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赏识教育提升学困生自信心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时间:2022-08-20 09:19:17

运用赏识教育提升学困生自信心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摘 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学业成绩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当前社会、学校进行研究实施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要促进学困生的数学学习,首要的任务是提升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作者在对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就如何通过赏识教育提升学困生的自信心进行了策略实践,其具体措施包括:透过教师真情赏识,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引导学困生自赏,助推学困生形成自信;创设群赏氛围,激励学困生巩固自信;合力家长赏识,帮助学困生增强自信。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 赏识教育 自信心

一、研究的缘起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具有尊重学生、赞赏学生的教学行为。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

新课程提倡的Appreciative Teaching(赏识教育)是指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的教育。

数学学困生,正如大多数老师所言,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不太愿意学,甚至不想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的数学教学体制的影响,一些学校一味抓尖子生,而忽视了数学弱势群体,使他们长期遭到冷落。其次,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低效衔接,等等,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广泛提高,从而促成了部分学困生的产生。最后,家庭环境的因素。据我多年来对所教班级学困生家庭的了解,主要有三类,一是溺爱放纵孩子;二是离异等特殊家庭,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漠不关心;三是对孩子学习期望过高,实行棍棒政策,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从上述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因素中,我们不难想象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是不堪负荷的。由于暂时的数学成绩跟不上,老师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家长对他们失望,令他们产生较强烈的自卑感,久而久之,数学学习中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和对立情绪。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常常在反思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学是不是很成功?假如我是一名学困生,我能承受如此沉重的压力吗?一个人在逆境中难道不更需要他人的理解和赏识吗?

因此,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帮助学困生提高自信心不仅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学校进行研究实施的重要课题。

二、赏识教育在提升学生自信心中的实践策略

(一)透过教师真情赏识,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

花蕾渴望阳光,嫩芽渴望雨露,学生心灵的成长更需要呵护。赏识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阳光、雨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学困生更需要外界的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多是依据他人的评价而来,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困生的情绪和行为。学困生得到的认同是微乎其微的。他们的心灵深处强烈地渴求被赏识,这是对爱的呼唤。教师要把对学困生的赏识作为一种教育心态,用充满爱的眼光去欣赏生命。透过真情赏识,关爱学困生,尊重差异,让他们感到心灵的温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1.讲求赏识艺术,保护自尊。

作为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要用心把握,用爱交融。其中贯穿爱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艺术、行为艺术、赏识艺术中。讲求赏识的艺术要建立在保护他们自尊的基础上,学困生在人格上与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能面对失败,积极地对待自己,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不自卑。因此在他们失败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言语进行赏识教育。

激励性语言可使学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愿望,让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维护自尊,找回自信。以激励语言赏识学生,能极大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有成功的希望。因此,教师应运用语言激励的艺术,如:“你认为你做得如何?”“老师期待你的精彩发言。”“这一遍比前一次写得好多了,再写相信你会更棒!”……这样用激励语言赏识学生,给学生以期待的鼓励,强化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从另一个角度看,赏识艺术又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例如:如在学习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节课时,我事先在黑板上画好如下的图像,然后就提出两个问题:(1)图像描述的变量是哪两个?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你是如何找到的?(2)在2分钟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当同学们在讨论问题时,平时学习不是很好的王宾同学却显得非常兴奋,表现非常得积极,我于是就主动走到他身边,问道:“你找到答案了吗?”他点了点头。“如果让你回答,你敢吗?”我问道。显得有些腼腆,答道:“我不知道对不对。”我微笑着说:“要相信自己。”于是,他就勇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回答问题的回报,我和同学们给予他发自内心的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只要有答案,他就表现得跃跃欲试。我用赏识的眼光欣赏他,用赏识的语言提醒暗示他,不仅保护了他的自尊,激发了兴趣,而且使他体尝了成功的喜悦。

除了运用语言的艺术,教师还可以利用动作和体态语来传达对学生的赏识,信任的目光,赞许地微笑、地摸头、拍肩、拉手,由衷地鼓掌,赞赏地竖起大拇指,深情地拥抱都传达了一种情绪,交流了一种情感,从而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学困生心里得到慰籍,内心产生愉快和安宁的情绪体验,使学困生主体有成功感,产生再次进步的动力,由此,行为的艺术成为一种心灵上的赏识。教师要会用赏识的艺术,会用赏识的目光、语言、动作、心态去演绎它,保护学困生的自尊。

2.营造赏识氛围,给予宽容。

教师要为学困生营造赏识的氛围,让同学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在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地了解和尊重。教师要理解并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处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爱和乐观,才能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适度为学困生提供一个理解的学习氛围,宽容学生的一些“错误”,创造轻松和谐的时空,能引导他们不断进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小天地,教师应把它变为学生受赏识,体验成功的乐园。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营造赏识的氛围,对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给予宽容理解。如:我班数学学科设置了岗位责任制,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又如: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担任“数学角小编辑”的职务,常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担任“作业收发员”的职务,不喜欢学数学的同学担任“每日一题出题员”的职务,等等,并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让同学们踊跃为他们出主意。在这个过程中学困生不仅得到了帮助,而且看到了希望。当他们有了成功体验,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了锻炼、受到了鼓舞时,全班给予表扬和鼓励。由此可见,赏识氛围是可以营造的,但它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包容,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3.搭建被赏识的舞台,走向成功。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学困生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作为教师,我坚信他们有自己特别的才能,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例如有些学生学习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因此,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用心地看待他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随时捕捉并巧妙地创造教育情境使其发展,注重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被赏识的舞台,就会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教育也会相应地发挥其功效。因此,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创设教育情境,为学困生搭建被赏识的舞台,尤为重要。不仅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且能使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在被赏识中,敞开心灵,接受,以至不断成长、发展、提高,切实达到成效逐步完善的品质。

例如:我班一个学困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极差,上课回答问题时,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一句完整的话。面对他的回答,我没有批评,反而引导全体同学不要嘲笑他,并表扬他回答问题的勇气。我的“赏识”给了他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产生了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我不断地鼓励他,在他的数学作业簿上写上:“真看不出来,你回答问题很有勇气,我喜欢!”正是在这种赏识的氛围中,他对上课回答数学问题产生了兴趣,开始留心听课,数学学习兴趣愈加浓厚。此后,他每次写数学作业更加认真细致。正是赏识点燃了他的学习热情,他的数学学科成绩也迅速提高。实践证明,搭建被赏识的舞台,正如为学困生搭起了层层进步的阶梯。

(二)引导学困生自赏,助推学困生形成自信。

悦纳自我,赏识自我,是帮助学困生形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因材施教、多方引导,是培养学困生自赏能力、形成自尊自信、促进向上心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方引导,使学困生能在赏识力量的促动下,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价值,增强责任感;使他们把“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在互敬互励中不断地吸取他人之长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我曾经教过一个“双差生”,名叫刘××,长得方头大耳,又胖又黑,目光中有一种初中学生不该有的冷漠。他对数学课堂上学习规范的要求不加理会,常有迟到、穿拖鞋等违规行为,导致影响班里其他同学听课,同学们对他很不喜欢。

找刘××谈话时,他一进办公室,就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我对他说:“刘××,坐下来,老师有话对你说。”他一脸疑惑地坐了下来。“老师新当你们的数学老师,对同学们还不了解。你告诉老师你身上有什么优点?”“优点?我哪有优点,我身上全是缺点。”“怎么会呢?我觉得你身上的优点挺多的;值日生英英个子矮,你就帮她擦黑板;大扫除时,你一人提的水比两个同学一起抬的还多……”我把我开学以来寻找到的闪光点,都一一讲了出来。听着听着,刘××的眼神从疑惑变为感动,竟然哭了起来:“老师,我以为你一定也恨死我了……”原来,刘××因为成绩不好,人长得胖,有许多同学便给他起绰号,骂他是大笨猪,他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通过违反纪律使班里其他同学不能认真听课来报复同学。我指出他这种想法、行为的错误,鼓励他别灰心消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改变同学们的看法。他连连称是,决心从此改正错误。从这以后,他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教师要多方引导。帮助学困生自赏,感到自己在数学课堂中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从而促进学困生自信心的形成。

(三)创设群赏氛围,激励学困生巩固自信。

学困生常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因此他们渴望受到赏识。面对这些学生,仅仅依靠教师“孤军作战”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教师需要以自身为主导,多方面开展数学课堂上集体的活动,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学生群体“群策群力”的作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伙伴互助”,用优等生带动他们,营造互帮互助班级群赏氛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数学学困生学习活动能力差,不能独立支配自己的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只依靠教师的作用还是不够的,所以需要为数学学困生选择一位恰当的“助学伙伴”,从而帮助老师更好地使数学学困生参与学习过程。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安排各小组学困生参与讨论、操作,鼓励学困生作为小组代表汇报。数学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提醒他们向优生请教,寻求帮助。同时安排他们师徒结对,当学困生听不明白时,“助学伙伴”要及时讲解,练习时,助学伙伴要负责检查并及时纠正这个过程,使数学学困生得到伙伴帮助与支持,内心充满温暖与感激,逐渐意识到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并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在集体群赏中获得力量,走向成功。例如我把班级分成八个小组,每小组由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课前帮助回顾旧知,预习新知;课中练习时帮助纠正错题,课后帮助复习。这个过程中,学困生得到了优等生的帮助,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激,有了良好的群赏氛围,他们品尝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

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小型数学比赛、讲数学故事比赛、数学手抄报比赛、解题小巧手等。除此之外,也可组织一些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数学活动。如“畅谈数学理想”“世界只有一个我”“我进步了”“我能行”等活动,在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困生也得到感情的体验,懂得自我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增强热爱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激发自信心,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体会成功的滋味,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让学困生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是学困生自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

(四)合力家长赏识,帮助学困生增强自信。

创造条件让父母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学困生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股力量拧在一起,形成共同合力,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业成绩的可行办法。我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讲座、开办易校通与所有家长进行联系,还特别为学困生的家长开办了咨询室、联系卡、并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的连联纽带。通过帮助家长掌握学生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斥责孩子,理解孩子、赏识孩子,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引导家长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孩子的优点,使家长明白,为人父母,应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由此学习表扬孩子、鼓励孩子,掌握教育学困生子女的方法和艺术。

例如:我班的杨××同学在校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乖孩子,越表扬,他的学习劲头越足,表现越好,可在他妈妈的眼里,他却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倔孩子,总要寻求老师的帮助。究其原因,都是父母不懂赏识酿成的结果。我将这一典型案例记录了下来,取名为《赏识他!改变他!》发表在班级博客中,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反思自己的言行,不要错误地对待孩子。同一问题也出现在我班学生李××的身上,她的父母话语较少,平时工作繁忙,很少与孩子交流,致使孩子上数学课时话语更少。话语少、反应慢、胆子小,这是我了解到的李××,相信她的父母比我更了解她,但我看到的却总是厉色与“食指”的指责,听到的还是那种唠叨与大声的呵斥。基于以上的判断,我从不大声地埋怨她,焦急地催促她,只是一有机会就大声地表扬她,耐心地鼓励她。她也因此由原来完成作业最后一名进步到最近从未最后写完作业,从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到主动举手大胆发言。我将这一转变过程告诉了她的父母,并一再叮嘱他们要学会耐心赏识,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在我们的紧密配合下,李××同学找回了自信,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家庭形成一股合力,透过赏识教育,帮助学困生增强自信是多么的重要。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的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是的,每个人都需要赏识,喜欢被赞美被肯定,由此生活而变得积极,学生更亦如此。尤其是学困生由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常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斥责。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因此,作为生命的个体,学困生更迫切需要被认同、被赏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帮助学困生提升自信心显得尤为必要。

三、实践的成效与反思

(一)取得的成效。

1.学困生树立了自信心。

老师对学困生一度的另眼相看和苛责让学困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感,所以学困生总觉得自己在人前“抬不起头”,他们缺乏自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而自从实施了赏识教育的策略后,因为有了老师的肯定和赞美,这些学困生脸上重新布满了笑容,也能昂首挺胸,面对生活,赏识教育激发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2.学困生找回了学习兴趣。

学困生由于学习相对处于落后的地位,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因此长期以来对待学习都很消极,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总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而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以来,学困生从学习或其他一些活动中收获了一些成功的体验,达到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发现。这样,他们也就慢慢地找回了学习的兴趣,对待学习也更有热情了。

3.师生关系变得融洽。

一直以来,学困生对老师都是抱着畏惧的态度,他们害怕老师的批评、指责和讽刺,他们看到老师总是躲得远远的;而老师对待学困生都是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看到学困生也总是没有好脸色。如此一来,师生之间形成了一道深深的心理鸿沟,师生关系也很淡漠。可自从我把赏识的策略用于对学困生的教育后,从学困生身上总能有所发现,因此看他们的目光也变得温柔起来;学困生看到我,也不像以前那样退避三舍,而是会主动给我讲述他们进步的喜悦、成长的困惑和学习上的困境,师生关系一天比一天融洽。

经过近一年的培养,我班后进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学校进行的期中和期末测评中,后进生的多项学业指标良好或优秀。

(二)对实践的反思。

近年来,“赏识教育”已成为不少家长和教师竞相采纳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赏识教育”本身固有的种种缺陷,以及老师和家长们流于表面或失之片面的理解,使“赏识教育”日益变形和变味,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困惑与反思。

1.赏识要有原则。

在我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最初实践阶段,因为经验不足,对“赏识”的本质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所以总是无条件地、无原则地去“赏识”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我总是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无论对错,都是和颜悦色地鼓励、表扬,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不仅没有起到转化学困生、使他们充满自信、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的效果,反而对学困生产生误导,使他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得越发明显。因此,在运用赏识教育的手段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赏识切忌没有原则,也就是说不能滥用赏识,赏识的前提是要针对学困生的优点,这样才是理性的教育,同时也能真正起到转化学困生的效果。

2.赏识不能迁就。

爱学生,要有尺度,要有分度,一旦超过了限度就成了溺爱。所以,“赏识”绝不应该异化成迁就其缺点。赏识教育不需要违心地吹捧,对学生的错误应该鲜明地指出,而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漠然处之。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也难免迁就其错误和缺点,而事实证明,这样一来,会使其缺点更明显、错误更严重,所以赏识不等于迁就,这也是我以后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引以为戒的问题。

3.赏识应有惩戒。

一开始,“赏识教育”总让我谈“惩”色变。可慢慢我意识到,学生总是不免要犯错的,这时再一味地“赏识”就不行了,必须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就不能跟别人一样参加课外活动,上课做了有损集体利益的事就应该及时做一件好事来补偿,无故逃学、旷课、迟到必须反省改正,等等。只有让学生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尽可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才能让他明辨是非。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予以改正,有利于责任感的培养。如果一味“赏识”而不敢批评、不敢惩罚,只会扭曲学生的认识,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也未必会有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教育研究,2005,2.

[2]陈杰.用“赏识教育”落实数学课标理念.中学数学研究,2004,10.

[3]茹家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学数学研究,2005,4.

[4]陈桂芬.浅谈如何提高学困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福建数学教学,2005,1.

[5]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9.

上一篇:让爱国情感扎根学生心田 下一篇:求函数值域的十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