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IGT患者血糖及心血管致病因素的影响

时间:2022-08-21 08:49:06

二甲双胍对IGT患者血糖及心血管致病因素的影响

摘 要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的作用,了解其对血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将86例IG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二甲双胍(750mg/日)干预治疗,对照组37例不用药物干预,随访观察1年。结果:①86例病人有81例完成随访,对照组36例,二甲双胍治疗组45例。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体重指数(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糖耐量减低 血糖 心血管事件

对象和方法

2004年2月~2005年9月在门诊就诊及体检中初发IGT患者86例(男55例,女43例),年龄41~69岁,平均51.7±7.8岁,经OGTT检查,符合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IGT诊断标准。

方法:清晨空腹状态下,口服75g葡萄糖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符合诊断标准者纳入本研究。取其静脉血测定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c及2hPG,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新发心血管事件的诊断符合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仅在初诊时进行一般的IGT知识宣教,不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亦不予药物干预。二甲双胍治疗组亦经IGT知识宣教并且用药物治疗,二甲双胍250mg, 每日3次,餐后即服。入选后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检查空腹及餐后(普通餐)2小时血糖、血压,每半年检查血生化指标1次,连续1年。对其中发生2型糖尿病和冠[LL]心病者给予相关治疗。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X±S表示,两组间差异分析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系统分析。

结 果

入选对象的临床情况和生化指标:入选时,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在年龄、FBG、2hPG、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LDL-C等指标上的差异无显著性。

糖尿病发病率:81例完成随访,对照组36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转变为糖尿病11例(30.55%),二甲双胍治疗组仅有3例(6.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表1显示,随访结束时两组血糖、血脂、血压、BMI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糖耐量减低(IGT)是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发展的过渡阶段,具有2型糖尿病的发病倾向,而且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亦增加[1~3]。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对胰岛素抵抗患者尤其是肥胖患者,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联合应用二甲双胍进行预防性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IGT状态下的餐后高血糖,一方面通过促使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胰岛素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损害β细胞的功能,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餐后高血糖可以通过葡萄糖的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引起一过性血液凝固障碍,以及干扰内皮细胞活性及功能,促进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二甲双胍可通过肝细胞膜G蛋白恢复胰岛素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减少肝糖原的异生及肝糖的输出,促进肌细胞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又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能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减轻对β细胞的刺激,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保护β细胞和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转变,并且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对降低体重、甘油三脂、胆固醇、血压,也有明显的作用,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可以降低IGT患者的餐后血糖,同时降低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二甲双胍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依从性较好,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不失为IGT患者预防向糖尿病发展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陈家伦.餐后高血糖(IGT)的重要性及防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6):327-329.

2 杨文英,等.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观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3):131-134.

3 贾海燕,等.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糖耐量减低的循证医学研究与评价.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4):29-298.

上一篇: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及防治策略 下一篇:疗养院健康管理机制的构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