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架的空间影响及建议

时间:2022-08-20 06:03:27

城市高架的空间影响及建议

摘 要:通过研究发现,城市高架是以城市快速扩张为基础,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建立起来的宏观层面的大尺度交通道路。其将原本的平面交通转为立体的形式,增加了城市道路对交通流的承载能力,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同时,也因为其区别于传统的,立体交通形式,给城市的街道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城市高架附近空间往往都会因高架而产生改变,总体来说弊大于利。为探究城市高架附近空间的现状,寻找高架对其附近空间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其产生原因,开展对合肥市长江西路高架部分路段的实地勘测研究,并通过对其周边居民进行访问、调查,得出数据进行分析,并就高架附近空间的人流交通、环境卫生、视觉景观3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规划建议。

关键词:城市高架;临近空间;合肥

中图分类号 U41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2-0094-03

Abstract:The study found that,urban overhead is based on the rapid urban expansion,to reduce the pressure on urban traffic,set up the macro level of large-scale traffic.Its original plane traffic was transformed into solid form,which increase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urban road traffic flow,for the powerful guarantee of urban rapid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because of its differences from traditional,three-dimensional traffic form,cause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landscape.Near space of Urban elevated often change due to elevation,in general,it is more harm than good.To explo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rban elevated near space,looking for elevat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near space,concretely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the elevated highway sections belonging to Hefei Changjiang road.Through the surrounding residents to visit and investigate,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ata is analyzed,and put forward the planning advice for the overhead of near space traffic transportation,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visual landscape.

Key words:Urban overhead;Near space;Hefei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原有的平面交通形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建设垂直交通,以此来缓解交通堵塞所带来的压力。其中,高架与立交日渐成为城市空间组织的核心部分。

本次调研的主题是以城市高架其辐射范围内空间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的高架对于人们的生活,城市的景观,道路交通等的影响。通过实地勘测、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手段,探索城市高架的现状功能、存在问题以及不同群体对其在生产生活、休闲游憩、交通等方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理论方面分析高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原因,试探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1 城市高架附近空间的研究意义与现状

1.1 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城市建O飞速发展,高架与立交日渐成为城市空间组织的核心部分。纵观现今我国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利用状况可以发现,由于空间破碎,用地条件不佳,城市高架下多成为闲置荒弃的用地空间,造成许多功能盲目“寄生”于高架之下[6],垃圾、废弃物在此堆积,无人清理;民工、流浪者露宿桥下,对其不合理的管控(如在桥下设置水泥锥),进一步恶化了城市景观及公共环境;无人看管的桥下亦成为临时建筑、违法建筑滋生的乐园。有限的利用多以植被绿化、停车场、市政用房和仓储用房为主,少量空间用作市民活动场所,功能利用较为单一。总体来看,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制约了城市活力,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关注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改造利用,是提升城市活力,促进城市空间优化的必要而紧迫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2 研究现状 针对城市高架空间所产生的问题及其影响,国内学者也作出了相应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解决优化的途径。如陈如一从高架桥下附属空间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景观设计手法,并探讨其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1]。谭鑫强在对城市高架主导空间特性和体验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大连、上海、沈阳等城市高架桥的案例,总结出高架桥沿线空间存在的问题[2]。李恩迪从高架桥功能的演变入手,探讨了我国高架桥建设的发展[3]。也有学者尝试将城市高架空间看作城市发展的消极空间(或负空间)来进行解读,如刘丽娜等通过对一段高架负空间进行功能区划设计,结合实例探讨了高架下消极空间转变为“城市客厅”的方法[4]。陈忱通过对城市高架空间现有的利用形式进行比较总结,对有效进行城市高架交通负空间的再利用问题进行了探究[5]。

经过文献查阅可知,国内针对城市高架下负空间的一些研究对高架下商铺、居住区、游憩设施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化,在考虑高架下负空间生存的人群的需求方面亟待全面。因此本项目以合肥市蜀山区的城市高架负空间为例,从该区域内人(游客、居民、从业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实际需求入手,按照城市发展的需求,对高架下负空间再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探索。

2 城市高架对附近空间的影响

城市高架附近空间,属于城市交通路网的延伸部分,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承载交通流的单一作用,同时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而存在。城市公共空间总的发展趋势是功能多样化、形态多元化,只有适应于不同使用需求的多样性,才能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7]。城市公共空间的魅力体现在将城市中不同人群、不同活动、不同事件故事汇聚起来,形成城市独有的人文特色。

2.1 人流交通

2.1.1 行人交通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内部交通的重要部分,其本身的作用并不仅局限于连接城市重要节点,同时也作为空间的延伸部分,给城市中生活的人群提供交流空间。简・雅各布斯就曾对于城市的街道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有意思,那这个城市也会显得很有意思;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单调乏味,那么,这个城市也会非常单调乏味。但是,对于城市高架附近空间来说,由于高架桥沿着街道建立,并且对其两边的流通造成影响,因此对于行人在街道上的行走感受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调研发现高架桥两侧道路人流的走向绝大部分是在高架路的两边向两头前行,尽管在一些地段存在交叉路口,由于过马路的时间长,不方便,普通行人出行、散步受到影响,致使交通客流量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均明显少于同段路。同时高速路对于两侧建筑的遮挡,给城市街道景观起到了割裂的作用,这些对人群的心理感受有很大影响,并直接导致了部分地区人流稀少。

2.1.2 车辆交通 高架路附近空间,由于高架桥道路的存在,高架路线更富于变化性,因此造成许多初来合肥的游客,或者一些驾驶新手极易迷路,或错过路。合肥的交通指示路牌距离关键岔路口过于接近,很难把握转弯的时机以致错过路口,且鉴于高架桥附近多为单向车道,更是增加了驾驶员的难度。

尽管在高架桥下方有一定的停车场,但是高架附近空间可以承载的停车盗浚仍远远不能赶上合肥市随着高架桥、快速路建立所带来的快速增长的私家车数量。因此在交通不断增长的今天,合肥城市高架附近居民区,显得过于老旧,亟待进行改善。

2.2 环境卫生

2.2.1 噪声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所产生的噪音主要是由于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发动机的运行及行驶中轮胎运动及与地面摩擦所产生的噪音;而且有些司机在堵车等路况不好的情况下,会大量使用汽车的喇叭,其所产生的滴滴声具有十分高的分贝,也是城市道路交通噪音污染的重要组成成分。

由于建设时期的种种条件限制,部分高架道路紧邻居民住宅,建成后重车或柴油车经过伸缩缝或路面不平整处产生跳车发出的声音以及汽笛声等突发噪声频繁扰民。实地监测得到长江西路高架附近的噪音数据则是最好的证明。由此可见,城市高架的快速交通流量对于其附近空间的居民产生了较大的噪声污染。

2.2.2 交通基建 由于高架的建立,其临近区域内单小时车流量会保持在较高水平,增加桥下道路的负荷量,研究高架桥附近道路路面的状况也是高架是否对周围区域产生影响的参考之一。通过实地调研,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高架桥附近道路确实受损严重,并且远超过其他路段。分析原因与此地段的建造时间过长,设施过于老旧有关。

高架路附近空间,因为高架的存在,交通路线更富于变化性,因此造成许多初来合肥的游客,或者一些驾驶新手极易迷路,或错过路。合肥的交通指示路牌距离关键岔路口过于接近,很难把握转弯的时机以致错过路口,且鉴于高架桥附近多为单向车道,更是增加了驾驶员的难度。

在高架附近空间的停车问题上,尽管在高架桥下方有一定的停车场,但是高架附近空间可以承载的停车数量,仍远远不能赶上合肥市随着高架桥、快速路建立所带来的快速增长的私家车数量。因此在交通不断增长的今天,合肥城市高架附近居民区,显得过于老旧,亟待进行一定改善。

2.3 视觉景观 凯文・林奇指出:“一个巨大的标志物会使它所在地区的其它建筑物相形见绌,失去尺度。”体积庞大的高架桥出现在城市中间,使得周边的建筑失去原来的挺拔,两侧建筑所形成的围和感不再,而城市作为人居环境完全失去原有的亲切尺度。由于高架的存在,城市的景观印象被切割的七零八落,完整性丧失。原有街巷里的建筑物和景点的观赏角度也遭到破坏。街道是城市原有的绿色通廊,其空间的开放性和行走其中感受到的阳光使其成为人们接触自然的地方。而城市高架的大规模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同时剥夺了高架附近的植被和阳光。

3 城市高架附近空间改善建议

城市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交通路网作为基础支持,而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提升,城市快速路就显得非常必要,高架桥作为颇受争议的交通道路,其对周边环境空间起到的影响不可避免,但是却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有效地降低其不利影响。

3.1 街道环境

3.1.1 高架两侧空间通畅 可以适当减少的高架桥下部空间中的不必要建筑,增加高架两侧空间的通透性。同时在一些人流穿行马路密集地区,可以修建地下人行通道,增加行人穿行马路的便利度。并且通透的视景和行人穿行马路的便利度,也可以对公交车搭乘有较大的帮助。

3.1.2 高架下部空间装饰 高架桥下部空间可以考虑对其进行粉刷,或者利用一些植物制造“绿色”桥墩,这些都可以对其环境进行一定的美化,同时调动人们自身的积极性,增加地区的活力。

3.1.3 高架附近街道步行条件改善 城市高架附近空间街道环境,是行人以及游客对城市最直接切身的体会,因此舒适、方便、整洁、美观的步行道路会为城市地区增加不少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一座城市本身的人文关怀素养。要想对高架附近空间街道进行改善,不仅需要政府对于此区域的重视,制定出符合人文素养的、较为和缓的城市更新规划,同时也需要所处区域人们自己的努力,如不随意堆放垃圾、不乱停放自行车等,以及能够对于城市基础公共设施有更强烈的保护意识等。

3.2 交通基建

3.2.1 打通高架附近次干道 ふ液鲜实目占洌在较小的改动基础上,接通一定次干道,南北方向道路得以连接。针对一些次干道和小路进行道路修缮、梳理,形成南北纵向与东西横向高架桥主干道交叉得道路网,有效的对城市高架附近空间的交通环境进行一定的改善。

3.2.2 合理设置交通指示路牌 将交通指示路牌设置在更为醒目的位置,并且在重要交叉路口应提前设有提示,防止出现高架迷宫。

3.2.3 增加停车场数量 高架下的停车场未建立系统化的规划,空间利用率并未达到最高,应该针对高架桥下空间及其附近老旧居民住宅进行更为合理的规划,通过拆除一些危房、荒地的方式,基于城市老区原有风貌整体不变的基础上,保留性地进行改造。

3.3 噪声改善 由于五里墩高架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大量的改动,所以目前只能从一些细节上改善噪音的问题。首先,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到群众的需求。其次居民可以在家中设置隔音窗,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给予相应的补助,抑或同相关的部门进行协商,协助居民安装。

4 结语

城市高架的存在有利有弊,一味的否定或者肯定都是不可取的。既然城市高架能够持久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必然性。但贸然进行大范围的改造拆迁,不仅是对人民财力物力的浪费,也是对中国自身城乡规划的信心不确定。尽管城市高架存在许多问题,我们所考虑的不应该是拆除重建,而是如何将已经存在的高架适应城市生活,并且能够在不进行大规模动工的条件下,将高架对其附近空间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失去的如果已经无法寻回,也无需过多介怀或者仿造追忆,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如今城市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且对已经造成的影响进行补救。城市更新不应该一味地破坏,而更应该倾向于在不破坏的前提下,进行缓慢的补救。这也是本项目组在对城市高架给附近空间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改造规划建议时,所遵从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陈如一.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2014.

[2]谭鑫强.城市高架主导空间解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09.

[3]李恩迪.高架桥,拆除还是保留?[J/OL].建筑与文化,2011,10:110-112.

[4]刘丽娜,黄豪.城市消极空间到城市”客厅”的转变[J].广西城镇建设,2011,11:58-61.

[5]陈忱.城市高架交通负空间再利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2009.

[6]郭磊.城市中心区剩余高架下剩余空间利用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8.

[7]肖开名,苏剑鸣.从城市公共空间角度看待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J].工程与建设,2011,25(3):314-316. (责编:徐焕斗)

上一篇:大豆南繁栽培技术要点 下一篇: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处理及污泥资源化利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