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08-21 06:57:38

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中职数学教育改革,虽势在必行,却任重道远。在现在的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下列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关注:注重初中基础数学内容的系统梳理及与中职数学内容的衔接,进行分层次教学,注重提高不同专业数学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注重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及时评价、表扬,稳固学习兴趣。

【关键词】系统梳理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分层次教学 教学实用性 评价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resolvent

Tang Yan

【Abstract】With the scale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recruiting students enlarging,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is facing the bepuzzlement and challenge which is unprecedented. Though the reform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must be improved under the situation, it will shoulder heav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pres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following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by u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ystemic pectination of the junior basic mathematics content and the link with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content, teaching in different levels, paying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pertinenc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content of different specialt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quality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and appraising and praising the interest in time.

【Keywords】Systemic pectination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Teaching in different levels Teaching practicability Appraising

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层次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学生的起点低,文化基础普遍不扎实,学习兴趣不浓厚,势必给基础文化课的数学教学带来莫大的挑战。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望数生畏”,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有的因此成为流生;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因此,改革中职数学教育势在必然,而在现在的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下列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关注。

1.注重基础数学内容的系统梳理及与中职数学内容的衔接。据调查统计,中职的学生中约20%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约40%的学生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约40%的学生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其间差距之大令人吃惊,且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巨大基础差异相对应的是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认识水平之间的差异,很多同学“望数生畏”,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对此,如果我们不给予高度关注,而急于引入中职数学学习内容,一味为完成中职阶段学习任务而赶进度,往往适得其反,使更多的学生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这就要求我们要吸收、消化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初中教学的实际,明确、细致地把握初中生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状况。《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叙述是:“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运用能力”。鉴于数学课程在职业教学的基础地位,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内容的取舍都要取决于不同专业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课堂教学应由此做出相应地调整。我们知道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因此,在中职教育的起始阶段,适当降低教材的起点,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复习初中基础数学内容,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这样不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还可以使他们在复习的成功体验中,有效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整个中职阶段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日常教学中,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起来难受,学生学起来痛苦。其实数学又不乏趣味性,教师应该尽可能结合本地、本校及专业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生动有趣、切合学习内容的课例,以探究式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尽量以实例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情境增强数学的应用性,并多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同时,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在教授立体几何时,可利用钳工专业中学生所要制作的工件中出现的工料和制作图作为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模型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使得专业课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节省了不少时间。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背景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锤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职业学校从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角度出发,积极改革文化课教学,是值得文化课教师共同研讨的一个教改问题。

3.针对不同专业改进教学内容。中职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科,而中职数学课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由于中职专业类型繁多,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别很大,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学生努力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有的立志于对口升学、继续深造;有的倾向于全面发展,从事融智能与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就业;有的希望扬长避短,从事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就业。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成效。在实践中我们将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基础的数学、实用的数学和发展的数学。

3.1 基础的数学是中职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与内容,并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是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学习与掌握的最基本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学得会、用得上。实用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就业方向学生的专业特点而选学的数学内容。

3.2 实用的数学强调与专业相关的应用。不同类型的专业,该部分内容不同,如机械专业。对立体几何、平面向量、解习几何有所侧重;而财会专业则对排列、组合、统计初步应用较多;计算机专业,对集合、数列、矩阵,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方法等经常用到。实用的数学尽管在难度上高于基础的数学,但由于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强调学以致用,故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为学生所接受。

3.3 发展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学生或有志对口升学的学生,拓展、加深学习的数学内容,意在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数学学习能力,为进入上一层学历学习做准备。

这样,整个中职数学在兼顾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针对性的基础上,分成了两线三块。一条线是就业方向,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与实用的数学。少数技能性较强的专业,甚至可以只学基础的数学。另一条线是对口升学,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与发展的数学。

4.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是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异,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4.1 备课分层:备课时,根据不同班级分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目标,筛选分层教学内容。

4.2 施教分层:每堂课先用几分钟检测本课预备知识和基础知识,以便判断学情,查漏补缺,使全体学生都进入状态,然后教师分层设问、提问、答疑,使多层次学生听得懂、学得会。

4.3 辅导分层:因课上时间有限,我们通过设立学习兴趣小组、帮教小组,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加强个别辅导,辅差提优促中,促使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

4.4 作业分层: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根据学生分层布置作业,让各层次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主动完成作业,树立自信心,使抄袭作业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4.5 测试分层:精心设计检测考试试题,将统一要求与分层次选做相结合,将评分标准与学生层次相结合,想方设法树立差生学习信心。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次教学,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师通过学生作业、课堂教学、辅导谈话等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整。加强科学方法指导,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差生转化,促进全同发展。

5.及时评价、表扬,稳固学习兴趣。激发兴趣是关键,培养能力是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和点滴成功,教师也要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和表扬,从而达到稳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我在高一讲授平均数和方差的知识。当我讲到平均数的概念时,有位平时都不怎么听的学生,忽然举起手提出疑问:“为什么‘快乐男生’比赛时,算平均分的时候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呢?”我很欣赏他的问题,马上表扬:“这位学生提的问题非常棒,很有质量,观察很仔细,头脑转的也很快,马上把我今天讲的知识跟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联系起来,其他同学应该多向他学习,多思考,多提出疑问。”于是,整个课堂讨论气氛热烈,他的提问不仅让我引导学生了解了“方差”的意义,同时也让那个学生因受到表扬而信心倍增,非常认真地听课,很好地掌握了这章的知识点。而且在以后的课堂上,他一改以前懒散的态度,开始投身学习中。因此数学课上,每当学生提出疑问或者某方面做的比较好时,我就会说些赞美欣赏性的话增加学生的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从而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中职数学教育改革,虽势在必行,却任重道远。以上,仅仅是围绕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与思考谈了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更多的教师对中职数学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而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辨析,将有助于我们理清改革的思路,明确改革方向。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实践 下一篇: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