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航数码:寻找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的“甜区”

时间:2022-08-21 01:36:44

金航数码:寻找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的“甜区”

在网球、羽毛球等运动中将球拍上最佳击球部位称作“甜区(Sweet Zone)”,意为在其与球的碰撞中激发出最为“甜蜜”的体验,并可将运动者的能量最大化地传导到球上,从而使出球速度与线路控制达到最优,由此提高制胜的威力。在信息化建设中也是如此,寻找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的“甜区”成为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航数码)推进中航工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法宝。谈及中航工业的两化融合,金航数码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星海感触颇深。

201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设立部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创新体验中心、工业软件研发基地,并由中航工业的信息化专业支撑团队——金航数码负责承建,应该说,这是对中航工业两化融合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金航数码在工业信息化方面的技术体系、产品谱系和服务能力的高度认可。“作为中航工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者,我们思考的出发点不应总是源于现实的工程和管理的问题域,更要将视角聚焦并扫描,从信息技术的使能作用推进到方案域,在问题域和方案域之间寻找富于创新的链接路径。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工业方法在系统和元素层面的持续互动和结合、在结构优化和要素重构的过程中将引发两大体系的聚合,这一演进必将催生新兴的IT服务模式。”高星海说。

作为中航工业的信息化实施和支撑团队,金航数码的发展大体分为两大阶段。2000年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坚持“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的两元发展模式——在服务中航工业的同时向更广阔的工业领域辐射,能力路径的选择势必决定着发展的态势。2008年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二集团公司整合后,重组的“新”金航数码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和部门的指导下,“新”金航数码将核心业务回归到为航空产业创造价值的主线,打造以业务研究为驱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传动链条。2011年,金航数码再次进入行业外市场,以中航工业的信息化实施经验和能力积淀,大力开展信息化咨询服务和实施工作。由于使命、方法、路径更加清晰,五年来金航数码的经营能力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并得到工业界和政府的广泛认可。“除了服务于整个中航工业外,目前我们的行业外经营占比已达25%,行业外的客户数量也超过40个。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承担社会使命并彰显社会价值,部级‘一个中心’和‘一个基地’落户金航数码也是我们得到认可的充分体现。”高星海说。

面对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跃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设有航空装备、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航空系统、通用飞机等产业板块,拥有几十个科研院所和上百个制造企业组成的高新技术和高端制造工业体系,具备跨地域设计、制造的协同能力。

“航空工业的工程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探索和实践一直走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前列,”高星海回顾说,“中国航空工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单点应用的导入和推进。”

“十五”到“十一五”初期,中航工业各成员单位已普遍使用工程数字化定义工具,并在部分研究院所、制造厂以及围绕设计/制造协作建立企业内部和区域性的协同平台。单点应用始终在追赶国际航空航天和防务领域的标杆企业。但在当时,中航工业整体的信息化布局尚未开始规划,处于典型的自底向上的演进过程。

“十一五”中期,重组后的中航工业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启动了集团公司顶层以及覆盖全集团三级管理架构的信息化规划。2009年,论证并启动国内军工行业首个信息化顶层平台——多项目协同平台的建设,标志着中航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步入由自顶而下牵引和自底而上演进的双向对接模式。

高星海介绍说,多项目协同平台在重点型号工程的研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打通了全集团协同的信息链路,而且达到最佳实践经验在不同业务单元的快速辐射。特别是近年来多个新型号快速首飞,信息化在带动全行业协同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尽管我们的开发和制造水平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信息化的理念和应用层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同等水平。”他说。

2013年,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和CIO张新国提出中航工业未来信息化战略的核心主题是全集团统一IT架构,金航数码承载着规划支撑的使命,组织骨干团队积极论证,广泛研究国际先进航空航天和防务领域的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和规律,清晰地认识到统一IT架构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并需要坚持不懈的推进和不断优化。

“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共性特征是我们作为集团公司IT支撑单位始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要从过去单一视角关心单个软件应用转为针对中航工业整体发展、面向工业转型升级,提出基于先进工业软件体系的支撑模式,将工业知识转移到工业软件中,从而改变、提升工程设计方法,改进管理模式。”高星海表示。

寻求新的IT服务模式

“面对中航工业升级转型、实现三大转变的环境背景,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以及企业管理的新诉求都对IT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星海表示,“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要为航空工业跨越发展提供捷径,这是我们IT团队应当首先思考的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已成为提升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管理水平的新支点,创新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产品实现、管理过程和经营模式是工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根植产业并致力于成为新型IT服务商,金航数码始终穿梭于问题域和方案域之间,本质属性就具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特征。一方面在开发和制造方面,实施贯通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的工程定义、仿真和协调;另一方面在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领域,推进覆盖全价值链的多层联动的业务流程管理(BPM)框架建设和商务智能(BI)的集成。今天,需要从流程(Process)的视角来认识业务对象,由方法(Method)来定义各个流程节点中的运作方式,以工业软件为工具(Tool)固化其中的工业知识和人机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IT的使能环境(Environment)。因此,系统工程、业务流程管理和项目(群)管理(Portfolio & Project Management)是在需求和方案之间找到创新链路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

从航空产品的发展来看,在设计早期阶段就应该从运营概念考虑产品的需求。航空武器装备面对从平台中心战的模式转化为网络中心战的模式,必须具备一体化、信息化和系列化的发展思路;同样,商用航空面对空域开放、卫星空管以及作为全球交通运输系统的要素,需要实现与其他交通工具的信息交换,也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需求,因此,航空工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产品创新。为此,2013年初中航工业和IBM在系统工程应用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依托金航数码设立系统工程信息化推进卓越中心,大力推进先进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在中航工业的应用,将设计起点前推到运行概念、需求管理和架构模型,从而推动航空产品实现自主创新。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实现过程体现出面向用户定制和快速交付的特征,这就对制造柔性水平、现场管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我们提出制造/科研一体化项目管理、精益单元等解决方案也只是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上的适应,我们还将在这些方面大力开发,形成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工业软件。

“如果不能体系化思考信息化的使能作用,信息化只能是一般工具,只能提升局部业务的效率,对整体带来的价值非常有限。”高星海说,“我们必须系统地思考工业软件背后的方法、流程和知识,从全新视角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IT服务模式,以集成商方式将工业需求转换为解决方案,固化为工业软件体系和工业知识,为国防工业乃至整个高端制造业提供高品质的IT服务。”

中航工业的两化融合成就

“十二五”以来,中航工业将两化融合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系统规划、扎实推进,使中航工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总体上看,设计和制造从二维向全三维过渡,试验和验证从实物设备到虚拟仿真,流程和体系从串行、区域协同到并行、全面协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经历了从“支持”到“带动”,再到“融合”的阶段。

1 .数字化和仿真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中航工业产品研制模式从基于物理样机的传统模式向基于数字样机的虚拟化模式转变,进一步实现产品虚拟化、试验虚拟化、制造虚拟化,使研发过程跨越地域和组织边界,促进了产品研发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2 .中航工业借助信息化手段,重点加强综合管理、生产运营的信息化,通过建立飞机总装移动生产线,大幅缩短装配周期,实现飞机总装生产方式的创新;组建总部批生产管控中心,采用数字仪表板等技术实现对批生产的有序调度;建立多种管理工具综合协同的管理体系,实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发展。

3 .经过多年建设,中航工业的网络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并同步建立健全信息化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促进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的协调发展。

4 .中航工业以科学的信息化推进方法论和高效的组织保障体系,推进航空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在全行业开展信息化达标工作,并将评价结果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保证信息化的推进与执行效果。

上一篇:江南“粽子大王”触电记 下一篇:飞鹤:乳品产业链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