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时间:2022-08-21 12:16:04

“互联网+”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如今,要说什么最火,“互联网+”绝对首屈一指。但是红红火火的“互联网+”建设是否应该重点?“互联网+”对影响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方面有哪些难点和关键点?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峰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先生为我们分享了的观点和看法。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新特征

发展历程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2015年,互联网在中国的推进和发展的阶段,高新民认为可以以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互联网应用特征和互联网自身的发展步骤三个维度来划分。基于这三个维度的考虑,我国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三个准备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初创期,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到2000年左右。这个时期是从无到有的时期,不光网民、产业、应用是这样,互联网自己也是从无到有的发展。第二个阶段大约有五年左右,是产业形成期。这个阶段我国的互联网开始形成一些自己的企业,如今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就是在这个时期真正兴起和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从2005年到2014年,是快速发展期。在这个时期里,我国网民规模高速增长,其中在2008年就接近3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网络大国。另一方面2008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开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崛起,这是互联网进入另一个新阶段的起点。

新的特征

高新民认为,2015年我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里,融合创新即是“互联网+”,这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那么,新阶段的“新”有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第一,新在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消费服务业。这其中,包括以共享经济为特征的共享经济服务业,例如打车、转租房屋等,包括P2P、众包、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以及公共服务,都包含在“互联网+”里面。

第二,新在互联网新型生产型服务业。迄今为止,我们的互联网是面向个人体验,注重改善个人体验和消费服务的。而在“互联网+”时代,想要发展,就要面向企业服务,做互联网的生产型服务业,而不是一般的生产型服务业。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出云服务等相关实践。

第三,新在产业互联网化,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化和制造业互联网化。互联网要与工业、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融合。

“互联网+”的战略重点

“互联网+”是覆盖全领域的,因此它的战略意义应该是全面推进、突出重点。而其中的重点,则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在竞争合作当中,形成新的产业形态。高新民认为,“互联网+”可以作为产业互联网化的概念来理解。产业互联网不仅是产业形态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也是互联网思维与商业模式对传统产业的渗透的结果。企业互联网化的重点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互联网+”只有把制造业放进去,才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互联网企业、技术支撑企业和转型的传统企业这三块主体构成了“互联网+”整体上的产业互联网。其中,互联网企业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化的巨大推动力,是发动机;指数支撑则是互联网本身的升级版。

高新民指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互联网本身从消费型转向产业互联网化。这个转化过程,是从以前我国非常强调互联网的媒体所求,逐渐转变为更重视互联网的经济水平和产业水平。从经济水平和产业水平来看,互联网经济水平首先呈现在电子商务方面,特别是我国个人消费品网购的表现尤为突出。同时电子商务还在不断发展演变,从原来B2B、B2C、C2C等流通领域的电商转变为供应链电商。现在的电子商务在做C2B或C2B2C,这当中的B并不仅仅包括批发商和电商平台,还包括制造业。在制造业当中,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供应链制造业,在产业互联网的加速推进过程中,逐渐推进到其他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这也是未来我们希望发展的方向。

产业互联网的推动力一方面取决于互联网的普及,另一方面取决于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已经不是以前的互联网,它是互联网的升级版;而且“互联网+”本身并不一定通过加产业来升级,可以互联网本身相加,这就是技术驱动。

高新民提出,未来的互联网社会整体主要由三个互联网构成。第一个是人的互联网,或者说消费型互联网,这是以人为本,包括社交、娱乐等以人为中心的互联网。第二个是物联网。第三个是服务的互联网,各种各样的服务,支撑人、物联网的所有应用,能提供网上所有服务。

产业互联化的关键点

高新民认为,产业互联网化的关键点主要包含四点。

第一点是产业互联网化,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化。在这里不能仅突出互联网企业,更重要的主体是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过程中的传统企业。这些传统企业的参与和态度,对互联网融合的积极性,是否实践成功,决定着产业互联网化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如今,有很多传统企业很焦虑,总觉得要被颠覆了。其实,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颠覆性技术是可能出现的。胶片被数码相机替代,数码相机则可能被手机替代,这就是颠覆性的技术。某行业的企业也可能因为没有赶上时间潮流而被别人颠覆,但总体来看,一个行业、一个产业是不会轻易被颠覆的,它只是形态改变了。比如汽车行业将来的形态会变,汽车消费业的形态也会变。但在服务行业里,电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服务形态,而只是O2O融合。比如亚马逊在网下开体验店,阿里也有朝着这个思路前进的意向。这些都是新的业态,并没有注定谁是颠覆者,谁是被颠覆者;谁是革命者,谁是被革命者。

第二点产业互联网本身要升级,要向CPS方向转,而不是满足于现在的人的互联网。如何做到我们的网络层连接可靠、快捷、安全,并且低时延、多并发、高精度、大容量,这在技术上有难点,需要重新考虑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如何利用物联网对工作人员及数据和流程进行网上跟踪、控制和标识;如何即保障我们的互联网在国际上互联互通,又做到自主安全可控;如何使应用层服务社会化,确保它的效率、服务的真伪、多元化以及定位问题,这些都是互联网升级版本中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

第三点是需要探索如何将消费型互联网成功转向生产型互联网化。目前消费型互联网商业模式比较成功,基本都是流量经济。但产业互联网是价值经济,也就是以提高被服务的企业的附加值为目标,而其商业模式还需要探索。

第四点是新业态出现之后,对原业态形成冲击,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市场竞争规则和监管法规应及时改革。怎么样在产业新形态形成过程当中做到融合创新和规制创新之间的动态平衡,既能形成新的业态,鼓励创新,同时又不出现大问题,就是第四个关键点。

上一篇:舟山,岛上的智慧生活 下一篇:GPRS在城市路灯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