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8-20 06:54:11

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摘 要】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为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一定要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传统的德育工作将重点放在理论上,缺少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到以学生为主,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放在德育工作的重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在认识与实践的活动中对自身主体地位、主体价值与主体能力的一种意识。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现代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重视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实现德育工作最实效的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置的现状

当前德育模式是以开设德育课程与教学为主,在我国中职学校中德育课程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德育课程是学校事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开展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渠道。当前对于德育工作多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老师只是一味的进行教学,学生听不听的进去又是一回事,教师只是单纯的将课程传授完成,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所遇到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的教育观念以课程教学为主,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过于注重教材的讲解,忽视学生的想法。德育课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严重阻碍了德育教学的改革。德育课教学缺乏对教学功能的认识,只知道教书育人却懂得的发掘学生的潜能,导致学生的个性无法发挥。德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总是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性。

(二)传统德育模式阻碍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传统的德育模式将重点放在教材的教学上,德育教师努力备课,付出了劳动,但却不被学生接受,部分学生对德育工作的内容不理解,感觉乏味,缺乏兴趣。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于教学讲解的内容似懂非懂,在课堂上因缺乏兴趣就自己干自己的事,对于德育工作的内容根本不去思考,无法实现德育工作的教学目标。

(三)无法突破原有教学法考核模式

当前的德育课程采用的是陈旧的考核模式,阻碍了德育教学课堂的改革。在进行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水平的评价中,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笔试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无法更深层次的体现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学校必须加以重视,对教学考核法加以创新。

三、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培养学生德育主体地位的思想和工作体制。

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自信心。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懂得赏识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教师不能简单的用理论进行教导,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于问题加以讨论,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从而认同教师的观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不能单纯的加以否认,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引导。在中职德育工作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指导思想上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优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措辞,要注重引导,使学生发现自身的错误,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与缺点,在批评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运用,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批评,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进行改正,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2. 创设学习氛围,改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主体意识在不断的增强,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注重民主与平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要重视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师生之间要平等的进行交流,要相互的认同与理解,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会学生的感受,考虑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商讨,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目的。在教育的工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与需要,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依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兴趣等,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其个性发展符合教育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在民主的氛围下学习,确保学生能够在心情愉悦下学习知识,主动接受知识,自觉的在教学活动中领会教育的内涵。

3. 创新职业生涯教育。中职学校教育的重点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不安,缺少完善的择业观,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学习习惯与学习的动力不足。学校要创新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使学生更为客观的认识自己与社会,以实现更好的就业,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开展职业生涯的教育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重点,依据一定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分阶段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如新生的教育上,就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上,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教育的目的与作用。在实施的方法上可以进行一定的入学教育,或者是进行新生的军训,为学生介绍专业,提供一些专业的咨询。学校可以让学生填写职业生涯规划表,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树立学生为目标而努力的信心。

(二)在日常的教学中和课外培养学生德育主体意识的方法。

1. 活动体验式教学和艺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积极地亲历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学生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教学方式。

上一篇:比较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适应新课改 让政治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