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时间:2022-08-21 01:27:04

打破常规,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都有其特定的教学常规,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衡量老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当前,在新课标改革形势下,数学教学应追求新思路,打开数学教学的新视界。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老师容易淡忘传统的教学常规,有个别的老师甚至过于迁就学生,放任他们固有的学习习惯,对不良的学习习惯不能及时地加以纠正,导致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利于数学学习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常规;新思路

在小学数学的常规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出现不同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阻碍,要想发现数学教学的新视界,打破常规,创新小学教学新思路,关键是要明确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创新。

一、避免教学目标牵强附会,增强针对性

现阶段小学数学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往往都缺乏针对性,忽视了教学目标具体的实施,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制订,实际使用起来没有计划性,有的制订的内容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没有任何帮助。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一定非要在一堂课上达到所有目标,实际上这也是很难办到的。可以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阶段特点,避免课堂目标过于成人化,向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靠近。准确地定位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自然也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立足于科学,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闪光点,小学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鼓励,使其发扬,对向导和激励作用加以重视,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学习能力,加强在教学上的特色,制订能够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目标,重视学习目标的针对性,使小学教学更加具体、有效。

二、情景创设立足于课本教材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会创设许多情景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本内容,但是在创设情景时老师往往会忽略许多关键性问题,导致创设的情境与教材内容相关性不大,这反而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时产生偏差,甚至会有负面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最新接触“角”这个概念时,老师开始课堂教学往往会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角”吗?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接触的数学内容十分有限,他们联想到的可能会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角”,比如动物的“角”等等。当老师引出教材上要学的“

三、打破常规,注重创新

在新课改背景下,常规性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教学思路的发展,在新的改革背景下,必须重视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规范性,为发挥数学学科的基础作用做好保障,同时这也为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准备。老师应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铺设高效学习的新起点。有大量的小学老师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较为简单,不需要进行课前的学习,其实这是数学教学的一大误区,新课标要求下,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重在夯实基础,老师应致力于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以后接收更高水平的教育是一种铺垫,而好习惯的形成是需要精致的过程的。所以老师要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首先要制订统一的预习方案,包括初步预习时课本例题的理解、课后思考题的考究、学生自主预习后问题的提出等一系列过程。例如,在接触“时间”这部分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从小就接触的知识,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布置收集日历或是自己制作日历的任务,在课上再以他们制作的或收集到的日历对他们进行讲解,使他们对“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闰年”“平年”的划分有正确的认识。

四、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往往害怕发言,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敢举手,“万一被提问了怎么办?万一我回答错了怎么办?”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在课堂上举手的人越来越少,学生的发言意识也越来越弱,长此以往,发言的仅仅是那几个活跃的学生,其余的学生不发言也变成了理所当然的,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可能就成为一种煎熬。这时候老师就要注意帮助学生明确发言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发言意识,可以与学生做好约定,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这样既保证学生能够举手,又打消了学生的顾虑,还可以帮助他们规范学习意识,一举多得。

总之,要想在新课改条件下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创新,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为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规范性备好课,敢于打破常规,尝试新鲜事物,进行教育创新,高水平地完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于荣秋.如何根据初中生的数学思维特点组织课堂教学[J].天津教育,2007(5).

[2]陈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J].青年与社会,2012(2).

[3]周常翠.数学生活化教学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06(9).

上一篇:浅议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下一篇:关于加强农村中学控辍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