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频道 第34期

时间:2022-08-21 03:26:48

“高铁房”值得关注

周刊478期一到,封面文章《高铁房时代》就引起了我们周围几个邻居的兴趣。

文章对“高铁房”的新机会、适合人群做了细致独到的分析。特别是《高铁沿线买哪些房》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很多高铁沿线物业的价格、交通以及机会的把握等方面的内容,很有实用价值。隔壁退休的林教授,很早就希望在周边找一个宁静而空气好的小城市养老,但就是害怕年老病多的看病问题。读了文章之后,就有了到离上海不到半小时的浙江桐乡找个养老居住地的想法。他还把文章拿给他的几个老朋友看,准备相约一起去找房源。隔壁租房的河南小伙子小孙,看了《“钟摆族”的异地置业经》一文,自己算了一笔账,也对到昆山买房跃跃欲试,认为比在上海借房更合算。

自从高铁一通,我们这些邻居就非常关心可能带来的机会。其实,在笔者看来,高铁的开通,虽然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并未缩短,但高铁的速度让各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大大缩减,同城效应显现,因而使得异地置业成为可能。尤其是面对中心城市房价偏高的现状,利用高铁的速度优势,去外地置业,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办法。

上海 徐惠芳

资金才是开发商的命根子

周刊478期《打击囤地更管用》一文认为,政府目前应该采取打击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只要对囤地动真格,迫使开发商开工,增加了房源,才能使房价降下来。毋庸置疑,这是楼市调控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加上资金的控制,效果可能会更好。

政府对囤地行为进行打击,迫使开发商不捂地待涨,固然可以迫使开发商不得不开工。但房屋开工,并不等于竣工,更不等于开盘。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开发商完全可以利用“合理”时间,故意延缓施工和开盘时间,从而可以捂房待涨。由此可见,打击囤地只能是整顿房产市场的一部分,而不是根本方法。

如果严控开发资金,效果会更好。开发商之所以有恃无恐,长期囤房囤地,关键是可以占用银行贷款。

要迫使开发商真正开发,我觉得就应该对他们的资金进行严控。银行应该对开发商的每一笔贷款按用途审核,并随时跟踪审核。同时,要按贷款时间,及时清理,严禁展期。对开发商不能及时完工或者销售的房产,要按照贷款合同,收取超额利息,从而加大开发商的资金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迫使开发商真正开发,增加房产供给。

北京 成小敏

央企转嫁税负该不该?

国资委称,国企综合税负是私企平均值的5倍,这一论断遭到舆论质疑。北大教授认为,央企税负转嫁给了消费者,国资委官员称系学者偷换概念。由此口水满天飞。

老实说,“央企税负转嫁给了消费者”这句话,确实是个错误的大实话。只要是企业,总要赚钱获取利润,税负当然要转让出去。不过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我们的央企都拥有特权,这样做实在是不厚道。

真实的情形是,由于央企的特殊地位,无论是石油、石化,还是电力、电信,消费者除了央企几乎没有其他的选择,这个时候,央企的寡头垄断地位,注定了定价权并不在市场,决定央企盈利能力的其实也与央企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无关。

尤为尴尬的是,这边厢是消费者对于央企的服务和定价的怨声载道,那边厢却是央企的高税负依旧可以由消费者来最终埋单。央企的“超高税负”,其实需要承担的压力不大,技术含量也不高。既然消费者没有选择,只能埋单,换了谁在这个位置上,承担5倍税负都不是难事。

南京 武 洁

上一篇:你是这样买卖股票的吗? 下一篇:提高百姓收入能否从减社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