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老画师吴观岱

时间:2022-08-20 11:58:35

清代末年,我国画坛笼罩在“四王”摹古的风气中,但有一位最早冲破这一束缚的画家,他就是被人誉为“我国近代文人画风转变的先驱”、人称江南老画师、无锡人吴观岱。

吴观岱(1862―1929),初名宗泰,字念康,号觚庐、洁翁,晚号江南布衣。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画家。少时家贫,读不起书,被父亲送到一家酱油店当学徒。但他喜好丹青,常常瞒着店主通宵达旦地练习绘画,后被店主发觉受到训斥,他离开了酱油店。在其叔父的资助下,随当时的著名画师潘锦学习人物仕女肖像画。在潘老师的精心指点下,吴观岱的画艺大进,并最终成为与赵鸿雪、许文熊齐名的近代无锡仕女画三大高手之一。

吴观岱善绘仕女,所绘人像能得似神韵。有一次,一位姓蔡的钱庄老板因店铺开张,慕名请他绘一幅大型人物画,吴观岱一挥而就。钱庄开业那天,栩栩如生的人物画让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无不交可称赞。当时,无锡的名士廉泉恰好回无锡探亲,见到此画大为惊异,认为吴观岱是绘画人才,便邀他到家做客,结为知己,还将他带到北京。 吴观岱《春夏秋冬四条屏》

吴观岱到北京后,住在廉泉家中,颇受倚重。由廉泉引荐,他在京城结识了一大批收画名家,得以互相切磋画艺。而廉泉收藏的历代名画更使他大开眼界。从此,吴观岱不辞劳苦,日夕临摹,笔勤不怠,不但画艺大进、画风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不久,经廉泉推荐,他入清宫如意馆当供奉,宫内收藏的珍贵名画更使他如获至宝,通过临摹,画技日益进步。曾为光绪帝绘制课本故事,后又在北京大学讲授画学。

光绪三十二年(1906),廉泉在上海创办我国近代第一家出版机构――文明书局。特邀同乡吴观岱、丁宝书、赵鸿雪等人为书局美术编辑,为教科书作图。吴观岱为感谢廉泉的赏识和推荐,在上海期间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工作。直到北伐胜利后,文明书局遭大火烧毁,吴观岱无法谋生,只得回到自己的家乡。

吴观岱回到无锡后,继续从事国画的创作。这时,他名声大振,求画者纷至沓来。人们尊称他为“江南老画师”。他的作品无论花卉、山水、人物,意境开阔、苍健浑朴。晚年以书体入画,所画水墨梅竹,更是别有一番情趣,在无锡画坛独树一帜。无锡名画家诸健秋、秦古柳、薛惠山等均出自他的门下。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和无锡社会活动家薛明剑早年也曾随吴观岱学过绘画。

1929年,吴观岱逝世,终年67岁。他的传世作品有《烟波罢钧图》、《江帆图》、《虹桥遗事图》、《松壑鸣泉图》、《寒梅冷月图》和《采莲图》等。其绘画作品的署名大多为“江南布衣”。另有《觚庐画萃》一书行世。

上一篇:杨沂孙与清代篆书 下一篇:论民间书法与名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