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2012感动香港年度人物揭晓

时间:2022-08-21 04:12:07

正能量:2012感动香港年度人物揭晓

“能够动一些许久不动的感情,动一些人类才有的感情,这弥足珍贵。”这是香港金像奖主席陈嘉上在参加2012感动香港年度人物评选典礼时发的微博。

12月2日,由香港亚洲电视和中国人寿(海外)联合主办的2012感动香港年度人物评选在香港揭晓。这是自2010年以来的第三次评选,由香港公众参与投票。本届评出了10位(对)感动香港年度人物,他们的事迹集中体现了香港人专业、进取、博爱的核心价值。

2012感动香港年度人物首席评委,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感动香港的故事并不仅仅体现在提名者的身上,而是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举行这个颁奖礼,就是要用香港精神的正能量,去感动每一个人。”

见证良心

亚洲电视“良心系列”之“ATV 感动香港年度人物评选”,于2010年至今已连续举行三届,得到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ATV 2012感动香港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继续以恢弘大气的舞台设计及灯光,把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故事再现屏幕,让全港市民再一次看到香有的精神力量。

逆境下保持乐观,穷困时不减斗志,这是香港艰苦打拼、自强不息的精神;人溺己溺,相互扶持,更是香港精神的重要部分;成功时不忘回馈社会,困窘时不离不弃;贫寒困苦,却为人分忧解难;身体残疾,却坚持守望生活……这些都是香港精神的真正含义。

坊间认为,现代生活的浮躁和压力,正在蚕食这种可贵的传统。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在香港人推崇的“狮子山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同舟共济、平等待人,它的前提是要有包容之心,求同存异。

本次评选,评委们都将各自的感动分享给港人,全国政协委员朱莲芬希望市民能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爱心、善心和包容;立法会议员林大辉表示:“从27组入围者中选出10组很困难,希望日后可增加名额。他们每一个人都不容易,很多人都须克服身体或经济上的困难,腾出心力去援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亚视执行董事盛品儒表示,感动香港年度人物评选,是亚视将“良心”作为企业发展方向的开山之作,是希望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他强调,无论参选者最终获选与否,他们都是香港社会的英雄。

关注边缘人

颁奖典礼上,2012感动香港年度人物的故事令人动容。人们注意到,这次获选人物的关键词有两个,“义工”和“拯救边缘人”。

在香港,义工是社会公认的普遍性群体。关心弱势,关心边缘群体,是义工工作的一个方向。业内人士称,这和香港人自幼接受的教育观不无关系。生活在与内地孩子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接受中西文化的交融,香港的小孩没有固定模式的教育,没有“主旋律”的灌输,和内地孩子从小被灌输的“做人上人”不同,港人从中学开始接受的教育就是,做一名优秀的普通人,能够照顾好家人,帮助有需要的人群。

随着香港市民的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有专业教育背景和专门技能的义工也日渐增加。这次入选者中,有几位是在医学、教育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这些有专业技能的人士在义工队伍里大受欢迎。近年来,香港义工局也组织了有专门技能的义工团队,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家居安全、医疗、音乐、导游等服务,而且还设立了“义工培训及拓展中心”。

近些年,义工关注的对象扩大到城市边缘人,边缘人在香港大致分为三类:吸毒者、与家人关系不睦而流落街头人士,以及精神疾病患者。此次入选者中,有数位多次挺身而出帮助流浪者、帮助丧亲家庭捱过极致痛苦的事迹。

人物素描

【梁纪昌】关键词:食物银行

梁纪昌不单是一位尽心尽责的校长,更是学生们心目中和蔼可亲的“爸爸”,他出钱在学校设立了食物银行,以解决学生生活上的燃眉之急。香港有一年收费14万港元的幼儿园,但鲜鱼行学校却专收穷学生。在这所学校,学生可以拿做好的功课从校长设立的食物银行换食物回家,甚至可以拿好成绩换电器补贴家用。校长梁纪昌10多年来努力为学生提供生活帮助,因为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梁校长最后把200多个学生艰苦拼搏的事迹汇编成了一本感人的书册。他在得奖时透露,早前拍了一个广告,取得六位数字酬劳,已全数捐助学校,希望可以帮助更多学生。(人物事迹详见2012年12月刊《沪港经济》)

【曾宪梓】关键词:捐助

香港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一生节俭,在香港生活44年从不赌马,不跳舞,自己每顿饭的花费不超过10港元。曾宪梓在香港创业不久,就开始捐助家乡广东的教育事业。至今,先后捐助的项目超过800项,涉及教育、科技、医疗、公共设施等方面。曾宪梓创设了两个基金,即教育基金和载人航天基金。教育基金成立15年来,共奖励内地7000多名优秀教师。从2000年开始,该基金每年资助北大、清华等35所内地高校1750名贫困大学生。“能帮助别人渡过难关,我最快乐。”曾宪梓说。

【周树德】关键词:忍受力

香港人做义工已成习惯,周树德(阿周)就是其中的代表。阿周是一位平凡的小贩,每月收入只有千余元。26年来,他风雨不改,坚持每日到佐敦、油麻地及深水埗一带,为露宿者送饭,替他们剪发。他的第一个服务对象,是一名被骗尽家财精神失常的露宿者,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不易信任陌生人,全身散发异味。阿周除了要有无比爱心,还得有非凡忍受力才能取得其信任,使其接受帮助。

【杨明燕】关键词:黑暗天使

杨明燕长期的义工生涯是陪伴丧亲者,经历了许多生离死别,被誉为“黑暗中的天使”。她说,“陪伴不是接过对方的痛背在自己身上,而是伸出自己的手,让丧恸的家属知道,有人同行。无数家庭在遽失家人后,面临解体的残酷考验,调适不好的丧失求生意志。我总是对他们说,你一定要笑一下,在天上的亲人一定会很开心。”

【潘德邻】关键词:不能停止

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潘德邻,在香港红十字会担任义工接近30年。如果把潘德邻参加香港红十字会援助汶川地震灾区项目的里程算起来,可以绕地球五圈。三年来,他坚持每两周利用一个周末到四川德阳为灾区伤残人士会诊、做手术,从未间断。“我们深知,康复过程非常漫长。我们已经开始了,就不能停止,一直到大部分的工作做完了,我们培训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接手了,我们才能走,才能放开。”潘德邻说。

【周伯展】关键词:大使

从“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正式启动的1997年直到现在,香港医学界眼科领域的权威人物,被盛赞为“眼科圣手”的周伯展几乎全程参与。他多次以特邀“复明大使”的身份,前往北京、云南、甘肃、等地为白内障患者治疗。他担任了10年复明大使,与团队完成500万宗个案,又在内地成立扶贫眼科中心,培育人才。

【蔡兆明】关键词:不倒塌

“苗圃行动”是以促进中国教育为宗旨的香港慈善机构,蔡兆明创办的苗圃行动至今已遍布全国16个省份,超过240个县,为贫困学生及失学儿童带来希望。从1992年起陆续在云南、贵州、四川、甘肃、广东和湖南多个县,捐资修建学校。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苗圃行动在震区所修建的10余所学校都没有倒塌,建筑物大致完好,也没有任何学生伤亡。

【梁子微】关键词:活着

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副主席梁子微,在20多年前的一场交通意外中全身瘫痪,全身除了头之外没有地方能动,不能自主呼吸,必须依赖呼吸机――在喉咙处开一个口子,管子……她在车祸之后绝望过,当她不经意间看到悲伤的母亲,猛然惊醒,决定开心过好每一天。坐在电动轮椅上的她,以下巴指挥轮椅,用扩音器与人交流。1994年她在英国伯明翰领导了一个华人妇女会;1999年在英国完成了法律学士课程;此后又在香港浸会大学完成了传媒学硕士学位,还攻读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取得了香港浸会大学新闻专业博士学位。她说:“庆幸当时没安乐死,否则我不能见证儿子结婚,错过很多有意义的事。”

【吴观清、张喜朋】关键词:活宝贝

年届80的吴观清、张喜朋夫妇,被街坊称为“肥爸肥妈”。1994年,“肥妈”因中风全身瘫痪,“肥爸”忆述,他担心妻子闷在家里胡思乱想,为鼓励她重新振作,便拖住“肥妈”的手,在家附近的一间社福组织参与义工活动,行善至今。老两口成为街坊眼中的“活宝贝”。肥爸吴观清在得奖时表示,希望可以永远做太太最靠得住的拐杖。

【杨小芳】关键词:足以自豪

22岁的杨小芳,9岁时因一场意外失去双臂,但她告诉大家“生命没有跨不过的难关”。 她曾代表香港伤残游泳队参加伤残亚运会及全运会,是位出色的运动员。现在,她还是香港展能艺术会注册艺术家。性格积极乐观的她“以脚代手”,发挥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她的山水画,给人以平和宁静的感觉,作品获奖无数。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组织的结... 下一篇:沪港观点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