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诊治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8-20 02:12:07

结肠息肉诊治的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018-02

作者简介:艾尼扎提•阿布都赛买提(1987.8-),男,维吾尔族,甘肃兰州,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诊治的结肠息肉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经内镜行高频电切除术。术后半年经肠镜复查,恢复状况良好。结论:对于早期发现的结肠息肉应根据临床特点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从而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关键词】结肠息肉;临床特征;诊治

临床治疗过程中,大肠息肉属于常见的疾病形式,而医学上将腺瘤肉划定为癌前病变。医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使得大肠息肉恶变逐渐开展到了分子生物学阶段,对息肉能采取结肠镜下行切除术进行处理,否则将使得息肉逐渐演变成结肠癌[1]。这就需要医生对患者的结肠息肉进行观察分析,主要是弄清息肉的大小、位置、症状等等,这样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结肠息肉癌变,为治疗工作提供帮助。现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诊治结肠息肉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48例,均为09年4月至10年1月我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男32例,女16例,年龄19~77岁,平均49.29±6.8岁。其中便血16例,里急后重13例,便秘11例,腹痛腹泻7例,自脱出1例。

1.2 诊治方法:对患者实施检查初期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主要运用到的医疗设备包括了Olympus EVIS CV240、潘太EPM3500型电子结肠镜等。观察时首先将镜输送到回盲部,再逐渐后退并对结肠的状况做详细地观察,若出现息肉后需要将其数目、部位、大小等指标进行鉴定,以及时掌握息肉的相关信息,这些都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参照依据。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把活检钳或圈套器经内镜活检孔送人,结合使用内镜进行观察,并将息肉逐渐夹除,接着慢慢把圈套器收紧,这样能够与息肉紧密接触,对息肉、镜头的位置坐好调整。在切除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情况做针对性的处理,多发肉从近到远;微小的息肉需要结合结肠镜实施夹除;对直径超过0.6cm的息肉,使用圈套器给进行切除;对广基息肉可先注射生理盐水再实施切除;巨大广基息肉应禁止切除,最好先进行诊断,这样能帮助治疗工作的开展。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t和x2检验。

2 结果

2.1 息肉分布情况:息肉位置:左半结肠息肉31例(64.58%),右半结肠息肉11例(22.92%),全结肠均有息肉者6例(12.50%);息肉数目:单发23例(47.92%),2枚者11例(22.92%),>2枚者14例(29.17%);息肉大小:直径0.5~3.0cm,其中0.5~1.0cm 41例(85.42%),1.0~2.0cm 5例(10.42%),2.0~3.0cm 2例(4.17%)。

2.2 腺瘤肉情况:所有患者中有腺瘤肉的17例(35.42%),其中高危腺瘤9例(52.94%),低危腺瘤8例(47.06%)。

2.3 病理类型:48例患者中,增生肉21例(43.75%),炎肉11例(22.92%),管状腺瘤9例(18.75%),绒毛状腺瘤4例(8.33%),混合型腺瘤3例(6.25%)。

2.4 治疗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经内镜行高频电切除术。术后半年经肠镜复查,恢复状况良好。

3 讨论

在临床上对于结肠息肉的诊断工作,主要涉及到的范围有:肿瘤肉、错构瘤肉、炎症肉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对腺瘤肉不做好处理,将会变化为癌[2]。医学研究得出导致癌变的因素主要涉及到了各种因素,而组织学类型和上皮发育失常是最为常见的。专家们根据相关的标准,将患者的腺瘤肉做进一步研究后进行分类,主要划分成高危性、低危性以帮助医生进行处理,而遇到高危腺瘤时需高度关注[3]。

一般情况下,息肉都属于腺性瘤,其主要特征是大小情况各异,小腺瘤息肉形状较小,表面粘膜凸起;而大腺瘤息肉直径可达几厘米,其形状主要有圆形、卵圆形等,且形态光滑,质地较软,能在腔内变动,息肉的蒂多数情况下都是蠕动导致肿瘤出现变化,最终出现了较多的粘膜。当收到粪便摩擦时,息肉表面常发生出血,部分情况下的息肉蒂部会逐渐移出,而息肉的常见位置集中在了直肠、乙状结肠,其数目多少不均衡。而腺肉的出现恶化的概率极大,常常难以观察到显著的正在。对有症状的患者,主要是能观察到血便,导致出血的原因一般都是息肉糜烂、顶端缺血坏死形成的[4]。根据这些情况可以得出,息肉的形状越大,其发生出血的概率就会增加,这就提醒医生观察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出血时需要做好相应的处理。若患者有血便症状出现时,应该做进一步诊断以弄清是否存在癌变的可能。当初期诊断得出低危性腺瘤或非腺瘤肉时,同样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并对患者实施全瘤病检查后做好相关的评估工作,这样能够通过息肉活检来对息肉的情况做好诊断治疗。当前医学上在治疗结肠息肉时,主要采用的方式包括高频电凝切除、灼除术治疗,这种方法具备显著的效果[5]。出血、穿孔是高频电切术的常见并发症,这需要患者在息肉切除后降低活动频率,针对切除大息肉、多发息肉的患者而言,应尽可能地采取住院观察,以对病情做详细地诊断。除了这些治疗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微波凝固治疗、激光凝固治疗、药物注射治疗等不同的方式。

若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需要采取随诊,主要是对上次检查遗漏的或新的息肉进行处理,并且判断是否存在晚期腺瘤的可能。在结肠腺瘤肉切除后需要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遇到息肉后要及时处理。对于多发腺瘤或腺瘤恶变等高危患者,需在半年内进行随访,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随访措施。

参考文献

[1] 高翔,廖山婴,崔毅,等.十年连续内镜检出1747例大肠息肉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5,10:197-199

[2] 刘希双,刘思良,王光兰,等.结肠良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发病规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235-1238

[3] Winawer SJ,Zauber AG,Fletcher RH,et a1.Guidelines for colonoscopysurveiHance after polypectomy:a consensus update by the US multi-SOcietytask force on eolorectal cancer an d the American can cer society.Gastroenterology,2006,130:1872-1885

[4] 钱贤,石巍,廖爱军,等.1853例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的肠镜资料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691-693

[5] 崔西玉,黄燕霞,罗笑雁,等.706例大肠息肉内镜治疗及随访[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22:123-124

作者单位:730030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甘肃 兰州)

上一篇:胫骨骨折骨外固定治疗40例 下一篇:高龄食道癌的围手术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