来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和舒畅的心情,教学和学习效率也会同步提高。修建学校,扶持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冯锦辉先生对家乡的贡献一言难尽,而他自己却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自1989年开始,冯锦辉先生在沙田循道卫理中学捐款设立奖学金,多年来,通过该奖学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不断鼓励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而惠泽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冯锦辉先生最开心的事情。

“家乡葵涌这些年变化很大,但是,许多任务厂很难继续经营,因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必须引起重视,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冯锦辉先生卓有远见地说。教育事业、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在冯锦辉先生心中同等重要,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和谐统一才能持续健康的稳步前进。

除此之外,冯锦辉先生尤为重视的关键问题,是同乡会的继承和延续,香港侨港葵涌同乡会也和其它的社会团体一样,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峻局势。冯锦辉先生把同乡会的延续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是更加关注同乡会的进展。“我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把同乡会延续下去。”这就是冯锦辉先生的心声。

冯锦辉先生日思夜想绞尽脑汁,只是为了让同乡会继续发展下去。香港侨港葵涌同乡会已经有66年的悠久历史,“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是他们一直坚守的精神信仰。冯锦辉先生担任副会长一职,以身作则,常带领、组织会员回乡考察、投资,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冯锦辉先生现在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在香港发展会员,尤其是吸引年轻人的加入,为同乡会注入新鲜的血液,而培养接班人的相关事宜更是迫在眉睫。“今年会里的康乐组由我负责,而发展会员工作已有十余年时间,主要是策划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正在讨论同乡会66周年庆的活动,也希望借此机会壮大同乡会的力量,以便为家乡多尽一份力量。”这是冯锦辉先生为同乡会所做事情中的一项,对于同乡会的延续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但凭良心处人世

问及冯锦辉先生未来的负责计划,他直言:“首先是要继续做好老本行(美化家),这是做其它事情的基础,有一定的经济保障;其次是想办法将同乡会传承开去。”冯锦辉先生面露难色,他本是设想建立一个基金会,有一定的固定资产,购置自己的物业,参与投资,让同乡会‘活’起来,而不只是一个空架子。此举一方面可以保证会务工作有足够的经费,从而顺利展开;其次是晚辈可能愿意接班,这样香港侨港葵涌同乡会的传承就有希望了。冯锦辉先生始终怀揣着这样一个梦想,而且日夜殚精竭虑,其热心、用心、尽心表露无疑,诚数可贵。

遗憾的是冯锦辉先生设想建立基金会,以保证同乡会延续下去的办法,还未被会里的众多会员接受。他说:“这件事情需要耐心,还要讲究方法。同乡同心协力建立基金会,壮大会员,积极投资,培养接班人等等,这些事宜要一步一步地走。”冯锦辉先生有担忧,但他并不懊恼,更不会轻易放弃,相信香港侨港葵涌同乡会在冯锦辉先生等众多老前辈的努力带动下,定会发扬壮大,继续为老乡、家乡做贡献。

在家乡和家事业之外,1997年金融风暴期间,冯锦辉先生还出资建立了养老院,现在院内有56位老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有人数限定)。身为香港乐洋护老中心院长的冯锦辉先生,不仅仅是为这56位老人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湾,更是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也彰显了他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

为家乡、为社会付出了这么多年,冯锦辉先生在心中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而已。“希望同乡多一点联系,互相扶助,不要忘记家乡,多回家乡投资,带动家乡发展,照顾老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他服务社会多年的最大感受,没有豪言壮举,却有他的坚持和真心,如春雨一般润物无声。

冯锦辉先生的所作所为,但求无愧于心。他心中铭记:“以任何身份做任何事情,都要对得起良心,要能够帮到人。”这就是冯锦辉先生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故而,今天的他可以坦荡荡,笑对人生。“问心无愧,夫何惧何忧。”冯锦辉先生简简单单的一句“凭良心”,是何等的坦荡,却要付出何等的真心,此等情怀值得浮躁的世人敬仰和学习。

(华 生 程小美)

【人物简介】美化家制造厂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恒通国际资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美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香港乐洋护老中心院长,同时担任香港侨港葵涌同乡会副会长、深圳龙岗区葵涌商会副会长、深圳龙岗区葵涌侨联会委员等公职。家乡是他永远的牵挂,故此他无悔付出;良心是他心中不变的天平,所以他但求无愧于心。

上一篇:张耀明:步步为营奋斗路 下一篇:张正龙:诚信为本 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