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时间:2022-08-20 12:10:01

如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实际上道出了学习的三个境界,追求学习的外在目的很可能将学习的境界局限在“知之”这一层次,孩子只能处于被动的、简单的应答阶段,无从谈起创造性,也无快乐可言。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特别是孩子们认为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如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不断地尝试更新、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以期使自己做得更好。

一、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还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唧唧喳喳响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这首歌非常形象地反映了孩子们听课时的心理。听课的时候,尽管教师再三强调“要注意力集中”,但许多孩子的听课效率仍然不高。由于学生对上课内容的不甚理解,就势必形成对学习了无兴趣的感觉,并渐渐陷入厌学的泥潭。所以要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首先,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一定要精彩,要深深地吸引住孩子,特别是引入新课这一环节更要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如我在讲北师大版九年级课本《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时: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

生:圆形!

师: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

生:如果车轮不是圆的,那就有可能走不快,车轮如果是正方形或是三角形的走起来就会上下颠簸不停,车子会走不稳。

师:圆形车轮为什么转得稳呢?能不能想一下它的奥秘呢?

有的学生拿起小车轮(事先准备好的)左右观察,用尺子和手比划着,有的拿着尺子量起来,有的在翻课本,试图从教材中找到答案。稍过片刻后,有一位学生说:“因为车轴与轮子的距离相等,就保持了车与地面距离始终不变,所以车子行走时就稳了。”“正像你们所说的,每根辐条长度一样,即轴与轮子的距离相等,才能使轮子转动起来始终和地面保持相等的距离。那么,轴到轮子的距离又是圆的什么呢?圆还有哪些特性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圆的认识。”毋庸置疑,接下来的课程进行得非常顺利。

又如我在讲七年级《探索规律》一节时,利用一首儿歌引入:“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二声跳下水……”(学生接着说下去)之后提出问题:1、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照此唱下去,能唱完吗?2、能用字母来概括整首儿歌吗?问题一经提出,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待学生回答后我不失时机地总结:一首儿歌蕴涵着一种数量关系,而且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蕴涵着规律,有些规律或数量关系也可以用代数式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将研究的内容――探索规律。

再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看》一节时,先引导学生:“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瞎子摸象’的故事?”学生们马上提高了兴致说:“有的以为大象是柱子。”“有的以为大象是扇子……”“你能帮老师分析一下,他们是怎么得到这样一些迥然不同的结论的?”“他们是瞎子,看不见。”“有的摸到的是大象的腿。“有的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同的瞎子摸到大象不同的部位,所以才有不同的看法。”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看问题应多方面、多角度,不应片面,在生活中,类似于瞎子摸象的现象随处可见,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有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课――从不同方向看。”

二、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或数学中解题的一些常用思想时,都可将其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或奇闻轶事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如我们在讲一些几何题目时,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往往凭直觉、想当然,缺乏严谨的推理论证,结果往往是与正确的答案背道而驰。这时如果我们只简单地说:“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问,你的直观感觉未必正确,凡事不能想当然……”学生不一定听进去。此时,不妨给他讲一个小故事,如:“古时候有一个国家,国王要选法官,有许多人来应征。国王将他们带到御花园的一个池塘边,池塘水面浮着6个桔子,国王问大家池塘中一共有几个桔子。许多人都说6个,只有一个人一言不发,扑通一声跳下池塘,把桔子都捞了起来。此时大家发现,水面上浮着的6个桔子都是一半的,合在一起应是3个桔子。跳进池塘中的人得到了想要的工作。”故事讲完后,所有的学生都在议论,啧啧称奇。无须再说什么,学生就已悟到了故事真谛,而且记忆深刻,效果要比直接了当地说好许多。又如我在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思考问题方法单一、不甚灵活时,就给他们出了这样一道题:某人从一点出发,先向南走了12km,再向东走了若干km,接着又向北走了12km,回到了原处,碰到了一头熊,请问:熊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学生在看到题后,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学生开始忙着画图找答案,还有几位学生说没有答案,气氛空前高涨。议论后,大家都说此题无法解,只有一位学生回答说:“北极熊,白色,因为这个人是从北极点出发的。”众人听后哗然。随后这位学生介绍了自己的思考过程,我在肯定其答案、精彩想法的同时适当引导学生:再好的一种思维方式一旦成为思维定势,就失去了其优点,所以大家在解题时一定要灵活,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学得透脱。学生听后明白了教师的良苦用心。“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我们在教学时,只要坚守这个信念,自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不喜欢学习的孩子都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不行,所以,创造机会让孩子成功一次,就找到了突破口,以后孩子的学习态度一定会大大改观。方法有:

1.在不被孩子发觉的情况下,把孩子擅长的或以前做过的,现在肯定能做对的题目给他做。这样孩子就会体会到“我会做”、“我做对了”的。

2.可以把学生做错的题目反复考试(翻看教科书也可以),直到他们可以达到满分为止,这样无论成绩多么差的学生都可以体会到成绩提高的乐趣。

3.一般来说,无论什么方面的书,只要把一本书全部读完或学习完的时候,学生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特别是练习册、习题集都是一种消耗品,做完一本之后,就开始学习下一本,所以,和其他书籍相比较,更能够获得一种成就感,激起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斗志。增加这种成就感出现的频度的一种方法就是选择薄一些的书。与其一下子推给孩子一本厚厚的习题集,给他们订一个大目标,还不如每次给他一本薄一些的习题集,多给几次,这样孩子容易完成任务,可以获得很多次成功的体验,结果反而会更快地实现大目标。

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项大的工程,除了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还需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和需求,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给予启发、引导。

上一篇:例析方程与函数的转化 下一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