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物理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时间:2022-08-21 06:41:35

结合物理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摘 要: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课程 德育内容 渗透 实验 联系实际

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做到德育渗透合情合理而又避免生硬教条,使德育看似“无意”却又“有意”。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挖掘知识点中隐含的德育内容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电和磁”这章内容的时候,学生普遍对电能产生磁,即奥斯特试验,感觉很有意思,但一般不会再做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我们紧接着反问一句:“磁能否生电呢?”直接将学生带入对立的一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与辩证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也可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在学习“摩擦”时,物体的摩擦有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之分,可渗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观点;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可以渗透“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二、抓住奇妙的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运动的形态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说明“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在物理学及其发展中得到验证。因此,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以“做功和内能的改变”这一节为例,学生在观察“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实验时,对棉花不点火就燃烧的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带领学生亲自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棉花不点自燃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从而使棉花燃烧的缘故,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还可以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类似的例子在初中物理课中还有很多,比如在学习地磁场后,让学生回忆电视里看到农村广泛流行的看风水现象,认识风水先生所用的罗盘其实就是一个小磁针,小磁针在不同的地方的指向不完全相同是因为受地磁场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真正明白了这一迷信活动的实质。教师通过这些实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

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真理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物理是一门来源于实践的自然科学,《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刻注意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例如,在序言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习的方法“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时,教师先告诉学生: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物理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如没有电视、电话、汽车、人造卫星等等,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的?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滥用,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问题,如能源的缺乏、空气质量和水质的变坏等,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社会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

四、结合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世界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相当的距离。一些学生由于不了解中国的物理学成就,产生了盲目的崇洋的心理。针对这种思想实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成就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的小故事。

例如,在学“声现象”时,习题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说明,我国早在宋代就对声音有了研究,并且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而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更有三处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的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它们无疑是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知识与建筑师们高超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又如在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可以介绍东汉时成书的《春秋纬》中记载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舟中,闭窗而座,舟行而人不觉”,这说明早在公元1~2世纪,我国科学家对运动的相对性就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比哥白尼、伽俐略大约早了1 400多年;在学习简单机械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杠杆的应用;在学习磁现象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在“平面镜”这节课提到“我国大约4 000多年前夏王朝时代就有了铜镜”,抒发爱国情感,再引导学生感悟从“以铜为镜”到“以人为镜”的做人道理。

总之,我国古代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和科学家的爱国行为,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史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上一篇:探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 下一篇:幼儿教育方法创新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