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8-20 10:50:27

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当前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文从设问、小组合作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 设问 合作 多媒体

一、设置有效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教师要善于发问。学生是有强烈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其学习的过程是对认知对象认识、思考、再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如果教师以这些问题为契机,巧设问题,释疑解惑,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合理设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提出大而空的问题,避免内涵外延不明确的问题,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设置有效问题的经验。

1.把握设问时机及问题深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常常是教师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主观地想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思考,有的教师甚至把一些完全不需要或根本不适合的问题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探究,很少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通常难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的设置应该用在最适合探究的地方,也就是最有价值的地方,切不可流于形式。“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何处?它存在于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时,存在于学生产生疑惑时等,这些地方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能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价值。因此要求学生去探究的问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充分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并能通过他们的努力得以解决,从而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学生的思维是渐进式的,不同的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思维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搭建问题“脚手架”时,要做到: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又与新学习的内容自然衔接、有机融合。这样,既是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又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自然发展和完善。

2.联系实际设问,让学生体验学习价值。

追求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是要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贴近生活去学物理,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价值,体验到揭示种种奥秘时带来的成功与喜悦。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生活素材提炼,重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物理领域的前沿发展,即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困惑,寻找教学的切入口,教学活动围绕着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生产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3.通过实验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设计问题,诱发学生产生疑问并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若能设计实验,造成实验现象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冲突,那么这种事实与生活经验相矛盾的现象必然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心理。用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我们周围的事物,用科学的思想去探索自然,感受“科学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而且恢复了物理教学丰富多彩的本来面目,更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使学习更主动有效。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口进行课堂教学,则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真正实现最大化。课堂设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开展有效的合作

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选择有利于开展合作的学习内容,适时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1.在分组环节下工夫。

要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应把握分组的质量,首先分组时采取自愿原则,兼顾小组成员之间差异,特别要将知识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员进行搭配,保持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任命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学生或学习骨干担任小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同时要激发每位同学的参与意识,促进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增强他们再次争取成功的信心。

2.在预习环节合作。

物理与现代科技、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使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让学生在课前带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任务重、时间紧,单独完成有困难,采取小组合作办法效果好。由于小组上交搜集、疏理、筛选的有关资料供全班使用,因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

3.在实验教学中合作。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果的分析,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数据分析、比较,概括、总结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4.在评价环节合作。

在完成任务时采取小组自评与小组间交叉评价的方式,增进组内成员及小组间的交流,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以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对错误较多的作业进行分析时开展合作学习,这将会丰富学生物理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将合作与竞争,个人行为与团体行为融为一体,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提高物理教学效益中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使用有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丰富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手段。但是,许多教师只注重华丽的表现形式,在备课阶段,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寻找或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而很少花时间去挖掘教学内容,也很少花时间对课堂进行有效设计,对手头上已搜集到的多媒体资源也未进行有效组合。如果课堂上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甚至是课件的展示盖过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在一段时间的“新鲜”过后,只关注视觉和听觉的表面刺激,不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维分析,最终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要认清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在使用时,首先,选材要准确;其次,要避免引入一些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视频、动画等;最后,要对多媒体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物理课程变得形象、直观、有趣、富有吸引力、具有冲击力,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集中学员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其关键是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月红.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及对策[J].物理教学探讨,2010.5.

[2]韩耀强.巧用趣味实验成就有效课堂[J].物理教师,2010.6.

[3]谢夕厚.物理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10.7.

上一篇:起始阶段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高中物理复习课如何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