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时间:2022-08-20 07:25:42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起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的作用,让学生树立起热爱祖国的热忱,树立起远大的奋斗目标。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要成为一个具备一定抗压能力的人,心理素质更加成熟,想法更加全面和深刻。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师要顺应学科改革的指导,不断增加自己在新课标历史教学中的经验,通过不断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研究,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在教学中以新课标为指导,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下面,谈谈我对教学的一点反思和经验。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在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历史学科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的能力,并要用自己的情感来影响学生。

(一)知识素质

一名历史教师,只有自己的学识丰富,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用自己的学识影响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的感情,才能在历史学习中向教师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和教师一样具备丰富知识的人。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一般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方面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师,让历史课堂充满文学气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树立对祖国的热爱,对自己的责任感,让历史课堂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进行。

(二)能力素质

首先,要求教师对历史教材有充分驾驭的能力,同时还要有把学生的特点和历史教学大纲相结合的能力。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情况,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历史课堂不再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在进行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探讨。通过历史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中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上的事件也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其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具备教学组织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教学的主导者变成了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情境进行历史知识的导入,如讲解历史名人故事来让学生进入到历史背景中,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素质

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要具备丰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只有一个充满感情的历史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教师在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关心会使他们对历史学科更感兴趣,更能激发他们学好历史的信心。根据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历史教师而喜欢上历史学科。

所以,新时代的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利用自己对学生的爱来影响学生,利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来引导学生,才能使初中历史课堂脱离枯燥无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新课标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历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要发生改变,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化。

(一)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

在传统教育中,主要依据学生考试的成绩来判断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根据分数判断学生的能力,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看中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而对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选择忽视。这就大大打击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历史问题的讨论中,通过讨论,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拓宽分析历史问题的思路。在素质教育中,教师要提高每一个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历史课堂的学习,都能发展自己的特长。教师不能再以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而是更注重发展他们的各项能力。

(二)从“师道尊严”到“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代表。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不允许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对历史知识进行讨论,在学生面对困难时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因此,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与知识、师生与知识、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表现为课堂内容上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如史地、史政、史文等的综合。

(三)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对现行的教材进行研究,改变了以往的教师绝对论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获得进步。同时,学生在学习时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通过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激励,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情感体验,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历史教师面对不断要求自己提高的处境,要不断积极地对自我进行充实,不断追求新的教学方法,总结和反思教学成果,提高自己对教材和学生的掌控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这样,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才能和学生共同获得成长,才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提高私立中学高一数学成绩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