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发展

时间:2022-08-20 08:51:40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发展

摘要:计算机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它大大扩展了人们的生活,娱乐和工作方式,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广阔的社交网络。但是每个硬币都有两面,计算机网络开放,自由的特性也使其安全性无法保证。当前各种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造成了许多珍贵的信息流失,不管是对于计算机网络运营商来说,还是对于广大用户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这一现状,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对于维护网络安全的作用和意义,讨论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考察先进国家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为我国加快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提供可靠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技术面临了快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计算机网络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中离不开的帮手。电子商务和物流技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购物方式,网上预约方便了人们获得公共服务,各类公开课和教学资源共享使得人们能够足不出户,了解更多的知识。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信息和资源汇集于互联网中,另一方面,也导致计算机网络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所以容易导致用户的隐私信息泄露,被不良用户恶意窃取和非法使用,对用户造成巨大的伤害。除此以外,层出不穷的计算机病毒也使得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常常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一不留神就导致自身的信息流出。在这种市场与危机并存的环境下,有必要通过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来保护众多用户的合法权益。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是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频受攻击,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而提出的。总体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就是利用管理和技术两大手段,保证储存在计算机内的信息,资源和软件的安全,以防黑客,病毒的攻击对其造成破坏。这种技术尤其在一些关键领域被重视,如国防军工领域,国家安全中心和商业机密,这类信息有着极大的价值,一旦被破坏或泄露,就会造成无法预计的损失。目前,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PKI技术等,一般将两到三种技术结合使用,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达到一定指标。

二、常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一)防火墙技术

顾名思义,网络防火墙技术本质就是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设置一道安全屏障,保证将来网的信息中隐藏的危险因子筛选出来,并且及时处理。通过这道屏障,许多依附计算机信息交流而传播的安全问题就能够及时避免,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和稳定。防火墙技术主要处理目标是企图侵入内网,盗取客户私人信息和数据的计算机病毒,它对这类病毒进行访问限制,将病毒及时阻拦在防火墙之外,从而净化内网的网络环境,保证内网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独立和安全的层次。目前,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防火墙技术普及度较广,基本上每台电脑都会安全防火墙软件,在用户使用网络时对其中的信息和数据流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有病毒入侵,就会进行阻拦,并且及时通知用户停止使用该软件,并且进行病毒查杀。

(二)PKI技术

PKI技术主要用于电子商务领域领域,其是基于公钥理论而为交易双方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由于电子商务及与其相关的虚拟交易在近几年十分火爆,导致大量资金在计算机网络上流通,由于资金的流动全程都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双方不直接接触,这就对用户和商家的资金安全造成了威胁。PKI技术关注的就是在虚拟平台资金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电子信息验证来保证操作双方没有发生异常,从而使得资金的每一次流通都获得足够的验证信息。通过PKI技术,进行电子交易的双方能够放心地进行资金交易,防止自己的资产被恶意窃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PKI技术也有其缺陷,如果它被不法分子使用,就有可能产生反面作用,成为为不法分子窃取利益的手段。

(三)数据加密技术

防火墙技术主要保证内网的安全,而数据加密技术主要保证外网的安全。其主要阵地是公共网络中各类信息和数据的保护。数据加密技术具有灵活且全面的特点,它能对开放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出现可能攻击的行为,就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当面对的是病毒,黑客的主动攻击时,数据加密技术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将危险情况告知用户;当面对的是被动攻击时,数据加密技术就能够自行解决危机。数据加密技术根据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否相同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当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时,其加密方法相对简单,使得使用双方的操作更为便捷,但是它被破解的风险较大;而当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时,加密过程就复杂得多,其中一把作为公开密钥能够公开,另一把则作为私人密钥仅容许自身保存。这种数据加密方式的安全性更高,但是操作方法相对繁琐。

三、网络安全频遭危机的主要原因

(一)网络的使用者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频遭威胁的一大原因就是用户普遍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为各类非法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许多用户随意将自身的私人信息放到社交平台或者公共网络中,或者不加辨析地打开一些来历不明的网站,导致潜藏的病毒入侵。这些安全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使用者的安全意识过于薄弱而造成了损失。对于网络管理人员来说,其对于网络安全攻击的敏感性较欠缺,无法及时发现一些隐藏较好的攻击元素,导致其能够实施直接攻击。要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首先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对于计算机网络熟悉的水平,从而对于其中的漏洞和可能遭受攻击的部位有着清晰地认识;其次,管理人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以及时掌握日新月异的网络攻击方式,获得应对最新网络攻击的能力。

(二)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固有缺陷

大多数网络攻击都以某个操作系统作为突破口,进而展开攻击和占领。这说明目前大多数计算机操作系统在投入使用时就已经存在漏洞,使得各类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寻找到了可乘之机。操作系统的漏洞主要体现在其结构体系缺陷和内部缺陷两类:1.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的缺陷每一个操作系统都有内存,外设管理,这些管理的运行需要启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当这些程序存在固有缺陷时,就为黑客创造了攻击途径。他们通过改程序存在的漏洞猛烈攻击,从而使其崩溃,进而导致需要改程序支持的操作系统发生崩溃,影响到整台电脑的运行。操作系统结构缺陷是目前常见的网络攻击途径,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开发更为完善的网络程序,从源头避免为黑客恶意供给创造机会。2.操作系统内部存在不安全因素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安装或者卸载程序,或者从网络下下载文件,这种操作本身就存在较大风险。首先,网络文件和程序的来源不明,其中可能附着着计算机病毒。一旦这些文件,程序被下载到用户计算机上,其中的病毒就会乘机侵入电脑,造成整体崩盘。第二:一些文件属于钓鱼文件,它是黑客为了获得进入计算机内网的途径而特意编写的。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了这些文件,就会使其中的漏洞进入内网,使黑客展开正式攻击有了可行途径。3.3三观不正的高科技罪犯增加许多黑客攻击并非是为了窃取重要信息或者获得某项利益,而纯粹是为了刺激。这种高科技罪犯的罪案动机是由于其三观不正造成的。现代科学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于计算机内部原理和操作方式有着详细而透彻的了解,同时又对这类高科技技术产生的巨大的兴趣。因此一些人为了测试自己的计算机能力或者炫耀自身高超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将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置于身后而不顾,铤而走险地利用攻击计算机网络漏洞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尽管其出发点并无恶意,但是在攻击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转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对计算机用户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因此触犯了法律,构成了严重的网络犯罪案件。要改变这类网络黑客的行为,必须从思想道德教育做起。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强调必备的道德素养,防止他们成为高智商的无良罪犯。例如,可在教育过程中增加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促使其将智力用于对社会有益的方面;同时,要加大对这类人群的监督力度。

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家安全部门和用户自身都已经体会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严峻的形式,逐渐加强了对于网络安全技术的重视力度。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面临着较快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国家安全建设部门加大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支持力度,力图构建以国家力量为首,多部门联合协作的网络安全防御工程。以期正义的一方在可能到来的网络安全战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另一方面,网络安全技术开发商家正在不断创新,根据现有的密钥过于简单,防火墙屏障作用不够牢固等技术缺陷展开改造,促使网络安全技术不断更新升级。同时,网络安全协议的重要作用被各方普遍认识到,一轮依靠网络安全协议,各方公平参与,透明操作的新网络运用时代已经来临。最为重要的是用户自身,随着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许多低级的攻击手段已经无法发挥作用,为减少互联网的安全事件提供了保障。同时,用户大多更多关注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愿意付出金钱和人力来保障自身的网络安全。在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开发部门和用户自身的各自努力之下,针对网络漏洞的攻击将逐渐失去容身之处五、总结总之,计算机网络安全在近期仍将是大热的话题,其对于人们在虚拟世界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随之而来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就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多方参与,还需要高科技理论的支持和精密设备的协作,只有各项元素都达到了标准要求。计算机网络安全才能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参考文献:

[1]温爱华,张泰,刘菊芳.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煤炭技术,201(01).

[2]韩永生.当代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

[3]李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现代计算机网络,201(11).

[4]马辉.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融合趋势[J].现代情报,200(56).

[5]杨慧.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J].电脑知识与技能,200(76).

作者:李聪 单位: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一篇:网络信息化进程安全技术与管理策略 下一篇:生产制造型企业厂房消防安全技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