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乌鲁木齐市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时间:2022-08-20 03:15:39

浅析乌鲁木齐市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摘要:介绍了乌鲁木齐市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基本功能布局重点介绍了其无障碍设计。借此探讨无障碍设计之心得。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

中图分类号:S7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项目背景及提出的理由

乌鲁木齐市现有各类残疾人10.6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残疾人事业作为构建和谐首府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乌鲁木齐市残疾人事业起步晚、底子薄,目前还没有为全市残疾人提供综合服务的设施,乌鲁木齐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已落后于全国整体步伐。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增强残疾人组织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根据国务院残工委颁布的《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国残联《关于乌鲁木齐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函》(厅函[2005]14号)和自治区残联《关于加快乌鲁木齐市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通知》(新残办字[2001]89号)等文件的要求,乌鲁木齐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融劳动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康复训练、托养、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规范管理,使它成为乌鲁木齐市残疾人之家。

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2001年考察新疆期间,会见新疆自治区及乌鲁木齐市领导时对乌鲁木齐市残疾人基础建设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乌鲁木齐要有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建一座综合服务设施,形成全疆的龙头,起到窗口作用,辐射带动全疆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本项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2 项目概况

乌鲁木齐市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位于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喀什西路北七巷3号,征迁用地面积:13570.87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11873.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8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07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415平方米。

3 总体规划

场地东西向长168米,南北长69.68米。拟建康复活动中心呈“L”型,西侧距现状老年公寓22米,北侧退后建筑红线6米。现状老年公寓及拟建康复活动中心围合形成场地中心绿地,营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场地东侧为预留发展用地,规划为2栋6层公寓楼,作为残疾人或老年人公寓或托养之用。由于该用地地处民用航空限高范围内,场地内所有建设项目高均控制在20.0米以内。

设置主次两个出入口位于场地南侧,主出入口正对拟建康复活动中心,人流通过主出入口可直接通达拟建建筑;同时主出入口紧邻地下停车库出入口,方便来访车辆出入,实现人车分流。次出入口为场地现状出入口,位于主出入口西侧。总平面图及透视图如下图1、图2所示。

图1 总平面图图2 方案透视图

场地内分别设置了地面停车位及地下停车位,形成良好的秩序和整体面貌。地面停车位位于场地南侧,紧邻现状道路,方便到访车辆短暂停留。地下停车位位于拟建康复活动中心地下一层,设置10个停车位。

由于场地内既有现状建筑,也有拟建、规划建筑,整体空间采用了非传统轴线对称布局手法。运用中国古典国画散点透视原则,将各建筑于场地内一一排列,营造出古朴的“山形步步移,山景面面观”的意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各建筑良好的采光,同时呼应了拟建康复活动中心建筑风格,使整体空间有序又不失个性。根据场地及各建筑相对位置关系,主要采用组团绿化、开敞空间绿化、场地周边绿化,构成点线面结合的完整绿化系统。在景观上形成了意味无穷的视觉效果,极大的丰富了空间层次,有效的保证了场地内的环境质量,规划绿地率达35%。

4 竖向设计

根据场地自然地面标高及外部道路的标高情况,场地竖向设计采用平坡式布置,道路纵坡大部分为0.5~1.5%,局部为3%,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场地雨水排入紧邻场地南侧的现状道路排雨水系统。

5 设计理念

本设计中除建筑基本使用功能外,注重无障碍的处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满足残疾人救助、指导、康复之功能需要。

6 建筑方案概述

图3 一层平面图 图4 剖面示意图图

本案使用功能较多,经与甲方多次协商,最终确定其功能分布。主楼地上5层,地下两层:其中地下二层主要包括篮球场等活动用房及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为地下车库(停车位:10辆)、体能训练室等;一层:培训宿舍、接待室及学员活动室等,其中两间培训宿舍布置为轮椅人士专用,相应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及其他相关无障碍设施;二层:培训中心、展厅、阅览室及食堂等;三层、四层为办公用房、网络中心及、就业服务大厅等;五层为大会议室。配楼地上两层,包括残疾人用品用具展厅及图书阅览室等用房。

地下二层为残疾人运动场地,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为满足防火疏散要求,分设两个防火分区,东西两侧疏散出口。各防火分区间由防火卷帘隔离,另设防火门两个以相互借用其疏散出口。地下二层层高4.6米,篮球场局部7.6米,以满足其净高要求。

垂直交通部分,于建筑西侧布置残疾人坡道,贯通地下二层至地上五层,兼做消防疏散通道;于建筑中部布置疏散楼梯一部;另设电梯两部,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以此,满足残障人士日常使用及消防疏散需要。

平面设计结合办公、住宿及会议等多种功能开间需要,柱网主要采用8mX6.9m,灵活调整空间布局的同时满足不同功能需要。

建筑造型整体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主体墙面层层递退,呈现出近中远三个层次,结合东侧突出的2层矩形大厅,平面的 “L”型分布呈现出半围合布局,建筑领域感油然而生。设计中以体块的构成、理性的组合给人一种凝固感的同时也寄托有力保障残障人士权益的情感,同时也兼顾了建筑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内部使用空间的划分。建筑色彩以灰色为主,朴素内敛,且强调建筑功能,体现对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之情。

7 无障碍设计

在本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特殊的心理及生理需要,主入口残疾人坡道布置与建筑正面,有别于其它公用建筑将其置于主入口侧面之做法,体现出对残疾人的尊重。保证残障人士能够完全无障碍、便捷的到达目的地,最大程度的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体现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

(1)在主出入口设置带有音响和频闪的紧急疏散指示灯,在门厅附近为视觉障碍者设置了音响提示提示装置。(2)电梯2部,按无障碍电梯标准设置,呼叫按钮高度为1000高,设置无障碍出入的平层装置。布置专用电梯一部,方便轮椅使用者使用。电梯操作按钮带盲文标识。为保证轮椅调转方向,电梯厅采用4米×4.9米的开间进深。电梯厅及电梯轿厢内均设置运行状况的语音提示。(3)房间出入口无障碍设计:为保证轮椅乘坐者等人顺利通过,房间入口宽度应为90cm以上;房间出入口不得存在影响轮椅乘坐者等人通行的高差;客房内通道宽度应大于100cm,客房内应留有直径1.5m以上的轮椅活动空间。(4)走廊无障碍设计为保证轮椅与行人、轮椅与轮椅之间的错车,走廊宽度1.9米;为防止轮椅碰撞造成墙面损坏,在踢角处设有高30cm的护板;走廊两侧布置盲道地砖,并在房间出入口处铺设警示地砖。(5)于残疾人坡道及楼梯两侧连续安装高度为85cm和65cm的双层扶手。(6)厕所出入口有效宽度为80cm以上,不得存在高差。厕所门口分设男、女厕所标牌,同时根据需要设置语音提示和盲文标识装置;并在使用座便器时伸手可及的位置处安装紧急报警装置,同时并在蹲位间外容易发现的位置安装报警或蜂鸣器;蹲位间的门锁应能打开或锁住,并可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从外面开启。

8 结语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是一个城市和谐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方案现以进去施工阶段。谨以此文,祝愿残疾人士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与全体市民一道,共享文明成果,共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 . 张钦楠,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 ]C・亚历山大,S・伊希卡娃,M・希尔佛斯坦,M・雅各布逊,Z・菲克斯达尔―金,S・安吉尔.建筑模式语言[M] . 王听度,周序鸿,译.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Abstract:Introduced the Urumqi disabled people ar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employment service center overall plan, the design idea, the basic function layout, introduced its non-barrier design with emphasis. Discusses heart of Germany non-barrier design.

Key words: non-barrier design

上一篇:统计过程控制在小批量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概述 下一篇:关于水利工程管理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