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

时间:2022-08-20 04:23:12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中顺利的获取、选择、信息是一个人的重要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信息素养。高校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责无旁贷。计算机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良好平台。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不足,提出了改善措施。

关键词:信息素养 培养 高校教育 高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提高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上世纪60年代末欧美及发达国家进入了信息高速传播、处理、应用的信息时代,我国在15年后也迎来了这一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政府部门实现自动化网上办公;学校实现老师与家长的网上交流;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查询、学习、工作和娱乐。信息时代,带给我们便捷和效率,也带给我们一个格外丰富繁杂的世界。要想在信息的海洋里畅游,那么我们每一个身处信息时代的现代人都必须具备一种素养――信息素养。

1 什么是“信息素养”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这是概念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资源的能力,而且包括获取、识别、选择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总体来说,信息素养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教育的对象是需要在社会中生存的人。一个人想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发展,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人们在信息高速路中穿梭,有时一条信息的获取能够让人获得机会,有时对于一条信息的错误判断会让人陷入困境。可以说在如此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就是对一个人信息素养的考验。教会学生认知世界,认知社会,让学生拥有生存的能力是对学校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因此,高校教育必须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作为一个重要的素质培养项目。

其次,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虽然我们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信息产业,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付诸努力。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对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利平台。

3 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对于信息素养的教育不够重视。目前我们只注重录入能力、排版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但是忽略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往往学生会打字、排版、管理数据,但是现实中遇到问题依然不知道怎样解决,面对互联网中大量的资源茫然无措,打开电脑只会玩游戏、看电影、聊天……

第二,教师信息素养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是学生知识的来源,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信息素养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能力,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不断提升,才能带给学生最新、最切合实际的指导。

第三,教学内容局限性大。计算机基础课所教授的内容局限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使用,Internet的知识相对较少。Windows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确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学生仅会如何使用某个软件,却不能学会应对、利用丰富复杂的互联网世界,那么从信息素养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教学内容是缺失的,不完整的。

第四,教学条件的限制。互联网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最好的平台。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互联网,接触大量的信息,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是现实中硬件设备往往难以达到要求,因此很多实践操作无法进行,或者被大大压缩,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4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己任,把信息素养的教育渗透于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信息素养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渗透和影响。意识到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就要将其纳入每节一课的教学目标,不断地提升和强化。例如讲解如何组装电脑,可以提前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调查,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查询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例如可以多关注电子数码方面的新闻,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上和学生分享,让学生学习、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分析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将信息素养的教育放入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大纲,写入每次课的教案中,一点一点扎扎实实的去做。

二是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产业的更新速度是最快的,信息素养依赖于这些新知识新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跟上信息产业的步伐,从而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多关注新技术,多分析思考,多交流,多实践,多总结,多创新,这是教师提升自己的重要路径。

三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不能总局限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软件的学习有规律可循,学习周期比较短,因此把学习方法教授给学生后,应该多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网络,互相讨论,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加大Internet部分的课时比例,把邮箱、搜索引擎、软件下载、门户网站、论坛等内容加入进来,让学生先掌握这些基本工具的使用,进而布置一些问题或实例让学生不仅学会操作,更重要的是学会信息的查询、获取、选择、……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四是尽可能的弥补硬件设备的不足,同时通过各种途径突破教学条件的限制。多想办法,比如很多学生自己有电脑,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或者基于现在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有利信息途径,让智能手机在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发挥积极地作用,开辟另一条连接信息高速路的途径,让学生更快捷更方便的接触信息科技,提升信息素养。

总之,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谁获得的信息量大,谁取得的信息及时,谁抓取的信息内容准确,谁就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看清社会前进发展的方向。在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面前,小到优化每天的工作,大到人生道路的判断选择,及时准确的信息会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体现的越来越明显。作为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教师,我们更要看清形势,与时俱进,不拘泥于传统,勤于思考,不断根据时代特点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与方向,以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为己任,为向国家输送出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时展的合格职业技术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袁曦临.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与学习模式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7.11.

上一篇:中职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