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研究文献综述

时间:2022-08-20 07:04:22

“新常态”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新常态”的到来深刻改变了银行业的宏微观环境,对以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们关于“新常态”及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为“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新常态;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一、关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们关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以非利息收入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与商业银行收益的相互关系方面。这一研究方向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非利息收入为主导的盈利模式有利于稳定和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例如,Brewer(198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由于银行利息收入高度依赖于利率变动和经济周期,而以费用收入为基础的非利息收入更有利于银行利润的稳定和提高。Ana Lozano-Vivas etc.(2008)则通过实证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贡献度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贡献度很大,相对其他的传统业务,非利息收入显著提高了银行的盈利率。Perrien(2004)则通过比较金融机构盈利模式在七个不同国家的变革与发展发现非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是国外普遍发展的趋势。国内学者盛虎(2008)、程婵娟(2011)等人也指出,非利息收入能提高我国的资产收益率,具有一定的风险分散的效应。然而,随着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规模的日益增长以及研究的深入,非利息收入能稳定和提高银行收益的观点越来越遭到质疑,部分学者研究则更强调非利息收入的弊端。例如:Stiroh(2004)研究发现,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如手续费等会导致银行业利润减少、风险加大。Stiroh(2006)的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份额与平均资产收益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收益率的波动性之间却显著地正相关。王菁等(2008)的研究表明,非利息收入与股权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而张羽(2010)认为非利息收入的增长在一定范围内可分散经营风险,但占比过大反而会恶化深入风险和收益间的关系。

二、关于“新常态”与商业银行盈利的研究

(一)在利息收入方面的研究

在信贷规模方面。Allen etc.(2009)曾提出,银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其信贷活动具有顺经济周期的特点。Borio etc.(2001)通过对10个发达国家的研究,最早证实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具有顺周期操作的特征。甘小丰(2007)等人也提出了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亲经济周期性。此外,杨驰(2015)通过定性分析指出,银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资产规模增长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制约,资产、负债等规模类指标的增速与GDP 等宏观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速关联性较强。吴青(2014)在分析中也表明,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的回落将会抑制贷款需求,使银行靠存贷利差为主的经营模式受到挑战。李振国等(2015)从信贷结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倒逼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

在利差水平方面。Maxwell Fry(1989)、石柱鲜(2008)等人则研究了经济周期与银行利率的关系。Harryetc.(2008)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1998-200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利率市场化将使利差收入发生较大的波动。谢太峰(2015)指出,在“新常态”时期,政府为了充分释放经济动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行了更加深刻的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的推行为金融业带来的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利率市场化在资产、负债端形成了对银行的“脱媒”压力,使银行业整体的净息差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窄(陆岷峰等,2014)。袭立伟(2013)等人从利率风险控制的角度研究了利率市场化,认为利率市场化在赋予商业银行更多自主定价权力的同时,也更大程度的暴露在风险之中。

在资产质量质量方面。国外学者Angbazo(1997)通过美国1989年-1993年银行数据分析违约风险与净息差的关系,得出违约风险对净息差会产生较大影响。Pasiouras etc.(2007)等人通过研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与营业利润关系指出,较高的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会降低银行的盈利。国内学者而王丽亚(2014)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其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赵庆明(2014)、陆岷峰等(2014)等人则分析了经济结构调整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并指出:经济增长乏力使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利润进一步压缩甚至出现亏损,最终导致银行贷款难以回收;产业结构调整使部分产能过剩企业面临破产或被并购的结局,原有借款企业的还款能力必然下降,银行不良贷款将难以避免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在资本水平方面。国外学者VanHoose(2007)曾指出,资本监管约束的严苛会促使银行信贷规模减少,并通过资产结构的改变使得银行业务结构发生改变。Abreu etc.(2002)、等银行资本与利润,并证明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齐放(2015)指出,“新常态”下银行业监管强化主要体现在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和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资本质量的要求上。曾刚(2015)也认为,“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调整促使了监管的强化,进一步制约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的发展。雷立钧(2007)、乔桂明等(2013)则研究了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影响。

(二)在非利息收入方面的研究

龙军(2015)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让原本暗藏在管制下的市场风险得以暴露,这将带动更好的、更专业化的风险规避和盈利工具、综合金融服务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契机。

赵世刚(2015)从“新常态”对零售业务影响层面提出,“新常态”下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等政策的实施,必将带动住房、旅游等消费金融的发展;随着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单纯存款业务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居民需要更标准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投资、理财工具。龙军(2015)则从老龄金融角度指出,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势必带来人力资源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储蓄结构乃至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型,商业银行发展老龄金融业务应该大有作为。

丁承等(2015)认为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提高、地方政府融资方式转变以及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进程加快为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提供了发展空间;宋洁(2015)指出,产能过剩行业的大整合大重组,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商业银行并购重组业务提供里有利的市场环境。

三、结语

“新常态”的到来,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信贷质量、利差水平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阻碍了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而为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我们要持续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加强业务创新力度;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风险处置方法;要加强对资本的监管力度,理性控制各项资本监管指标;最后,从根本上摒弃规模情结,规划一条具有节约型、高效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吴青.经济新常态要求“银行新常态”[N],经济参考报,2014.

[2] 赵世刚.新常态下银行发展模式[J],中国金融,2015,(6):79-81.

[3] 张慧莲,汪红驹.中国经济“新常态”[J],银行家,2014,(6):11-13.

上一篇:意义建构对预算管理演进的影响 下一篇:美联储加息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