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广播的发展

时间:2022-08-21 02:21:11

论经济广播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广播界以珠江经济台为代表,率先打破了当初人民台一统天下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文艺、音乐、交通、教育、健康频率等系列台模式逐步风行全国。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广播曾在全国各地刮起一股旋风。上个世纪经济广播在中国传媒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勇立潮头,引领中国广播传媒从单一的传播领域向全新的服务和经营领域扩展。

“珠江模式”风靡主要缘于对节目形式的创新。“珠江模式”的特点是:主持人中心制,即除新闻节目之外,其他节目的信息采集、编辑、播音均由一人完成。节目形态为大板块,一个板块小则一小时,大则几个小时。播出形式为直播,同时开通热线电话。“珠江模式”是在香港和台湾广播模式的影响下产生的。

“珠江模式”对内地广播产生过积极正面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在办台的方向上及操作的层面上的影响,而是体现在处理电台与听众的关系上以及电台的经营上,而且一段时间之后,后者更显突出。在处理电台与听众的关系上,以前,电台起主导作用,听众很少参与到节目中,“珠江模式”却想方设法调动听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许多节目是建立在听众参与的基础上的。“珠江模式”能够得到各地广播电台的青睐,更重要的原因是与电台的经营有关,“珠江模式”给电台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成本大幅度降低。

当年珠江台所重视的两个方面,也是现在广播应该关注的。一、和听众的关系上,听众可以直接参与节目,当年只是书信和电话,而如今强调短信、电子邮件、网络留言等;二、节约成本,广播的优势在于成本低,适宜小团体作战。

当电台第二次被迫对自身定位的时候,家庭音响以及随身听已经普及,于是广播的许多文艺类节目失去了传统节目的欣赏性,变为娱乐性节目。互动性本不是广播的专利,电视也可以与受众进行互动,而且也已经做了,但是目前电视节目与受众的互动性却明显不如广播。相对电视,广播节目制作较为简单,收听方便,于是广播又在实用上下工夫。

“珠江模式”给广播带来的改变停留于表面和电台的非核心部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全国电台纷纷改版,改版时都以“本台采用大板块、主持人直播、开通热线电话”作为旗号进行宣传。仅过了大约5年的时间,全国的电台基本上成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翻版。

中国各地的经济台在刚成立时,实际上类似于综合性的商业电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经济为主的专业化电台,和“窄播”频道毫无关系。因此,随着交通、音乐等专业频道的出现,专家开始提出经济广播要改革了,要专业化了,经济台要姓“经”。而这种转型使已经壮大的经济广播快速走进低谷。

2004年CSM媒介研究对全国20个城市(广州、郑州、南京、青岛、沈阳、济南、杭州、重庆、天津、成都、西安、福州、上海、哈尔滨、大连、武汉、长沙、长春、北京和深圳)进行了三次收听率调查,经济频率的收听率仅为0.5%,人均收听时间只有7分钟,市场份额为11.5%。可以看出,经济频率作为一个创办最早的专业频率,收听率相对较低,人均收听的时间也比较短,在当前广播各专业频率的竞争中形势并不乐观。

如今经济广播在当地的收听率调查当中都排在靠后的位置,原来的辉煌已经不再。音乐、交通和新闻频率是各城市收听最多的频率,基本上都排入收听率前3位。经济频率的收听情况与之有一定的差距,绝大多数排在5位之后,有的已经改弦更张,叫起“旅游广播、城市管理广播、财经广播、财富广播”了,但广州、郑州、南京、沈阳和青岛等地经济广播还保持着较强竞争力。

中国的经济广播究竟该如何办下去呢?笔者在郑州经济广播工作多年,在此想以郑州经济广播为例,为中国经济广播今后的发展提几点看法。

经济广播的发展,首先要面对的是定位抉择。是继续走综合电台的发展之路,还是选择专业化电台的发展方向?如果一味地追随潮流,不考虑实际条件,断然选择狭义的“窄播专业化”,只做和“经济”相关的节目,经济广播的发展将面临无法逾越的壁垒。经济节目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信息要足够多,深度分析要精辟独到,观点判断要有权威性。经济节目的这些特点和广播传播快、参与性强、伴随收听等特质有些格格不入,很难有效结合。这也许是全国目前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广播的原因。

郑州经济广播在郑州广播市场的收听率和占有率多年一直排在第一位。它就是一个综合广播电台的构架,新闻节目占据了主要位置,经济类节目每天不足100分钟。郑州经济广播的名牌节目均不是经济类的,而且都办了10年以上。

办听众喜欢的节目。不管你是什么频率,听众不喜欢你办的节目,那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只关注经济的听众毕竟占少数,如果你不考虑听众的需要,你该如何生存?

电台是需要人才的,大力培养权威型、专家型的名主持人,用名人效应来带动整个频道的发展。

稳定出品牌,品牌是制胜的法宝,但这个法宝要慢慢培养,三天两头的改版换名字,不可能有品牌节目。郑州经济广播的“早餐可乐”在郑州市所有电台节目当中收听率第一,这个节目的名称从1989年到现在一直没变过。

要敢于推出名主持人。广播是作坊式的,不适宜大团队作战,因此,名主持人在广播的竞争中显得更为重要。

抓好黄金时段的节目,发挥出黄金效益。影响收听的讲座类节目,不能在黄金时间出现。黄金时间,办听众喜欢的节目。新闻集纳式的、热线投诉类的、新闻谈话类的节目,占据了三个收听高峰,这就包括了新闻性、大时段、互动性几个方面。

(作者单位:郑州经济广播电台)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视角 下一篇:把节目办到老百姓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