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8-21 01:05:11

沈北新区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8-000-01

摘 要 农民收入增加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要在2012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的目标,就应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一个重要地位。

关键词 农民收入 调查 分析

一、我区农民收入的总体概况

沈北新区地处沈阳北部,辖11个乡镇,144个行政村,耕地61.5万亩,农业人口18.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1年至2006年分别为3781元、4115元、4462元、4868元、5480元、6183元,年均增长10.3%,在全市八个县区中始终排在第4位。

二、我区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主要做法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过渡当中,我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几年来,全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格局日渐成型。由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牵头领办的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整合资源,发展特色生产。奶牛、蛋鸡、肉牛、花卉、淡水养殖、蔬菜、特种养殖等都具有了一定规模。沈北新区奶牛协会由于和蒙牛乳业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产品全部销往蒙牛乳业,道义街道孝汉、进步等村,会员已发展到186 户,饲养奶牛12000头,年产原奶10800吨,年销售收入2052万元。户均收入超过5万元。目前,我区已形成西部优质米生产、东部绿色果品、中部花卉种植、北部特种种植为产业链及怪坡旅游观光等特色农业,在“一品村”发展方面取得突破。

2.强力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

我区非常重视农事龙头企业的培育,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把农事企业放在突出的位置。目前,新区已引进农事龙头企业412家,主要集中在粮油、乳品、畜禽3个加工行业,“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经形成,农户有产品不愁销售,并有相对稳定的产品收入;企业加工产品获取高附加值,相与依托,互相支持,促进产业良性循环。企业还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仅沈北新区成立至今,就新开发就业岗位1.6万个,有效的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3.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

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我区非常重视对农民劳动技能的培训,着力培养新型农民。我区现有12所职业学校,培训能力达10万人以上。2007年以“阳光工程”为统领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已经培训农民5000人次,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

1.在主观因素上,小农意识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小富即安是多数农民的心态,我区人均3亩耕地,基本可以维持低标准的温饱,一些农民不愿从土地中走出来,存在惜地、恋土情结,知足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2.受资金、信息等因素影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还不能在最广范围内应用。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民对一些新技术持观望态度,不敢尝试,一方面制约了新技术推广,另一方面也错过了致富的机会。

3.在市场经济的链条中,农民处于弱者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城乡“剪刀差”一直存在,并有拉大的趋势。农民生产农产品周期长,环节多,但在市场中获得利益不对等,这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因素。

4.由于区域位置等差异,农民收入很不均衡。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为8000元,由于征地等因素,蒲河新城所属村今年将超过1万元;全区有农村经纪人约2000人(其中经常工作的有500人),一般年均收入约3万元,多的在百万元以上;兴隆台镇兴鲜村,全村600多口人,有200多人在南韩从事劳务,实际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没有外出劳务或从事种植业以外其他行业的村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我们估算,全区人均收入能够达到8000元以上的农户约占30%,其中有约占5%的农户收入在2万元以上,农户间收入差异巨大。

四、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我区是一个传统农业区,农民占主体,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要在2012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的目标,就应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一个重要地位,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应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沈北水田立体养殖协会引进稻田养蟹,已推广1000多亩,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尹家乡的万亩葫萝卜基地、新城子乡的万亩五味子基地都有很好的前景,应加以推广。

2.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加收入。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转包等方法流转土地使用权,将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实行适度规模经营,让更多的农民从有限的土地中脱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拓宽收入渠道。

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我区现有的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尽快过渡为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让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社获得更大收益。

4.继续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由政府牵头,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劳动技能,塑造更多农民能人。

上一篇:浅析高速公路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下一篇:完善我国转移定价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