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的名义死去活来

时间:2022-08-20 03:45:15

以科学的名义死去活来

从两千年前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访长生不老药以来,可以说,追求“永生不死”是人类拥有自我意识之后的终极目标之一。现在,新的科学技术是不是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个妄想了呢?

最近,俄罗斯一名35岁的银行家准备花钱冷冻自己的大脑,希望等待未来科技进步,能将之移植到新的身体上,从而获得重生。他并不是第一个有如此想法的人。比起找仙山炼金丹的秦始皇,这名银行家显然更幸运―现代的人体冷冻技术虽然不够成熟,但至少是有切实的科学依据的。

因“神迹”而诞生的人体冷冻术

人体冷冻技术(Cryonics),又被称为冷冻延时技术,是在低温生物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兴技术,意在极低温度下保存人体,希望在未来使其复活。美国的《生活科学》(Live Science)杂志将其列入十大超越人类极限的未来科学技术。

这一技术的灵感来源于某些不时登上新闻的轶事。

10年前,在挪威有一个滑雪者被困在冰冷的瀑布中。两个小时后被救出时,她体温极低,没有心跳,但7个小时之后,她被救活了,后来还成了救治她的这家医院的放射科主任。无独有偶,2001年,加拿大一名13个月大的女婴被冻在了冰天雪地中,几个小时后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失去了脉搏,但她后来也起死回生了,至今依然身体健康。这是神迹吗?也许。

科学家们不相信神迹,一直以来,他们都在坚持不懈地寻找着这些真实发生过的奇迹的背后隐藏的玄机。有些研究者认为,其实这两名遇难者并没有真正地死亡,而是发生了“假死”状态。正是由于身体处于“假死”状态的保护中,反而令他们逃过了严寒的致命打击―这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如 果有人患上了一种当今无法治愈的疾病,就可以将他冷冻,让他进入假死状态,等到将来可以治愈这种疾病时,再使他复活,治好他,人不就可以“长生不死”了吗?再者,众所周知宇宙航行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足以耗尽人类几十年的短暂生命。如果能够让宇航员像科幻作品中描绘的那样,如动物一样进入“冬眠”,在“假死”或“休眠”的状态中渡过遥远的旅程,到达目的地后再被唤醒,必将大大拓展人类太空探索的范围。

很多生物都会“假死”

假死(Suspended animation)在医学上的定义是:人的生命机能极度衰弱,呼吸、心跳、循环等生命指征虽然仍然存在,但已经无法用一般的临床检查方法查出,从外表看起来已经死亡,实际上仍然存活的状态。

实际上,假死现象在整个生物界都是非常普遍的,最常见的就是植物的种子和细菌的芽孢。某些植物的种子,如古莲子和羽扇豆,深埋在冻土中长达亿年,种植在适宜的环境中后,仍然能够生根开花。芽孢是细菌在环境恶劣时形成的休眠体,有科学家发现,2.5亿年前的细菌芽孢在合适的培养基中依旧可以复苏。

那么,为何“假死”反而能够帮助生物“永生不死”呢?传统生理学认为生物不能自己降低代谢率至“基础代谢率”的标准 水平之下 的,但 这 并不 准 确,很多生物,包括哺乳动物如地松鼠和熊,在冬眠的时候都会降低代谢率。很可能,“假死”是生物自身的某种机制,在意外的打击或者严苛的环境下,触发机体调节自身的新陈代谢活性。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寻找的,就是这种可以控制生物体调节新陈代谢效率进入假死状态的特定条件或者特殊物质。

医学上已初步尝试“假死”

20世纪70年代,外科医生已经开始在开胸手术中采用低温取代传统的体外循环机,继而,低温手术也出现在脑部手术中。但这样的状态只能维持几分钟,否则就会对组织和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是利用“假死理论”抢救伤患的初步尝试。

长期以来,学术界(以人体冷冻学界为代表)认为假死可有低温和化学两种诱导方式,但美国西雅图佛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细胞生物学家马克•罗斯认为,并非低温本身诱导假死,而是低氧或者由硫化氢诱导的低氧引发了假死状态,即低氧是触发条件,低温是保存机体的必要条件。

马克•罗斯最近的一项实验结果发表在7月的《细胞分子学》杂志上,他的实验室用生物酵母(S . cerevisiae)和线虫(C .elegans)作为实验对象。这两种生物暴露于低温之下的死亡率可达99%,然而,在相同条件下,如果先对其进行缺氧处理再将其移至低温环境,待恢复正常后,66%的酵母和97%的线虫都能正常存活,而且其生命状态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类似的现象在其他的生物中也有发现,比如科学家们也曾在特定的低氧浓度中,10ppm(百万分之十),成功地控制鱼进入和脱离假死状态,就像在鱼的心脏上安了一个开关。“这真令人震惊”,马克•罗斯说。早在2005年,马克•罗斯便利用一种叫做硫化氢的气体诱导缺氧状态,在小白鼠身上成功实现过同样神奇的“生命暂停”:吸入了硫化氢的小鼠置于寒冷环境中,假死6小时后,它又活蹦乱跳,毫发无损―科学家们认为,他们找到了一种办法,可以让哺乳动物进入假死状态,以减少其耗氧量,使其代谢活动降到最低水平,同时又不伤害它们。

人体冷冻术面临的种种难题

人体冷冻术就是对科学家们假死研究成果的一个利用。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多次在低等动物和高级哺乳动物身上都成功实现了低温冷冻假死,并证实它们在复活后生存能力和寿命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这些实验只是短时间的动物实验,而且采用的温度都是略高于零度,远远高于长期储存动物细胞所需要的-120℃以下低温,更是避开了冷冻损伤最容易发生的0℃~-60℃,因此它们很难证实冷冻对机体器官的安全性。

而且人体的器官由多种不同的组织组成,安全地冻结和复苏不同的组织细胞所需的条件差别很大,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器官可以实现冷冻,而且其损耗率非常大。

所以,从目前来说,将人类的机体完好无损地保存,即实现完美的“生命暂停”依然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设想。基于上述原因,人体冷冻技术仍属于试验中的医学技术,科学家们期待其在外伤、器官移植、心脑外科手术上的应用前景,但并不认为所谓的“永生不死”有医学上的价值。

并且,即使这项技术有天成熟,我们还必须首先解决一系列涉及社会学的命题:头颅,可以作为各种意义上人的“完整生命”的载体吗?更换了新的身体的人,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吗?更进一步说,他能否被未来的人类作为同类而接受?这都是“不朽人群”出现之前,人们必须先考虑好的问题。

如果您有冷冻遗体的想法:美国的 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和人体冷冻机构(Cryonics Institute),及俄罗斯的克里奥鲁斯人体冷冻公司(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银行家即委托的该公司)等,都提供收费的预约人体冷冻或者头颅冷冻的服务,后者一次收费1~3万美元,已有30名签约顾客。目前全世界实施人体冷冻的研究所和商业公司已经冷冻保存了几十个人体或头颅,只是至今并没有人成功复活的先例。

第一例的人体冷冻发生于1967年,对象是一名叫做詹姆士•贝德福德的物理学家。

上一篇:谷歌地球搜化石 下一篇:用激光打下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