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研究

时间:2022-08-21 01:48:44

吉林省辽源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研究

作者简介:关雅(1987-),女,吉林辽源人,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何力群(1971-),男,天津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当代日本政治,中外政治思想。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奠基石,在城市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辽源市从自身出发,积极响应国家“五位一体”的部署,确立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战略方向。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推进了城市发展进程。但在建设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本文旨在对目前吉林省辽源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同类城市生态文明研究及政府决策做参考。

关键词:辽源市;生态文明;现状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主旋律。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其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本质,突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吉林省辽源市是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的开采过度给城市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城市经济衰退等社会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辽源市结合自身的城市情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地貌复杂,生物多样性明显、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辽源市主要特点,也是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辽源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

生态文明不仅仅包含生态环境保护,还应该包含经济的循环发展、节约的消费模式等方面。辽源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本着以人为本、自然优先、生态转型的原则所取得的成绩主要集中于环境优化和产业转型两大方面。

(一)环境优化方面。

一是“三污”的整治。通过改造污水处理厂、控制化学污染物排放、处置固体废物进行“三污”治理。二是推进生态宜居小区的建设。辽源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先后建成了上东名苑、辽河半岛等多个环绕东辽河的亲水生态小区,截止到2013年,城市宜居化水平达到80%左右。与此同时,对老旧小区和棚户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以提升居民居住地绿化建设水平、小区供暖标准、棚户区居民安置能力。三是对城市进行园林绿化全覆盖,完成建造绿地面积为1736.27公顷。

(二)产业转型方面。

产业转型主要是发展续接产业和发掘替代产业。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冶金建材、纺织、装备制造六方面入手,形成六大续接产业规模,并发掘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两大替代产业。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促进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25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0个、竣工项目71个。推动辽源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启动寿山、东西孟工业园区建设。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0:58:3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完成850亿元、230亿元、21亿元,分别增长43.4%、27.1%、39.1%。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92户。

二、辽源市在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辽源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被外界称为“辽源模式”,这种模式也被认证为有效的城市经济转型模式,是辽源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然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不能沉溺于成就之中,而要清醒的认识到,在辽源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仍面临新的挑战。

(一)公民生态意识较为薄弱。

辽源市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由于没有建立完备的生态文化教育体系、有效的生态文化宣传模式、完善的鼓励公民参与相关建设的规章制度,使得城市生态文化普及度偏低,进而导致公民的生态意识薄弱。其主要表现在公民生态文化和生态消费理念的缺失、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参与度低。例如,从手机的使用情况上来看,年轻人随着某品牌手机的出新而不断更新自己使用的手机,对于手机消费的标准远远高于其应有的消费标准;并且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有37.8%的辽源市公民从未参与过本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二)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环保方面相关政策缺乏、一些政府相关部门对生态治理能力较低、政府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水污染较为严重并极度匮乏、森林退化、矿区周围生态条件差等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显示:辽源市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并从2002年开始,辽源市森林覆盖率平均每两年下降一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矿区周围地面塌陷严重,塌陷面积为600多平方公顷。

(三)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

由于城市经济建设的压力、没有掌握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目前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以煤矿为主的资源型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而六大接续产业和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为主的替代产业仍面临着发展层次较低、未形成成熟的产业体系等问题。

三、总论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概念,可以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和权力机关出台必要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强制规范人们的思想、消费行为。

辽源市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对人们进行长期的引导、教育并制定必要的道德标准加以规范。要在人们心目中树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唤起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从生态伦理出发,保护好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任何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生存权。从人们对华南虎是否存在一事的普遍关注,反映出了中国人在新时期对生态文明的重视,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当今中国只有依靠科学技术,通过结构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才能建成一个真正的生态文明社会。

参考文献:

[1]辽源年鉴[M].辽源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12.

[2]辽源年鉴[M].辽源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2.

[3]王茵.从“资源枯竭城市”到“中国创新城市”的精彩嬗变[N].辽源日报,2012-05-04.

[4]《辽源市创建省级生态城市验收情况的自查报告》.辽源市人民政府.2013.9.

[5]辽源市统计局.2012年辽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一篇:至情至性之坡 下一篇:反腐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