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初探

时间:2022-08-20 10:02:17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新模式,许多专业推行这一新模式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收效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牵涉到许多环节,要协调这些环节,需要明确好几个关键问题:如教材一体化、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学科渗透等。本文对如何明确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专业、一体化、机械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指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生产现场的中初级技术工人,以及相应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主要是给与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通过职业教育,首先要促进学生获得能顺利就业的能力,使之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再者,还要具有相应的文化程度贮备,以适应学生精神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并为其将来进一步发展或转换工作岗位,为终身学习以及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为最终实现自主创业奠定基础。所以,职业技术教育除了要实现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达到基本的国民素质这一基本教育目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满足于职教的特殊教育属性即企业性。

职业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属性――企业性,意味着学校的技能培训和工艺知识的传授要符合企业生产岗位规范化的要求,专业设置和目标培养设定要符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求学生懂得和养成某一行业内特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具体应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工作能力等方面,尤其应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工作能力。这在职业学校中传统的机械专业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

自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制造业进入一个发展停滞、缺乏活力的萧条期,几乎被人们视作夕阳产业。90年代以后,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制造业注入了生机。如今,机械设计与制造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此背景下,各中职院校纷纷开设机械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高薪急聘数控操作人才”之类的招聘广告屡见不鲜,从人才市场和企业反馈的信息也表明,社会对高质量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近些年机械专业毕业生数量上看,应基本能缓解当地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急需,不至于供需严重失衡。中职院校内部在该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专业方向设置、教材的选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协调、师资分配及在校学习与继续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突破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适应现代化教学思想的新形式、新手段,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下机械专业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指学校专业设置适宜当今社会需求;专业设置合理;教材内容适于专业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协调并举;教学内容的相关渗透。即:专业设置一体化、教材内容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学科渗透一体化。

一、专业设置一体化

在当今的职业中专里,虽然也有不少学校开设一体化专业,如最常见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但往往侧重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设置理念。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其目标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与其相关的学科应包括机械工程学科、检测与控制学科、电子信息学科三大块内容。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定位在“以电为主、机为辅,机、电、计算机三足鼎立”为宜。

二、教材内容一体化

目前中职学校所采用的专业教材大多没有充分体现现代机电行业的发展水平,内容陈旧、落后,有些甚至是十多年前的老版本,不能适应当今科技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且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在一起,另外,课堂理论教学部分和实习、实训部分界限过于明显,两者的内容没能融会贯通,不能让学生做到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也未能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少学校采用自己学校内部的自编教材,这在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内部自编教材不仅是中职学校教材的补充,还是学校自身教学特色的一种体现。它有利于因地制宜的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怎样集中高水平的编写力量,编写出确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的教材,无疑成为当前中职教育教材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基于此,教材编写人员必须走出校园,深入生产实际,或吸纳部分从事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

三、理论实践一体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办学过程中,应牢牢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实践性技能教学为主,以理论联系实践为原则,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也就是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专业模拟系统,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使学生对机械专业组成、工作原理、操作方式有完整体系的认识,该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融为一体。这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实践性技能教学为主线,以理论联系实践为原则,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的时代性和职业性。不少学校为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建立了适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室,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学生在相应的专业教室中边学、边练,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经过观察,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的特点:1.实用性:“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操作技能,从而掌握生产第一线的实用技术,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2.高效性:“一体化”教学使多门理论、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连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互传承、互相配合,提高了学习效率。3.综合性:“一体化”模式教学,能利用虚拟环境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能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能运用人机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探索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以真实现场情境及真实系统实施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并以组织学生协商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忱,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认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明了,看得见、摸得着。教师边教边指导,学生边学边练,知识和技能交互渗透,学起来有兴趣,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学科渗透一体化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一体性也很重要,即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相融相联,使学科教学相得益彰,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现今企业对机械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不仅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水准的外语阅读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应具备将这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此,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不应是在专业课的最后阶段跳跃性地将教学要求提高或片面加大课程的内容深度,而是从技术基础课开始就注重专业的灌输与渗透,以及各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学科主线的联系:1.机械制图――机械专业零件测绘――机械设计AutoCAD:在这条线中,突出从事机械工作人员的读图与绘图能力的培养,并将机械专业课中的典型零件融入到制图教学中;通过“测绘”这一环节的训练,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增加新兴的计算机绘图知识,使培养的学生达到新科技时代人员素质的要求。2.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操作考证――计算机实用技术:通过这条线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现代技术工具的应用知识与本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了专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讲授,缩短从课堂到现场的距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才素质结构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的教育环境、教师素养、教法手段等因素。因此,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还必须重视对劳动者的专业理论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力求运用现代教育的理论,提高教师素养,优化教学环境,完善教法手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只有在办学过程中,牢牢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目标的专业性,授课内容的时代性,课程没置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上一篇: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下一篇:浅析高校健身舞教学对女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