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的途径

时间:2022-08-21 06:46:37

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的途径

摘 要:根据幼儿教师舞蹈教学内容和需要,采用游戏化、信息化、体验化、生活化等舞蹈创意教学方法,是幼儿教师较快掌握儿童舞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途径

幼儿教师舞蹈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的水平,是幼儿教师较快掌握儿童舞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评价标准,也是幼儿教师舞蹈教学必须进行创意教学改革的因素。

一、 创意及创意教学的涵义

《辞海》中“创”字的解释是:“第一次做到;前所未有的;通过经营等活动而获取。”是对旧的、经验的、已知的、传统的、习惯和固有的东西突破之后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新价值系统。“意”即新的主意,包括点子、建议、构想、意义、意境、意思等。

创意教学是指遵循学生的创造活动规律,采用适宜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创意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学过程。

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是指遵循幼儿教师舞蹈教育的创造活动规律,采用适宜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创意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教师舞蹈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过程,是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及其延伸。

二、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的途径

创意教学的目的在于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创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根据幼儿教师舞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采用游戏化、信息化、体验化、生活化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尊重的活泼自由的教学情境。

三、游戏化教学

舞蹈是最纯萃、最完美的游戏形式。“诚然,并非每一种舞蹈形式都能够充分表现游戏的性质,最容易看出游戏性质的舞蹈形式是有歌曲伴唱的舞蹈和集体舞蹈,不过独舞里也能够看到游戏的性质。事实上,一切舞蹈都有游戏的性质,只要舞蹈是一种表演、一种展示,只要它是有节奏的运动比如小步舞或四对舞,它就具有游戏的性质。”[2]游戏和舞蹈之间的关系如此紧密,与其说舞蹈自身固有游戏的成分,或舞蹈与游戏有关联,不如说舞蹈就是游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者的关系是直接参与的关系,几乎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形式,而且是一种特别完美的游戏形式。

游戏化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就是以游戏为教学手段展开舞蹈教学,也就是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将舞蹈系统、严谨的学科性的符号化解在欢乐愉快的游戏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获得舞蹈技能和必要的舞蹈素质的发展。

在幼儿教师舞蹈教学中,教师将竞赛、表演等游戏环节适时加入,可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不在感觉到学习舞蹈是一门苦差事,是一门体力活,而是要让他们体验到舞蹈学习是一种自我感情的融合和表达,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一种游戏。游戏化的舞蹈教学将舞蹈与游戏两者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使学生从以往游戏中获得的偶然、零散地舞蹈经验变的更加清晰化而且也能改变枯燥乏味的低效教学。

四、信息化教学

以多媒体等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已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式。舞蹈教学属于一门表演性的艺术,身体是实现这种表演的主要工具,它所赋予的艺术形象也主要依靠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进行塑造。幼儿教师舞蹈教学的信息化,就是要在舞蹈教学方式中,改变单一的传统的“口传身授”教学法,用数字影像的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技术手段结合讲解、示范,将要学习的训练组合整体性、反复地给学生演示,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从而使其更快、更全面建立起动作表象。这样不但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模仿能力,还可以更加直观、生动、灵活的去捕捉在舞蹈中所不断更新以及变幻的信息,提高舞蹈学习的效率和综合能力。

如,教师可以在讲授舞蹈的基本构图时,配以相应的舞蹈队型小片断视频以及课件图片,使没有学习过舞蹈的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舞蹈构图,加深对舞蹈队型变换效果所产生的视觉冲击。此外,信息化的舞蹈教学还可以利用声音、画面一体的数字化功效,将相关的场景引入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舞蹈艺术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从而活跃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不断上传相关教学资料,建设网络资源包。如,每学期上传部分核心主干课程的教学录像;每月上传相关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的最新资讯、文章;上传相关儿童舞蹈艺术团、幼儿园儿童舞蹈等实践图像资源;举办幼儿教师舞蹈沙龙、讲座;建立幼儿教师舞蹈创意教学的博客等等。

五、体验化教学

德国话剧大师斯坦尼曾经说过:“无论哪一种门类艺术,都是内心体验的结果。”“体验不是一种盲目的生命形式,也不仅仅是情绪的组合,体验是一种融知、情、意为一体的总体生命形式,是情感活动与理智活动的统一,是一种寻求意义、赋予意义的精神活动。体验是显示本真、趋近真理、创造艺术、指向意义的永无尽期的过程。”体验有亲历、思考、感悟、品味及内化之意,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思维过程,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体验式幼儿教师舞蹈教学是以学生对舞蹈作品的自主探究感悟为主,教师是引导者,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使学生在体验舞蹈、获得审美愉悦、丰富情感、习得舞蹈知识和技能、提高舞蹈审美能力的同时,获得对人生、世界的感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

如,在儿童舞蹈种类中经常会出现童话寓言类的歌舞。童话寓言常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让幼儿从故事中懂得做人的许多道理。这类作品教学时,首先应引导学生体验寓言中表现事物的特性、结构等,培养学生在舞蹈中模仿事物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保持一种对舞蹈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舞蹈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成为其体验化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策略,因为体验是主体主动与客观世界发生关联的一种最直接的生命活动。体验必须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才有感悟。比如,认识蒙古族舞蹈和藏族舞蹈动作风格的不同,首先要认识这是由于地域环境和生活习俗造成的,蒙古族生活在草原,善于骑马,其动作特点主要体现在肩部,“硬肩”、“耸肩”、“碎抖肩”都是牧民在马背上自然动作的艺术化处理。而藏族生活在高原,长期的高原生活形成了他们“颤膝”和“坐懈胯”的动作风格。在舞蹈体验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价值取向、情感、意志、经历等去感悟、理解和建构作品,从而生成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并生成意义。

六、生活化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生活化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是指舞蹈课程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们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赋予舞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如在幼儿舞蹈《冰糖葫芦》的教学中,教师先请学生对《冰糖葫芦》的题材、音乐自行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学生创编出现的问题如下:

第一,道具不能自然地贯穿于整个舞蹈,有时就只是为增加游戏成分而刻意的出现,甚至还出现了不符合生活逻辑的情景。例如,小朋友将冰糖葫芦放在地上,围饶冰糖葫芦开心的跳跃。

第二,衔接不自然。整个舞蹈活动中没有故事情节的穿插,更多时候是各种动作随机的自由组合,对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没有体现。

第三,没有考虑幼儿的动作适应能力。纵排蹦跳的幅度过大,是一个大错位展示,这就增加了幼儿跳跃难度,易造成幼儿摔跤。

第四,没有处理好独舞与群舞的关系。独舞时,群舞者占据舞台的空间过大,且动作密集,造成了对独舞者的视线干扰。

第五,主题动作不突显。幼儿舞蹈中,主题动作不宜过多,也不易过于复杂,可以反复出现,因而有一到两组动作就可以了。

出现问题后,教师请学生到幼儿园仔细观察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尤其是分享物品、集体合作、发生矛盾时的动作、神态、表情等。回课时,教师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状态下的幼儿动态进行讨论分析。如题材分析:这是一个生活类的歌表演,展现的是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串又红又大的的冰糖葫芦,高兴得禁不住手舞足蹈、蹦蹦跳跳的画面。表达了小朋友热爱生活的美好心情。较适合中、大班幼儿表演。音乐分析:旋律流畅动听,节奏均匀对称,歌词琅琅上口,配以独白则更形象生动,表演性极强。动作分析:通过小跑步、点握步、小碎步、跑跳步等幼儿舞步的练习,充分的体现了幼儿歌舞律动的特点,同时也把幼儿喜悦的心清表现得淋漓尽致,冰糖葫芦道具的使用,更为形象、直观,贴近主题。

创编提示:抓住主要形象“小朋友”,通过“走、跑力、扭胯、摆头,”等步伐和动作来表现天真、活泼;“冰糖葫芦”是主线,要始终围绕着它来展开,编排中注意步伐快与慢的搭配,动与静的协调。

在生活化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不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学习, 舞蹈教学已将舞蹈作为一个文化的整体来学习,舞蹈的教学已同历史、政治、地理、种族等生活现象结合起来了, 让学生从生活世界的角度来理解舞蹈文化,使学生最终借助舞蹈理解自己理解别人理解生活。

参考文献:

[1]丁俊杰,李怀亮,闫玉刚.创意学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荷兰]约翰.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年.

[3] 王岳川,艺术本体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4] 贾任兰,幼儿歌舞创编实用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5] 何群.论游戏、模仿、动作体验中的舞蹈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1).

[6]冯百跃.论高校舞蹈教师职业成熟应具备的特征[J],艺术百家.2007年(1).

[7]刘繁丽. 幼儿舞蹈创编的生成活动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9).

注:本文系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B类项目“高专学前教育舞蹈方向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2JGB311。

作者简介:赵海燕(1975-),女,讲师,甘肃兰州人,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上一篇:浅议重大题材报道的深度策划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养提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