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救助船操纵和管理的误区

时间:2022-08-21 05:17:03

新型救助船操纵和管理的误区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新一代救助船操纵和管理中出现的几个误区,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应对方法。

关键词:救助船 误区 方法

随着国家对救捞事业的不断加大投入,新型救助船陆续投入使用,一大批年轻一代的船长走上一线;笔者曾从事多用途工作船和新型救助船的操纵和管理多年,发现有的船长对新型救助船的认识出现一些疏忽和误区,给船舶的安全生产和船员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大型容缆车只当作普通缆车

近年来,救捞系统为防止拖缆绞缠车叶,曾召开了多次研讨会,产生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但大型容缆车均没有提及。大型容缆车是新型救助船和新一代多用途工作船的必备设备,有多种形式,如图1所示;它在深水起抛锚时锚缆的连接作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救助船利用此设备和液压钳(鲨鱼牙)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缆绳缠绕螺旋桨。其步骤是在容缆车的滚筒上先缠上100米左右的细钢丝绳,末端用卸克与高强度尼龙缆连接继续缠在容缆滚筒上。带缆时用甲板绞车配合将高强度尼龙缆拖至后甲板作业面与引缆连接,当引缆达到被拖物后,容缆车开始送缆,容缆车与驾驶台配合控制送缆速度使缆绳不要堆积在尾部;待尼龙缆全部送出后,钢丝绳继续控制高强度缆末端至鲨鱼牙卡住,迅速解掉钢丝绳,连接上主拖缆,如图2。带缆完迅速安全可靠。收拖缆时,主拖缆收至鲨鱼牙时卡住解掉主拖缆迅速连上引缆钢丝上容缆车;绞缆过程中始终配合驾驶台,使缆绳松紧适度,最好船长始终能看到缆绳的下垂情况,对防止车叶绞缠非常有效。

拖缆机的调校是试航工作的重要一环

国外石油公司大型海上支持船在试航工作时,外国船东对拖缆机的调校非常重视,一般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晚上不工作);而我们的救助船只是试航时拉一下不同负荷时的拖力,船级社方面也没有特殊要求。这就造成了大部分救助船拖缆机的计算机系统、自动张力释放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主拖缆在开始时速度不够快甚至放不出去等现象。拖缆机的调试一般包括拖缆受力重新排放、拖力的依次校对、最大拉力测定三个步骤。

拖缆的重新排放非常重要,因为船厂在将拖缆上滚筒时,往往没有受力,或者受力不够;这样在短时间测拉力时没有发现问题,但在以后的拖航时可能造成隐患。一条6000KW新造拖轮,出厂不久在拖带大型平台时,拖缆受力很大,导致主拖缆嵌入滚筒缆绳内部,造成断丝超限而废掉一根主拖缆。更要命的是嵌入后,缆绳抽不出来无法顺利收揽造成更大的被动和隐患。传统的排缆方法是将缆绳送到岸上然后在缆桩上绕半个花后上缆车,或将缆绳的一端系在岸边缆桩(或被拖物)上,送出缆绳后用车保持一定的拉力,绞进缆绳。最近几年,一种保持15吨拉力的排缆机的应用,效果不错,值得推广,如图3所示。

拖力的依次校对主要有拉力计来完成。拖缆机本身有诸多操作需要设定程序和限位,这一工作是拖缆机调试的重点。其步骤是请具备专业资质的公司(如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在船厂的配合下将拉力计的一端系在缆桩上,另一端与主拖缆相连,拖轮逐渐动车,服务商依据拉力计的读数(每5吨或10吨)间隔,逐一反复校对拖缆机计算机的读数,使之与实际相符。这一过程耗时最大,但很有必要,使用过程中出现拖缆机读数不准确引起的诸多问题都避免了。

拖力测定是根据船级社的要求,在几个不同的负荷上测定本船的拖力数据。这一项目要求在每一个规定的负荷都必须稳定10分钟以上,取期间的平均数据,特别是满负荷最大拖力时更要求如此。有的公司在测拖力时还从国外(新加坡)公证机构请来公证员现场见证整个过程,并出具证书,以备在国际招标时抢得先机。

液压钳不是万能的

参照多用途海上支持船的特点,新一代的救助船都装配了液压钳(鲨鱼牙),在拖带作业的系解缆、起抛锚作业系解锚头缆等诸多作业中作用明显,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减轻了船员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重视和喜爱。但是液压钳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如6000KW拖轮在辽东湾水域为BOSS号钻井平台起抛锚作业,由于是浅水区(10M左右)BOSS配备的锚头缆接近50米,所以在将锚拔起送至平台附近时,锚头缆太长,鲨鱼牙发挥不了作用,硬要用鲨鱼牙卡,锚头缆必然压在船尾底下,容易打缠车叶,加上水域受限(海地管线/采油平台)给船舶操纵带来诸多风险。最后放弃了鲨鱼牙改为车舵配合甲板绞车,解掉主拖缆,绞车控制锚头缆使之不要松出太多,慢速接台,安全的将锚头缆送至平台。因此救助作业中,船长一定要对当时的现场情况、水深情况、设备情况做出综合评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安全的使用液压钳。

配备了侧推器后船长忽视了锚的作用

新一代救助船都配备了首尾侧推器,船舶的操作性和灵活性与老式拖轮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有些船长在作业中就忽视了锚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系解缆作业时;主观认为侧推器和车舵足以抵抗风流的影响,没有及时的抛锚稳住船身而形成紧迫局面。曾经有一条船在为平台就位结束后解主拖缆时,由于是上风,船身没有稳住解缆作业到一般时,液压钳没有卡住,解缆失败,形成紧迫局面,没有办法只有松缆到足够长度,再掉头,调整位置,抛锚稳住船身,完成解缆。正确的方法是在鲨鱼牙卡住后,其后边的到缆柱要是适当的下落压住缆绳,以防止缆绳弹出。还有一条船在2010年5月为平台起抛锚时,在船马上要向平台送锚头缆的关键时刻,一台主机故障,由于提前备好了锚,及时的抛了一个短锚,配合侧推、车舵完成了剩余工作。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曾经说过,在水深一定时,没有侧推器是可以工作的,没有锚有些工作就没法完成,至少是不 安全的。特别是在起抛锚作业、系解缆作业以及靠离平台都要十分注意发挥锚的作用,即使现在侧推的功率很大,也要把锚备好尤其是在上风流时更应注意。这是保障船舶、人身安全的有效手段,不应放弃。

船舶性能提高了,也要合理利用好风流

“船舶的性能提高了,满身都是腿,完成各种作业容易了,不用过多考虑风流等外界因素了”,这种认识往往会给船舶操纵带来紧迫局面甚至造成事故。笔者90 年代在7200HP第一代海上支持船上工作,第一次满载到渤海361油田作业,由于对此海域高达2―3节的流速没有认识,自认为本船的操纵性能好,盲目靠泊, 在吊食品箱时,由于在上风流,流速太大,稳船困难,而且该箱在船尾的前部起吊难度大,最后造成拉吊,差一点造成大的事故。在操纵新一代救助船时,到达现场的第一要务是掌握好现场的风、流、浪、涌等情况。最理想的状况是能够确定此时的风流合压向。确定风流压的方法很多,如询问作业点附近的锚泊船的首向是最简便的方法。看被拖物、平台的排出流方向也是一个方法。另外查作业点附近潮流表也能大致确定流向流速。如果上述都无法得到,也不要盲目操纵,应在作业点稍远处(大于30米)现场稳住船身,不断变换航向。找到足以克服风流的最佳艏向后,再慢慢接近作业点,注意要留足动力余量,以备不测。最新一代的海上支持船,船舶具备DP-2(动力定位)功能,风流传感器也可以给出稳定的风流值。总之在风流合压线上稳船是最佳选择,不管是上风流还是下风流。只有掌握好风流,利用好风流,才是船舶操纵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北海救助局)

上一篇:长江电子航道图航标数据更新系统开发研究 下一篇:基于GIS的港口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