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创设课堂教学环境

时间:2022-08-21 03:14:38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创设课堂教学环境

一个目的地,常常有若干条路可走,人们会选择又近又好走的路;架一座桥可以在河道的任何地段下基,人们会选择一处最理想的地段。这里有一个“优化”问题。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能很好的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而且会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里,仅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和环境谈一下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巧用“六步法”

从未来世界发展看,“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得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只有会学习的人,才能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由此看来,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恰恰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结构的优化举足轻重。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就要把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或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人。

我认为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结构”很值得借鉴。其步骤是“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结构”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据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把学生分成对知识掌握情况相差不大的学习小组,学习新课之前,先初读,接着由学生自己找出目标,再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结局,然后小组之间互相出题自测,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组。这样实际上进行了七个环节,即“初读——找标——自学——讨论——答疑——互测——自结”,这样比“六步教学结构”更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尝试“数学课”

数学教师教新知识时,一般的过程为:举一个例子从个例中归纳出某种方法让学生运用该种方法去做同类型的题目,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只要稍微懂一点教学法的数学教师都知道,数学不能停留在教懂个例的水平上,而要从个例中概括出规律,再让学生反复运用,从而形成迁移能力。那么这一方法语文课是否也可以一试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在讲《驿路梨花》时,我先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给学生仔细分析,然后师生一起分析了第六段,从中总结出了语段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即“标句数——析句意——分层次——理关系——明段意——控书写——思作用。”接着让学生进行迁移练习,以此法自己分析第十自然段,结果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理解分析能力。再如讲《社戏》第十一自然段“月夜航船”时,景物描写写得形象、细致。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分析,同时提示他们第一册朱自清的《春》中,“春风图”的写法和本段一样。这样学生很快就把“春风图”那一段的写作知识迁移过来,分析出本段从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方面来写江南水乡的夜景,使学生掌握了形象、生动、细致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尝试“数学课”的教法,举一反三,花时少,效益大,值得一试。

三、创设“好环境”

众所周知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关键在于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17世界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其中教师的情绪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情感的起动。教师讲课精力充沛、情绪激昂、态度祥和,学生就会受到熏染,产生愉快激愤的情绪,思维积极,乐于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去;反之教师疾言厉色、冷若冰霜,学生就会郁闷恐慌、思维呆滞,降低教学效果。所以我平时尽量做到不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看到学生情绪不高时,让学生唱个歌,活跃一下气氛,或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或诗歌,或突然改变讲课的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素质,又拉近了师生距离,给课堂学习营造了和谐的环境。比如,在讲《老山界》22自然段“观夜景”这一节时,我突然停止授课,让学生闭上眼睛屏息聆听,看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说出了许多听到的声音:呼吸声、风声、汽笛声、桌椅挪动声……然后我就问:为什么平时听不到的声音现在听到了呢?一个“以动写静”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然地环境中牢固掌握了。再如,我在课堂上提问时采用分组计分法,抓住每个人都愿为自己的小组挣分的心理,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一种想学、乐学的环境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效果非常理想。

上一篇:高中英语课例分析 下一篇: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