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EMR术的护理

时间:2022-08-08 03:13:39

结肠息肉EMR术的护理

结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上的一个隆起性的病变,多见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结肠息肉80%无症状,20%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腹泻和血便,一般便中无脓,通常须经结肠镜检查而确诊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器械、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已逐渐成为目前治疗消化道息肉(尤其是无蒂隆起性病变和平坦、凹陷性肿瘤)的最有效手段。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共对89例结肠息肉患者实施了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该手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89 例中,男49 例,女40 例,年龄23~87 岁。多因腹泻、腹痛、便血等就诊时行肠镜检查而发现。息肉部位: 回盲部1例,升结肠3例, 横结肠5例, 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46例,直肠31例,其中结肠多发息肉28例。息肉直径从0.5cm 至4cm大小不等。息肉形态:多呈半圆形、椭圆形,状或分叶状,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有充血糜烂或出血。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1)术前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是否患有出血倾向性疾病,有无阿司匹林服用史,做无痛肠镜者还需了解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癫痫史;了解息肉的部位、大小、病理检查结果;常规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

(2)肠道准备:术前禁食12h,前一日晚进少渣软食,术日晨9时起恒康正清二盒加温水1000ml分次服用,后再饮温水1000至2000ml以清洁肠道。忌服甘露醇,因甘露醇经肠道细菌发酵后可产生易燃性气体,电切时可引起气体爆炸[1]

(3)器械及药物的准备:根据息肉形态、大小、部位,应用OlympusCF -260AI 电子肠镜, OlympusPSD-20高频电刀,圈套器,一次性注射治疗针, OlympusHX-110UR 钛夹推送器和Olympus HX-610-135 钛夹,甘油果糖(注射时要掌握其注射剂量和深度,过多或过深均会引起组织坏死)或生理盐水(注射后要把握圈套切除息肉的时间,生理盐水吸收快,时间太长会影响注射的效果)。

(4)病人的准备:

a.―病人取屈膝左侧卧位。

b.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肠镜息肉摘除术不了解,在术前术中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让患者了解EMR的相关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原理、方法、必要性及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消除其恐惧感,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2 术中配合:

当肠镜插至病灶处,即用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的近端、远端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分离,有效降低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当病灶粘膜明显隆起时为粘膜抬举症阳性可以进行EMR术;当粘膜无隆起时为粘膜抬举征阴性,提示病灶已浸润至粘膜下层深部,可能已浸润至肌层,发生穿孔的几率较高,不宜做EMR术[2]。然后从活检孔道内插入圈套器,并打开,用圈套器套住息肉并慢慢收紧,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而引起机械切割导致出血(本组病例中有2例患者出现机械切割现象,病灶残端有少量渗血,即用一到二个钛夹钳对准残端给予夹闭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观察,没有活动性出血)。圈套器套住息肉后将病灶轻轻提起,随后使用高频电凝电切交替切除病灶。并将切下病灶整个送病理检查明确结果。

2.3 术后护理

a.休息―术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一到二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b.饮食―息肉切除后一般需禁食24小时,其后24小时内给温凉流质,随后根据大便情况逐渐改为半流质或少渣饮食1周,并逐渐过渡到普食。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c.定期随访复查。

d.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EMR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术后应观察有无便血、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征发生,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告之医生并给予处理。

3.小结

通过89例结肠息肉经EMR术治疗后的护理, 体现了EMR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性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使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李益农. 陆星华. 消化道内镜学[M] .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1996 :515.

[2] 尹梦欣. EMR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的护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0320345202

作者单位: 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内窥镜室 202150

上一篇:负压采血管采集血标本常见故障及处理 下一篇: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