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时间:2022-08-21 10:46:32

新形势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摘 要:在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背景下,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单位职工要求提高工资收入、改善劳动条件为主要诉求的新的突出矛盾,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文中重点分析了导致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同时对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人文关怀;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U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4-0058-02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用工单位劳动关系也总体和谐稳定。但是,部分单位违归滥用劳务派遣人员、拖欠职工工资、安排职工超时加班、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等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仍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甚至造成仍时有发生。特别是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同工同酬”后,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单位职工要求提高工资收入、改善劳动条件为主要诉求的新的突出矛盾,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成为了必要课题。

1 当前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一些单位劳佑霉げ还娣丁⒕鸵挡晃榷āR皇抢投合同、聘用合同实施不规范。小企业劳动合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定率偏低,劳动合同以短期为主。在合同签定时,单位不与职工协商、核心内容模糊化、格式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一线职工、非公有制单位职工超时劳动现象严重。三是劳务派遣存在违归滥用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垄断的行业十分突出,有的单位劳务派遣工比例占70%以上。四是一些单位存在招工难、留人难的现象。

(2)一些单位职工收入低、收入分配差距大。一是低收入职工比例大。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职工收入长期处于低位。二是职工收入差距大。主要表现在行业间职工收入差距大。一线基层职工与中高层管理人员收入差距大。同岗位的编制内职工与编制外人员差距大。三是职工要求增加工资收入的意愿强烈。

(3)一些单位的社保覆盖不到位,参保水平低。一是部分保险的参保面窄。大多数单位只参加了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的参保率高,失业、生育参保率低,绝大多数单位没有为劳务派遣工交纳住房公积金。二是部分单位和职工的参保率低。一些单位只为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核心”职工参保。劳务派遣工和临时工参保率低。三是一些单位缴费基数低。

(4)一些单位劳动环境差、职业危害比较严重。一是部分单位生产环境不佳。二是有些行业的职工面临职业危害的风险。缺乏防护措施,或者职业危害防护不达标,职业病得病率高。

(5)一些突出的劳动争议调处难度大。一些改制的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长期积累,情况复杂,涉及多种利益诉求和多方利益群体,一次性解决困难。

2 劳动关系不和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职工、用人单位以及政府、工会组织、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共同构成了影响劳动关系的基本因素,他们互相作用、互相制约,影响着劳动关系的存在形式和运行方式。随着我国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引发因素将更加复杂多样。

(1)思想认识还不够不到位。一些单位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国家法规政策和单位的社会责任,忽视职工主人翁地位,主力军作用和为单位长期发展创造的价值,把职工当廉价劳动力。一些单位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内部制度取代法规,人制取代法制,片面强调单位利益,忽视职工利益诉求,导致各种侵权行为发生。

(2)劳动法律法规落实不够到位。比如说““同工同酬”过于原则,缺乏配套条款,导致法律适用困难。又如《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三性“界定不清晰,导致一些企业为降低人工成本、规避法律义务,滥用劳务派遣人员。

(3)“弱劳动、强资本”的格局还没有改变。职工在劳动关系中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资本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动、优势地位。

(4)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作用还不够明显。一些地方没有专门的劳动关系工作机构,不少单位工会组织受制于行政,活力不强,作用不明显,甚至被空壳化、边缘化。

(5)企业文化建设还比较滞后。企业过分强调员工执行力和忠诚度,忽视对职工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人文关怀缺失。

(6)经济减速给企业发展困难带来客观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积压,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下降过快,无法保证社会保险等职工合法权益的到位。

3 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

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单位的健康发展,更谈不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维护社会稳定。针对前面分析的引发因素提出以下对策:

(1)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为关键,以实施劳动法律法规为重点,不断健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和平台。一是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启动劳动合同备案制度,督促企业与职工签定劳动合同。特别是要制订社会化用工人员管理办法,采取相关备案制度,保证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劳动者的人数占本单位用工总数的比例,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比例。二是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三是推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制度建设。

(2)进一步制订劳动法规政策的配套措施并推动实施。针对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明确的“同工同酬”无法实施和《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三性”界定不清晰,导致一些企业为降低人工成本、规避法律义务,滥用劳务派遣人员的问题,进一步出台配套细则,增强劳动法规政策的可操作性。比如是要制订社会化用工人员管理办法,职工收入分配管理办法等,规范收入差距和劳务派遣用工。

(3)注重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将改善劳动环境与改善职工生活状况、解决职工困难与化解职工思想情绪结合,让职工更有归宿感。比如,可以对社会化用工人员进行职称评聘工作,提升其职业发展空间。

(4)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以及职工文化体育活动,营造团结协作、和谐共赢的范围,推动和谐劳动关系融入单位文化建设。

(5)让广大职工共享单位改革发展的成果。建立包括社会化用工人员在内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让所有人员都能看到干事创业的希望,都能共享单位改革发展的成果。

上一篇:基于潮流潮汐规律的稳泊管理 下一篇:互联网订舱纷至沓来传统货代地位有望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