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热高烧不退

时间:2022-08-21 12:54:42

城市化带来城市人口基数猛增,导致择校热从10年前简单的“商品寻租”期,演变成今日更为白热化的“权钱复合寻租”期。

父母不遗余力

在深圳某国企工作的唐科最后咬牙高价买下学区房。2002年唐科从老家湖南考上清华大学,2006年本科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回想当年过独木桥、跃龙门的艰辛,考虑自己孩子将来的前途,唐科早早便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上深圳的好学校好班级,接受全面优质的教育。”

在北京家长张洋看来,学“僧”太多,好学校的“粥”太少。牺牲孩子的童年参加各种培训补习,都是为了增加择校的成功砝码。

来自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在城镇,有18.2%的初中、50%的高中和27%的完全中学属于薄弱校;在各学校认为“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学校间教育条件不一、差距过大”排在第一。

“强的越强、弱的越弱”这一马太效应映射在家长与优质学校身上,只能是择校现象屡禁不止,胡乱收费屡见不鲜。

令欲行而难禁止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06年至今,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几乎年年都要下发红头文件,坚决禁止“小升初”择校乱收费。

禁令连发之下,并未遏制学校、家长双方择校的热情。择校费变身多种名目,由择校费变成“捐资助学费”、“赞助费”、“借读费”等。

“民办公助”另立门户,被证明是各示范公办学校规避接收划片派位生、收取择校费的最佳旗幌。

“名校办民校”,类似的移花接木、金蝉脱壳在全国早已遍地开花。

有专家指出,一方面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迟迟达不到;另一方面,择校费随着经济发展而水涨船高。“旱的早死,涝的涝死”,这是当前中国教育的窘境。

长路漫漫而求索

有专家表示,对于择校热,治标更需治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首先,以规范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秩序为重点。择校热的重点主要在初中,如欲治乱,必须实质性地取消初中阶段事实上存在的重点学校,实行示范性高中与所办初中完全脱钩。

其次,改革中考制度,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第三,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这既是发达国家的惯例,也是《教育规划纲要》的明确规定。

第四,分步治理乱收费。第一步,家长缴付的择校费、赞助费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收取,不再返还给学校。第二步,适时宣布禁止收取任何择校费,违者以违法乱纪论处。上海市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任何费用,做到令行禁止,早已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第五,建立行政问责制,应当有高于教育部门的党政、人大等机构介入,有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监督。

上一篇:“吃空饷”背后的制度失守 下一篇:“八荣八耻”要坚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