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跨班区域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时间:2022-08-20 02:34:12

开展跨班区域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领域对幼儿的人际交往学习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建议“创造交往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幼儿是在交往中学会交往的,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我们积极尝试新型的区域活动方式,即“跨班区域游戏”,让幼儿每周一次到其他班级的游戏区域中活动。小班幼儿是到其他平行班的区域中游戏,而中大班幼儿则可以进入异龄班的区域中游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活动,各年龄班的幼儿交往的范围都扩大了,交往意识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创设班级特色区域,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

1.班级区域互通有无,激发幼儿的跨班兴趣。

我们要求每个班级设置1个~2个其他班级没有的游戏区域,用以吸引其他班幼儿的积极参与。如有的班创设了时尚手工区和十字绣区,有的班设置了科学实验区和童话故事表演区。幼儿跨班游戏时,总是首先选择那些自己班级中没有的区域。

2.区域材料具有层次,适宜幼儿的不同水平。

在跨班区域游戏中,常常出现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孩子或者是不同年龄班的孩子同时参与同一个区域的活动。为了使在同一区域中的不同游戏水平或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顺利地开展游戏,需要分层次提供游戏材料,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每个区域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如在大班的数学区,我们投放的材料可以让中班幼儿根据物体的一维特征进行分类,按数或点卡取物,按规律排序,比较物体的粗细、长短、大小、宽窄等。大班幼儿可以根据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进行数、点卡、实物之间的匹配,按物体的特征进行数的分解和组成,并进行加减计算,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物体的粗细、长短、大小、宽窄,认识整点和半点并记录。

3.跨区游戏分步递进,顺应幼儿的游戏水平。

我们先组织开展的是平行班级的跨班区域游戏,因为幼儿对平行班的教师和幼儿相对熟悉,班级环境也相似,有助于幼儿走出自己的班级,参与跨班区域游戏。当幼儿初步接受和认可了跨班区域游戏后,再开始组织开展异龄班之间的跨班区域游戏。另外,在开展幼儿跨班区域游戏的初期,我们要求幼儿每次只选择一个班级的游戏。在这个班级里,幼儿可以自由更换游戏区域。随着幼儿能力的提高,我们再扩大幼儿选择班级的范围。

有的幼儿比较内向、胆小,最初不愿意走出自己的班级,我们就让他们留在自己班里游戏。因为在自己班的活动区域里,他同样也会接触到来本班游戏的其他班幼儿,我们鼓励和引导他们与新朋友一起玩,慢慢地再到邻近的班级去玩,最终这些幼儿都能参与跨班区域游戏了。

二、开展跨班区域游戏,积极促进幼儿交往

开展跨班区域游戏的目的在于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促进幼儿的交往行为,特别是学习与陌生同伴的交往方法。在开展跨班区域游戏的初期,我们发现,幼儿走出自己的班级后,他们的玩伴范围并没有扩大,只是换了一个班级在游戏而已,玩伴还是以自己班幼儿居多,我们采用以下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1.激发幼儿交友的积极性。

根据幼儿好胜的心理,幼儿园开展了评比活动“看看谁的朋友多”,鼓励幼儿在跨班区域游戏时主动去结识其他班级的玩伴。跨班区域游戏结束后,教师请幼儿把新结识的朋友带回自己的班级,介绍给本班其他幼儿。就这样,幼儿在跨班区域游戏中交朋友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2.帮助幼儿学习交友方法。

跨班区域游戏开始前,教师重点组织幼儿讨论结交新朋友、和新朋友一起玩等人际交往的方法。如有的幼儿说:“我会对新朋友说‘我叫××,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他有困难时,我帮助他,这样,他就喜欢和我玩了。”有的幼儿说:“我会让新朋友先选玩具,这样我俩就是好朋友了。”跨班区域游戏结束后,幼儿在游戏中与新朋友交往的言行与经验是游戏分享与评价的重要内容。有些内向、胆小的幼儿虽然也有结交新朋友的愿望,但行动时却畏畏缩缩。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需要积极、适时地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迈出交往的第一步。

上一篇:旅游立法:迎接全民旅游时代 下一篇:对不同场景下儿童行为差异的一种社会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