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双拥运动对新形势下解决军民纠纷的启示

时间:2022-08-20 11:09:16

延安时期双拥运动对新形势下解决军民纠纷的启示

摘 要:1943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拥军优抗即优待抗日家属,后改为优属和拥政爱民群众运动,简称“双拥运动”。对当时的抗争和最后战争取得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延安时期“双拥运动”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对于妥善处理新形势下军民纠纷工作,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拥运动;军民纠纷

1943年农历正月,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拥军优抗即优待抗日家属,后改为优属和拥政爱民群众运动,简称“双拥运动”。对当时的抗争和最后战争取得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家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军队体制编制处在改革关键时期,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如何协调、发展军地双方的鱼水之情,做好和探索、研究军地间的鱼水关系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尤为重要。处理好军政军民关系是新形势下影响军政军民团结的一个突出问题,事关社会和军队的稳定,事关军地协调发展,事关相益互补、相得益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军民纠纷特点、原因和对策的研究,是当前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地方党政做好当前拥军优属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双拥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环节。总结延安时期“双拥运动”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对于妥善处理新形势下军民纠纷工作,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延安时期“双拥运动”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特殊地区遭受政府的经济封锁,物质生活异常困难,军队和地方都存在着本位主义的不良倾向,造成军政军民关系某些不融洽现象,一部分人员往往只了解与照顾本身的困难,不关心或不积极帮助军队解决困难,如对于粮草的供应和运输,担架的输送,生产的帮助等,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军队侵犯老百姓的利益,欺负老百姓的事情,甚至打骂老百姓,打骂政府工作人员的事情经常发生,为了有效解决军政军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和经过一段时间是酝酿,最后决定实行群众路线,广泛发动军民,开展大规模的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运动,这就是双拥运动的直接由来,也是延安实施“双拥运动”的实践基础。1937年《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提出“军民一致”原则和1938年《论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为延安兴起“双拥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1942年运动推动下,陕甘宁边区召开的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系会议上,检讨了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为延安兴起“双拥运动”扫清了思想障碍。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双拥活动”是在党中央和直接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进行的。首先是军地双方制定了一些列双拥法规,对开展双拥运动进行了部署和规范,其次,各地驻军协同政府召开军民大会,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再次,军地双方普遍进行了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教育的整顿,提高了做好双拥工作的自觉性。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双拥活动”及其取得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并及时迅速的向全国抗日根据地作了推广和普及,从根本上改善了军政军民关系,使军政军民得到空前巩固和加强,形成了军民一致、万众一心克服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巨大力量。

自延安兴起“双拥运动”以来,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光辉历程双拥工作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始终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好“双拥工作”减少和避免军民纠纷,事关社会和部队的稳定,事关军地协调发展。

二、新形势下军民纠纷的主要特点

(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军政军民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驻地群众致富不忘拥军,地方政府和人民关心、支持部队建设,为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物质利益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使一些人产生见利忘义思想,个别单位往往因一块地皮、一间房子的利益之争而发生矛盾和纠纷。

(二)个别官兵经不起金钱诱惑,为追求单位和个人利益违法乱纪。在沿海开放地区和大中城市,军地生活条件出现反差,个别军人外出吃饭、上网聊天、进入公共场所、与地方人员发生纠纷时有发生,损害群众利益。还有的军车外出行车违章、乱拉警报、扰乱公共秩序,引起群众不满。

(三)少数群众国防观念淡化,对军人不够理解和尊重。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地方一些单位放松了国防教育,少数群众国防观念淡化,对军队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认识,从而形成对军人存在歧视心理,甚至采取侮辱、打骂等无理行为对待军人。对此,部队官兵存在失落感,一旦与群众发生摩擦和矛盾,就难以自控。导致社会面影响极坏。

三、发生军民纠纷的主要原因

(一)少数官兵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不够端正。有的官兵向往群众象战争年代那样热烈拥军,习惯于处处受到群众的尊重和迁让;认为军人的社会活动地方不能干涉,军警双方谁也管不了谁;有的对如何树立和维护军队威信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横”一点、“狠”一点才不受约束和欺负。这些不正确的态度往往成为诱发军民纠纷的思想根源。

(二)少数单位管理工作松懈,规章制度落实不够。近年来发生的军民纠纷,地域上多在酒馆饭店及娱乐场所;时机上多在八小时以外、节假日;人员上多是勤杂人员、小远散、和单独外出人员。个别司机出私车,外出发生交通事故或违章等。是导致出现军民纠纷的重要原因。

(三)个别干部政策水平低,处置问题方法不够妥当。有的干部处理军地矛盾纠纷感情用事,尤其是在地方“无理”、部队“吃亏”的情况下,缺乏自控能力,使有理变成了无理;有的隐情不报,等到地方告了状,上级机关查下来才说出实情,造成部队工作被动;有的心存报复,认为自己或部属吃了亏,咽不下这口气,导致事态扩大。

四、预防军民纠纷的重要对策

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军地双方所处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变化,各自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成份也有了很大不同,密切新时期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预防和解决军民纠纷,必须积极拓宽思路和创新方法。

(一)加强教育,打牢思想基础。部队要在新兵入伍后,及时进行我军性质、宗旨和拥政爱民光荣传统教育;重大节日时,进行尊重地方政府、尊重人民群众、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教育;延安时期,、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给当地人民拜年,给老人祝寿,与老百姓吃饭饮酒、谈心猜拳,亲如一家。朱总司令路遇老人,立即下马为其驮东西,被传为佳话。开展的地方拥军优属政策出台时,及时进行军人荣誉感教育;发生军民纠纷时,进行警示教育和思想作风纪律整顿。通过教育,端正广大官兵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自觉保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关系。

(二)严于律己,注意形象感染。从严治军,树立军队良好形象,是预防军民纠纷的根本途径。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系会议就明确提出了,“军地双方要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是改善军政军民方法。”要针对“双休日”和课余时间人员外出多容易发生问题的特点,严格按条令条例规定的比例控制人员外出,减少官兵与外界不必要的交往和联系。要把小远散单位、直属分队和单独执行任务的司机、公勤人员作为管理重点,制定相应措施,防止思想、管理和组织失控。部队要视驻地为第二故乡多为群众办实事,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协助地方搞好国防教育、抢险救灾,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信赖。

(三)冷静处理,善于化解矛盾。正确处理军民纠纷,必须在如下方面努力:一是高度重视,顾全大局。要从政治角度上,处处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冷静处置,避免事态扩大。军民纠纷一旦发生应及时制止控制好自己的人,切不可支持怂恿,火上浇油,使冲突扩大,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尽快分清责任,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三是遵守规定,严肃处理,处理军民纠纷,一定按规定办理。要及时查清原因,根据纠纷性质、责任、影响程度,依据有关规定和纪律,对参与者进行严肃处理,该处分的处分,绝不姑息迁就。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上海 200433)

上一篇:浅谈基层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 下一篇:唐长安城西市的市场管理与供水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