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正确评价 促进师生发展

时间:2022-08-21 03:51:17

形成正确评价 促进师生发展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2-0039-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以评价促发展”,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高中新一轮教育改革己经起动,并且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已先行了一步,目前正急切地呼唤着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改革的目的,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目标。

1创新教学评价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现在看来比效活跃,有很多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但真正能够供一线教师借鉴的现成经验文章不多,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鲜活素材的典型引导,致使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不够,产生了教学评价的实践操作滞后于理论研究的现象。下面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评价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些体会。

1.1 师生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和谐互动

在过去量化的评价体糸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只看考试成绩这个结果,不看其学习过程,更谈不上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生面对的是老师手中的“棒子”,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是“猫与老鼠”的关系。由此导致部分学生与老师情绪对立,在这样的氛围中,谈促进学生的发展实际上是一句空话。

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要主动地去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民主、平等、尊重人格,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者察看到参与者的综迹,倾听到参与者的心声,捕捉到参与者的思维,体验到参与者的情感,触摸到参与者的灵魂,才能使评价有的放矢,产生积极的效果。

2004年在高二带实验班时,发现有个学生沉默不语,碰到老师低着头走路,询问时说话声音很低。调查后方知该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一种自悲感压抑着自已,由此导致学业进步不大。后来我主动接触这个学生,询问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并给予了一些关照。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他交谈时,肯定了他思想单纯、思维活跃、有集体观念,鼓励他要自信、自强,要穷则思变。在他生日那天我提前走进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他赠送了一份精制的小礼品,全班同学一起祝贺他生日快乐!通过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使该生振奋了精神,变得能主动与老师和同学讨论、交流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学习进步很大,2005年高考他以635分的成绩被上海交大录取。

1.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不是体现在智力的高低上,而是体现在智力强项和潜在优势的不同类型上;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他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更聪明;教育的责任不是去鉴别出哪些孩子聪明,哪些孩子不聪明,而是要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即他在哪些方面可以变得更聪明,从而采用适当的方法促进他的个性化发展。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很多时候是由于学习兴趣或学习方法的影响而造成的,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凭考试结果这种评价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而应用质性的发展性评价来评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其思维的“闪光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或改变其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学习的真谛――学会学习。以此给学生注入持续发展的源泉,使其潜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2004年我接手了一个高三新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学生,该生除化学之外的各科成绩均不错,“跛腿”现象尤为严重,她觉得化学学习很乏味,太单调,化学反应方程式比外语单词还难记,甚至考试时“逃考”。我细致考察了该生的学习情况,觉得其思维能力还是非常活跃的,主要是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她把化学当成了纯粹的知识去死记硬背,没有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感到单调乏味。是此,平时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将一些化学原理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觉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自习时,我主动找该生讨论一些问题,帮助其理解化学原理,通过点拨、暗示、鼓励,该生慢慢地进入了化学学习的角色。有一次单元练习,一道实验设计简答题,全班竟只有该生一人答对。我抓住这个契机,表扬她原理理解准确,过程分析透彻,表述严密精练,并请她在评卷时为全班同学讲解此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她站在讲台上慢条思理地把自已理解的过程讲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此后,她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且能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从中感悟到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在后来的化学复习中,她的化学成绩直线上升。高考考完校对答案后,她跑到我身边,拉起我的手,高兴地对我说:“段老师,我的化学考了一百分以上,感谢您!”该生以639分的高分被上海复旦大学录取。

1.3教师用情感性评价来激励学生

学习动机是由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构成的,虽然其不直接参与对教学客体的认知过程,但能间接影响认知过程。理想的学习动机构成应是以认知内驱力为主,辅以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即学习的动力应主要地建立在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需要、兴趣,而不是外来的某种压力或某种奖励所致。学习动机的强弱又取决于个体的情感、意志等因素所处的亢奋状态。若其过弱,其动机水平则往往使个体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甚至不愿意为学习付出太多的意志努力,结果会导致学生的听课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在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者不仅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情景来激活非智力因素,还要辅以必要的积极的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热情,注入刻苦学习知识的原动力。

在讲授卤素的用途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录像,内容是解放前缺碘地区劳动人民患碘缺乏病的生活状况,边放边作介绍:患这种病的人生活不便,身心痛苦,更为严重的是致使婴幼儿发育不良,造成智力低下,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物质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国家人口素质。解放前,这种地方性疾病在某些地方发病率很高,走进有的村庄,智力障碍者随处可见,这是一种家庭的不幸和国家的悲哀!在共和国的今天,这种地方性疾病已成为历史了!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由国家优先安排资金,在食盐中加入了碘元素,从而解除了劳动人民的疾苦。

看完录像后,对学生表现出的凝重情感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刚才我从同学们的神情中看到了同学们对历史上苦难同胞的同情,对旧的社会制度的憎恨,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同学们具有正义感和良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从同学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一个繁荣强大的中国将由新一代青年托起!但同学们要知道,一个强国的兴起,是靠亿万人民用智慧和能力来建设的,因此我们每个青年学生目前要做好自己的事――学好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只讨论涉及加碘盐的两个问题:一是在食盐中所加碘元素是何种形态的物质?为什么?二是目前有极少数不法商人见利忘义,将工业用盐当成加碘盐销售给老百姓,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危及了国家人口素质。现在请同学们用所学化学知识,设计一种简便实验方法,让老百姓在自家厨房里就可检验所买食盐是否加碘,使不法商人无可乘之机。请同学们先个人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同学们带着一种社会责任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很快有了结果:加碘盐中的碘是以KIO3的形态存在的,因其性质稳定,不会在做菜过程中损失。关于加碘盐检验的设计方案,综合各小组的情况,形成了一个初步方案,即只要食盐生产厂家在其包装袋的封口处夹一小条碘化钾淀粉试纸,并在包装袋上印好说明书――取食盐样品1克于汤匙中,然后加白醋使其浸没,用一根筷子搅拌一会儿,再用筷子蘸取液体滴在白色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即说明是加碘盐,否则为假冒伪劣商品。实验设计方案确定后,我建议同学们利用活动课时间到实验做验证性实验,利用放假的时间回家做实证性实验(每生发一张我们自制的碘化钾淀粉试纸)。从后来反馈的信息看,实验很成功,不仅现象明显,可靠性强,且操作简便、反应迅速。此实验设计还作为研究性学习成果参加了市、省的汇报表演,得到了省、市专家们的高度赞扬。这是全班同学集体智慧的结晶,同学们共享了这种成功的喜悦。

由此说明,教学过程中,通过非智力因素教学情景的创设和评价,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教师要经常“换位”听取学生的评价

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最有发言权,是此,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换位”评价,诚心诚意倾听学生的“建议”,及时把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已的讲授水平、学术水平、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驾驭课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指导学习能力、回应学生能力、促进知识内化能力、教学关注生活能力、培育学生主体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本人虽然从教近三十年,觉得教材和学生总是“新”的。昨天很适应学生发展的那一套教学方法,也许在今天就会落后了,究竞那些教学方法不相适应,学生的反应是一个“晴雨表”。我在平时教学中尽管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生成知识,自主创新,但考试时效果不算好,对此找学生交流,并在全班发放调查表。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他们对老师教学方法很认可,同时也非常信任老师,但所学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应用不灵活,针对学生的这种评价,我的反思是:学生对老师过于信任,认为有了好老师,不愁没有好成绩,因此课后动脑反思少、动手练习少、动流少,致使知识遗忘严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很好形成。针对这些问题,我重新学习了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在教学中根据遗忘规律,注重对前面所学主干知识的联系与应用,同时引导学生经常温故知新,使知识尽快转化为能力。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后来的考试中也取得了相应好成绩。

由此说明,教师及时听取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是教师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新举措。

3改变教师的阶段性评价为平时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师和课程是构成学校教育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规范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不仅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也应由量的评价转向到关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即由过去的期中、期末阶段性考试的评价转向到平时课堂教学的评价上来。把评价的时间分散、提前;把教学评价的重点由过去只看考试的成绩转向到看课堂教学的环节上,并将内容进行具体化。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依据,学生主动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关键,重视学习策略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点,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有效教学的境界。要把教学评价的标准由过去整齐划一的分数值、比例值转向到教学过程中的多个维度上,如:参与度(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亲合度(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自由度(时空上的自由支配与选择)、整合度(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教学方法、手段、目标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练习度(动手、动口、动脑的全方位训练,学生自己设计练习)、延展度(时间、内容、教学预设和生成、学习发展);要把教师评价具体操作者由过去教务处职员的数字统计转向到学校领导和同行老师的听课、评课上,使评与被评之间的信息直接交流,从而体现出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

本人在担任化学教研组组长的十年中,主张对青年教师采用过程评价的方法,取得了一些实效,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长为区、市的骨干教师。同时也密切了新老教师之间的关系,并使优势互补,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专业化发展。是此,化学科成为学校横向比较中的优势学科,教育科研中的强势学科,课堂教学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

参考文献:

[1]胡中锋,黎雪琼,刘桂秋. 论新课程评价中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整合[J]. 课程・教材・教法. 2006,26,2:3-5.

[2]刘启迪. 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海峡两岸课程教学评价学术研讨会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 2006,26,6:9-13.

[3]曾堂,鲍仁智.化学新课改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学.2007,6:1-4

上一篇:新理念下的“苯酚”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如何把握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学科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