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农业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20 06:55:10

天津市农业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探讨

摘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是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在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内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借助实地调研资料,综合分析了天津市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基本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果表明,天津市农业企业存在技术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偏低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天津市农业企业应通过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完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注重创新平台建设等措施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政府部门则通过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加强科研项目资助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训和文化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3-0597-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3.052

Discussion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SONG Jian-hui

(Tianjin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s a crucial element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defining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basic status and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by on the data through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existed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lack of innovative awareness, less innovative funds, insufficient innovative talents, low innovative ability and so on, which affected product quality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for enterprise. In future, Tianji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need to enhance innovative awareness, carry out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cooperation, introduce innovative talents and establish excita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innovative platform to promote their own innovative ability. Similarly, government should also adopt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innovative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such as expanding fiscal and taxation support, fun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promoting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fostering innovative culture and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ve ability; innovative talents; Tianjin city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具体到天津市来看,天津市委市政府在2013年的《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着重指出,大力支持农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农业企业。天津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决议再次强调,要着力创新发展,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这些政策文件为天津市加快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并促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指明了前进方向。

1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主体多为企业。农业企业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上联农民,下接市场,其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关于技术创新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内涵界定。Solo[1]提出了技术创新形成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的来源和以后各阶段的实现发展,这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上的里程碑。之后,Mansfield[2]指出技术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构思出发,以新产品的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Freeman[3]则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化的全过程,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工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国内柳御林[4]提出技术创新是指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的首次商业应用有关的技术的、设计的、制造及商业的活动。傅家骥[5]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综上可知,国内外对技术创新概念表述多强调其是一种企业行为,始于创新构想、研究开发,终于市场实现或推广应用,共同点在于技术的商业化开发应用。创新过程中,技术是核心,有时还包括组织、制度、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创新,故技术创新是包含技术和经济行为在内的综合创新活动。

对于农业技术创新系统来说,农业企业作为直接面向市场的创新主体处于重要地位。农业企业不仅是创新成果的研发者、获取者、应用者,更是创新成果商业化开发的实现者、获益者。综合国内外技术创新概念内涵,结合农业企业发展实际,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可理解为农业及涉农相关企业综合运用创新思维、知识、技术、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进行新组合,进而生产出新产品或提供新的服务,直至最终实现商业化开发获取市场价值的全过程。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突出强调创新的主体为农业企业,实质是农业科技成果研发并在生产经营中实现市场化应用的全过程,更是农业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

2 天津市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概况

为强化对天津市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理解与认识,课题组于2015年8~10月,在各级农口部门支持配合下对全市农业企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调查过程中,发放问卷1 003份,收回有效问卷70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70.3%。

2.1 技术创新基础条件

经过对调查问卷统计汇总分析,705家农业企业中,法定代表人学历结构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依次为45、133、153、172、147、55人,分别占总数的6.4%、18.9%、21.7%、24.4%、20.9%、7.8%。整体而言,半数以上企业负责人学历在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较高。主营业务方面,全市农业企业经营业务主要集中于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及加工、农业种植及加工、饲料生产、水产养殖及加工等几大关键领域,另有部分企业从事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物流批发、农产品进出口、农用物资生产等业务。职工数量方面,受访农业企业合计拥有员工70 603人,平均每家企业拥有员工约100人,其中正式职工54 938人,临时工15 665人。临时工中60%以上来自于天津本地农民,这对农民技能提高和农业技术推广作用明显。资产规模方面,资产金额1 000万元以下、1 000万~5 000万元、5 000万元以上企业数量分别为322、235和148家。多数农业企业经营规模偏小,不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和创新人才集聚。技术信息获得方面,仅18.2%的企业能够从科研专家或农技推广人员处获得农业科技指导,17.6%的企业能够从行业协会获得科技、人才、市场、政策等外部信息。可见,农业企业技术信息获得渠道偏窄,农业科技交流对接平台亟需搭建和完善。

2.2 技术创新初见成效

近年来,天津市农业企业在各级各类惠农政策扶持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或与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进行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稳步提升,相应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标准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调查统计获知,受访农业企业中290家建立了专门质检机构,328家设有专门质检人员,两项合计618家企业拥有质检人员2 476人,平均每家有质检人员4人,这样从技术和程序上保证并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程度。技术进步同时促进了产品标准化水平提升。受访农业企业中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市地方标准组织产品生产的分别为308、188和47家,整体标准化生产率达到了77%。这对于相当部分具有自然生命体特征的农产品生产而言,实属不易。借助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37.9%的企业实现了废弃物自行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40.3%的企业实现了废弃物达标排放,产品生产的安全环保标准也有所提升。伴随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全市也涌现了诸如聚龙集团、众品食业、梦得乳业、科润公司、天祥水产、天隆种业、三和果蔬等一批科技主导型农业企业,有效辐射带动了整体农业科技水平提升。

3 天津市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

企业要发展,科技应先行,科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而调研中发现,天津市多数农业企业由于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起步晚,普遍存在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研发资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3.1 技术创新意识不够

农业具有生产的长效性、投资风险大等特点,因此决定了投资农业是长期行为[6]。而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往往更多看重的是眼前利益最大化,导致投资行为的短期性明显。调研获悉,天津市多数农业企业存在重引进、轻创新的观念。企业负责人创新意识缺乏,投机心理严重,大多没有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持久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他们往往认为自主创新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取得预期效果,不愿承担创新活动的财务支出及不确定性风险。相应的,大部分农业企业尤其中小规模企业不愿冒巨大的投资风险进行自主创新,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多奉行用资金买入的“拿来主义”行为,对外部技术产生过度依赖,缺少自发、主动创新的意识与内在动力。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观念,农业企业自然就难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成果。

3.2 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技术创新需要投入的成本较高,创新过程中的科技人员引进与培训、仪器设备购置、技术研发与测试、商业推广等各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前期科研资金。而天津市农业企业多为民营中小规模企业,整体经济实力不强,有限资金更多被用于生产经营。即使部分企业有研发资金投入,其资金更多来源于政府科技、农业部门以科研项目形式资助,自有资金投入很少,且主要用于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调研获知,仅有55.7%的受访农业企业常年有较为稳定的研发人员配备和研发资金投入,平均每家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25万元。抽样测算,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仅在2%左右,远低于国外具有较强竞争力企业5%以上的比例标准。另外,44.3%的农业企业则基本没有研发资金投入,更无专门研发机构,明显缺乏开展技术创新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积累。

3.3 技术创新人才缺乏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掌握高新技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7]。天津市受访农业企业中,仅有393家O有专职研发人员合计3 384人,平均每家企业8.6人,尚不及企业员工总人数的10%;其余312家目前暂未专职研发人员,企业也只是从事简单农产品生产或初加工。现有企业研发人员也多以低学历、低职称层次年轻人才为主,硕士以上高学历、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多选择高校、科研单位任职,更加剧了农业企业技术人才短缺。在制约企业发展内在问题调查中,分别有30.9%、42.4%的企业反映缺乏优秀研发人才和高素质技术工人,可见支撑企业创新的人力资源储备明显不足。另外,农业企业对于研发人员的激励手段也较为单一,主要采取岗位技能工资方式,很少采用进修深造、技术入股等先进方式,难以从多方面满足研发人员的现实需求,自然也难以激发起他们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 技术创新能力偏低

受访农业企业由于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紧缺、技术设备落后,导致自主创新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相应产品技术研发和更新能力不足,产品档次偏低。据调查,312家农业企业既无独立研发机构,也无独立研发人员;176家虽未设立独立研发机构,但有少部分研发人员。两项合计高达69.2%的受访农业企业研发基础薄弱,研发能力偏低。现实中,农业企业受人力、物力、财力所限,业务运营多处于产品生产阶段,自然缺乏足够的成果积累进行技术创新。另外,技术创新不只是单一的技术活动,而是整个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全面协同的系统化创新活动[8]。而天津市现行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仅重视到了创新资源要素投入,忽视了创新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激励机制的健全,最终导致技术创新活动整体实施和产出能力偏低。

4 天津市农业企业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措施

科技是加快农业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而提升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前提。天津市农业企业要把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从自身做起加大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产品加工层次和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4.1 培养和增强技术创新意识

缺乏创新意识是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根本动因,没有思想观念的创新就难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天津市r业企业要想从根本上做大做强,首先应具备科技创新意识,充分利用自身对产业发展情况与市场信息的敏感程度,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努力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农业企业具体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实现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或参加展览会、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宣传和提倡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观念,共同培育和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与氛围。另外,推动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基本前提还在于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与行为。企业家作为技术创新行为的主要决策者、战略实施者,应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主动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成果、社会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积累,逐步将创新意识、创新思想转化和落实为实实在在的具体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4.2 突出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

同全国其他省区一样,天津市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实验室及科研设备也多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明显不足。而农业企业一味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提升科技水平也面临诸多困难与障碍,故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成为现实情况下的可行选择。事实上,农业企业位居产业发展一线,能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同时又具有资金优势,善于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则拥有农业科技创新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创新团队、科研平台和信息优势[9]。产学研合作有助于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彼此创新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使企业突破自身条件限制,缩短技术创新周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用。合作形式上,企业可考虑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企业还可单独投资自建研发机构,邀请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作为技术依托或指导单位。企业依托生产优势成为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中试基地、产业化示范基地、教育培训基地,而高校、科研院所则依靠人才技术优势成为企业的技术依托和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关键是找到各方彼此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结合点,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开发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收益分享机制来保障。

4.3 完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天津市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佳,与当前农业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有直接关系。而人才是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没有足够优秀与合适的人才,创新活动就无从开展。农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建立人才需求计划,引进高级人才,重点做好吸引人、用对人和培养人这几个人力资源活动环节[10]。尤其在市场竞争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着力遴选、培养和造就善于把握技术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科技领军人才。同时,企业也应注意邀请相关专家为科技人员提供现场知识与技能培训,从整体上提升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而在引进并组建人才队伍基础上,企业还应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从多方面满足技术创新人才的现实需求。一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最大化满足他们基本生存需求,使其安心从事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努力为科研人员提供学习培训、进修深造、职位晋升等多样化个人发展机会。有条件的话,还可通过技术入股、股份分红等利益共享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4.4 注重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在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时代,天津市农业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完善创新基础条件平台,通过载体建设夯实创新能力与水平。根据发展需要,农业企业应着重加强种质资源库、资源圃、科研实验室、组培实验室、试验基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基础科研平台建设与改善,相应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从硬件方面为应用型科技成果产出提供必要条件支撑。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还可考虑申报建立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提高技术创新的工程化、配套化和成熟度,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同时,从技术成果应用角度,农业企业还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试基地、科技园区、产业化基地等示范平台建设,及时将科研成果以产品更新换代、工艺革新形式推向市场,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开发。

5 政府推动天津市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农业企业需要在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下才更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未来发展才更有活力和持久力。而政府作为为天津市农业企业营造良好技术创新环境的主体之一,应从多方面努力改进和提升创新环境,不断培育健康规范的市场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加以引导和扶持。

5.1 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由于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多具有公共性、正外部性特征,天津市与区县农业及科技部门应以公共投资形式加大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财政扶持。资金扶持从过往单纯鼓励生产规模扩大,向引导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转变,重点用于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体系建立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还可考虑给予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引导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提高创新水平。政府部门还可考虑对研发并获鉴定的新产品当年投入批量生产、新获批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农业企业,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财政奖励[11]。另外,市与区县税务部门应彻底全面落实包括农业企业在内的企业税收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税收政策,借助税收优惠引导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海P部门还可依据有关规定对农业企业直接用于科技开发所进口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技术资料给予免征增值税、减免关税优惠。

5.2 加强科研项目扶持和成果转化力度

政府部门作为农业技术创新活动资金投入主体之一,市与区县农业、科技部门可考虑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专门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参与或主持科技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科研项目,并以贴息、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开展具体科技创新活动[10]。同时,注重项目资金监管与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完全用于企业研发活动;完善项目动态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关注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在科研项目扶持基础上,政府农业、科技部门则应紧紧围绕天津市农业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举办产学研交流会、项目会、合作对接会等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活动,全面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部级科研院校及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天津农学院等本地科研院校的深度科技合作,实现双方优势资源的互补融合。政府部门应积极搭建并切实发挥技术成果转让平台作用,对公共财政支持下科研院校形成的技术成果建立科学的输出制度,明确研究者的收益分享比例,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技术主管部门还应加快建立农业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发挥网络平台技术、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职能,促进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

5.3 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培训与创新文化培育

一方面,在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农业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离不开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的补充与支撑。农业部门应依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农技推广体系资源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通过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不断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力度,切实增强农民的实用技能水平,为农业企业持续发展做好人才技能保障。主管部门还可考虑通过减免学杂费、给予直接财政补贴或社保补贴方式吸引优秀技术创新人才流向农业企业[12]。另一方面,农业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有赖于人们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变。故政府部门应广泛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切实加大对农业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活动、优秀科技工作者创新事迹的典型宣传与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和价值理念。

5.4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市场化程度偏低、市场不规范问题,农业、工商、专利、司法等部门应密切配合,完善相应的农业科技成果保护机制,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化、技术推广、技术转移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细化规范具体内容条款,明确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及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和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加大农业科技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对侵害农业知识产权行为给予相应行政处罚,探索实施惩罚权赔偿制度或者将侵权行为纳入社会信用记录的具体实施办法。必要时追究侵权者的刑事责任,让侵权者付出代价,使其不敢轻易侵权。这样,农业企业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下才更有动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SOLO C. Innovation in the capitalist process:a critique of the schumpeterian theor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1,65:417-428.

[2] MANSFIELD M.Industri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M].New York:W.W. Norton,1968.

[3] FREEMAN C.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M].Cambridge:MIT Press,1982.

[4] 柳御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5]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6] 杜金沛.广东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其政策扶持的机遇与挑战[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223-226.

[7] 陈奇榕,翁伯琦,黄华弟.增强福建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策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4):50-54.

[8] MEYER-KRAHMER F,REGER G.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lessons for technology policy in Europe[J].Research Policy,1999,28(7):751-776.

[9] 李万君,李艳军.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风险、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5(21):7-12.

[10] 王志丹,西爱琴.新时期提升我国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4(9):16-17.

[11] 张晟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路径探析[J].江苏农村经济,2013(12):67-68.

[12] 蒋月萌.仿生视角下的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上一篇:徒骇河聊城城区段河岸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 下一篇:旱田改水田对黑土pH、电导率及几种微生物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