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时间:2022-08-20 11:33:29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摘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实现财务目标的同时对各个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责任。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出发,结合房地产行业现状,探讨如何更好地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社会责任;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100-02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当前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在中国,目前代表性的观点有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等。综合来看,这些观点都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诠释,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股东财富最大化克服了之前流行的利润最大化的缺点,体现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在现代社会也成为了很多公司财务管理的中心目标。但是它仍存在一些缺点:只适用于上市公司而不能适用于非上市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的证券市场尚不成熟,股东财富最大化很难实行。同时,该目标只是片面强调了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再者,股东财富最大化只强调了企业的经济性目标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性目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价值最大化从减少风险管理、尽可能照顾各利益团体利益的角度出发,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如何度量企业价值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以此作为财务目标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难以控制。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员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等。他们的行为都能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笔者认为,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更为合理。目前这种观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企业必需兼顾各方利益,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相应的社会责任,让利益相关者各方共同参与到公司的经营治理中来。同时,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强调兼顾各方,注重积累社会财富,实现共同富裕。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更为合理的目标。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义务,包括对股东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社会福利和公共事业的责任等等。

债权人是企业资金来源的另一重要渠道。履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就要保证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否则要承担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责任。另外,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偿还债务。

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最基本的责任就是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而企业对消费者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正是维持这一无形资产的重要因素。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更是为企业敲响了警钟:若想求得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必须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员工是企业的劳动者,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形成委托―关系。企业应为员工提供令人满意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获得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企业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当把眼光投向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公共事业和公共工程,协调好与社会各方的关系。汶川地震中中国许多企业家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这一理念越来越多地渗入企业的经营理念。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矛盾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导致企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必然导致企业的亏损甚至破产,企业破产给社会带来的消极作用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积极作用要大得多,财务管理目标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一致性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社会责任的一致性是法律体制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国《公司法》中规定,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此外,《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都对企业社会责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从法律角度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社会责任具有一致性。企业应当遵守法律规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下,企业要想从竞争中获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靠良好的产品和服务,还要得到社会的认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可能很好地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就很难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虽然在短期内付出了较高的成本,但能够实现社会各方的利益,从而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前提和基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既包含了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又凸显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实际上,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既加快了技术创新,又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既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又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其次,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获得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企业有能力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满足利益相关者更高的需求。

3.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首先,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更好地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形象是重要的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更具有竞争力,更容易使企业目标被员工认同,企业产品被消费者认同,企业被整个社会认同,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广告效应。随着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投入的广告费用也成为一笔较大的支出。

四、行业案例: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的背离

(一)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及其后果

笔者认为,房地产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包括提供合理的房价、公平的待遇、和质量的房屋等等。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在房价方面做的不尽如人意。哄抬房价、恶意炒房导致的高房价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今收入与房价的悬殊差距,使普通百姓的支付压力沉重,只能望房兴叹。而中国住房供应结构与住房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也很严重,中小户型房供不应求,高档住房普通百姓无法问津。而房地产开发商对待消费者不公平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许多售楼部对消费者信息不公开,内部价和外部价存在较大差距,都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样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导致中国目前住房结构严重扭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住房的需求。另外,受人质疑的房屋质量也极大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消费者投诉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些方面都影响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房地产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包括平等合理的契约关系,合理的薪酬待遇与安全保障,促进员工的发展,让员工参与管理等等。现阶段房地产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农民工讨薪的成本又比较高,造成了很多悲剧的发生。同时,高强度的作业和危险的工作环境也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违规作业、拖欠工程款造成不能安全投入降低、疲劳作业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员工的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如此对待员工的态度将不利于企业良好组织文化的形成,不利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更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房地产在承担对环境方面社会责任的现状也令人担忧。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房地产企业在开发房产过程中应注意选择优良的建筑材料,合理规划建筑环境,主动承担对环境的责任。目前中国正处于房地产发展较快的时期,伴随着越来越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许多不良后果也显现出来,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破坏土地非常严重,浪费了大量耕地。

(二)应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社会责任分离的策略

首先,要发挥政府在房地产行业的引导作用。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政策约束,以经济调控和行政干预为手段规范房地产企业的行为。政府应从维护整体利益和代表社会公众权益的角度出发,督促房地产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其次,房地产企业自身应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和财务管理目标的理念。企业应认识到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一致性,更好地将自己的社会责任渗透到财务目标中,既要树立起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积极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又要实现企业制度化,导入正确的判断标准,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规范,使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经济利润与社会责任的双赢。最后,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由于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本身的特点,应选择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企业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过程中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在强化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充分利用舆论宣传和监督的力量,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五、结束语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社会责任是相互促进的,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要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之中,既体现企业盈利的目标,又以积极的社会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积极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永志.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协调的探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1):25-26.

[2]张海霞.从财务目标的实现看企业的社会责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8):50-51.

[3]黎友焕.SA8000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王艳.基于社会责任会计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转型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09,(9):124-125.

[5]蒋中清.论财务目标和公司治理目标的关系[J].企业家天地,2009,(11):29-30.

[6]陈玮.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及系统科学的视角[J].会计研究,2006,(4): 63-67.

[7]袁振兴.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框架[J].会计研究,2004,(11):38-42.

上一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对策分析 下一篇:基于柔性化视角的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