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呼唤产出导向的绩效评价

时间:2022-08-21 02:21:37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呼唤产出导向的绩效评价

在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人们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在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这个时代主题上取得了空前一致的共识。在党和国家一贯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职业教育从小到大,发展迅速,业已成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但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来说,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是“弱势群体”,处于“非主流”地位。目前,职业教育存在诸多困难,而最突出的问题是面临发展的三大瓶颈:一是办学投入问题,二是企业参与问题,三是职校吸引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当中缺乏市场主导型、开放性和动态化的绩效监测评价机制,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学生和家长、地方政府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普遍认可。要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改变现行的职业教育评价方式,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绩效监测评价机制,把职业教育监测评价的重点从投入转向产出,以促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组织效益、运行效率和社会吸引力,进而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同,以突破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亦据此正面回应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关切。

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共管理工具,绩效评价能够对各项政策、计划和项目进行以产出为导向的监测与评价,从而帮助政府或其他组织更好地达成目标。经济领域里的企业绩效评估,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以及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向来对自身绩效极为重视。同样,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具有在教育与经济两个领域“跨界”特性的职业教育需要一个完备的绩效反馈体系。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如何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对这些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逐渐成为热点。管理的核心目标在效率,绩效评价就是通过效率的“实然”与“应然”之间进行对比,并与其它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建立一种促进效率提高、实现管理目标的引导机制。由此可以说,职业教育绩效监测评价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与以往职业教育评价主要从办学条件、规模和质量等方面进行考量,注重静态评估、等级鉴定的倾向不同,职业教育绩效监测评价是以结果为导向,对职业教育的目标设定、资源使用、过程安排到效果显示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监测与评价,并据此做出对职业教育调节的决策支持。首先,职业教育绩效监测评价将基于大数据技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及时传递职业教育的供需信息;其次,监测评价的对象不再局限于职业教育系统内部,而更多地关注职校学生的就业以及经济社会领域的评价反馈,注重推进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第三,监测评价的结果将对职业教育的行政调控和市场调节起到充分有效的决策支持作用,尤其是在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和制度创新等关键领域发挥作用。无论是在国家的宏观层面,或是省一级中观层面,乃至市县以及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绩效监测评价决策支持系统都将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依据协同创新的原则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

职业教育绩效监测评价机制的建立,意味着职业教育管理向治理的转型。和任何事物的转型一样,职业教育管理转型也是包括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告诉我们:人们以往的选择在相当的程度上会决定着他们现在的选择,某种制度一旦被社会采纳了,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演进,很难为其它潜在的更优的体系所代替。比如:2014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对职业教育监测和督导评估的要求,强调“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当中关于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毫无疑问,职业教育绩效监测评价机制的构建将是实施这项改革的路径选择。但是,现实中的职业学校管办评分离涉及到职业教育评价的观念、结构和运行的根本性转变,必定触及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这项改革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要充分意识到其中的难度。(作者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二级教授)

上一篇:会展服务与现代商务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探究 下一篇:我国古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史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