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8-19 10:45:15

保育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保育员是幼儿园重要工种之一,在幼儿园扮演着生活照料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生活习惯、个性、情感等各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现实工作中的大部分保育员对工作有着消极逃避的心理,对职业生活感到厌倦。此课题研究,希望可以了解保育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保育员职业倦怠的对策,提高保育员工作效率。

关键词:保育员 职业倦怠 原因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44-01

1 保育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1 保育员职业动机不强,兴趣不浓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保育员保育动机不强,他们对于保育员这份职业没有很高的兴趣,对幼儿保育工作缺乏干劲。在这样一种职业倦怠的状态下,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不强,缺少干劲。

1.2 保育员自我效能感较差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保育员,往往相信自己的角色在儿童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相信自己具有积极有效地影响儿童发展的教育能力,一般能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保育员认为保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对自己的保育能力和对儿童的影响力信心不足,对幼儿的期望也比较低,在工作中容易感到烦躁、焦虑和紧张不安,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根据观察和访谈记录发现,存在职业倦怠的保育员一般自我效能感都比较差,自我实现的需要往往得不到满足。这也是保育员形成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社会期望低,家长不关注保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转换,他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很多家长甚至抱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家长们对幼儿教育抱有强烈的期待和重视,并对教师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对于保育,家长们却不怎么关注,甚至认为保育员就是保姆、打扫卫生的,长期下来家长和保育员之间就难免产生或轻或重的矛盾和摩擦,长此以往,也就诱发了保育员的职业倦怠。

1.4 保育员待遇低,认可度差

在保育员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产生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象,尽管保育员的工资待遇与以前相比已经上涨了许多,但与其他职业相比还是偏低的。据调查了解,保育员的收入水平一般比幼儿教师低50%左右,可是由于保育员每天的保育工作量却很大,而工资却较低,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2 保育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保育员专业化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和保育员的理论和技能,才能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趋势,才能在实践中采取适宜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来施加相应的保育和教育,从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进一步提高,保育员在工作中才能发挥自身的功能,达到共同保育和教育幼儿园的目的。所以说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丰富和提高,对于提高保育员的自身素质,对于提高保教质量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保育员首先得形成正确的保育观,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如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婴幼儿教育基础知识等等;此外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园本培训,与同事之间进行心得交流,相互观摩,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2 提高保育员的的社会地位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怀,关注保育员工作价值的体现。提高保育员的社会经济地位是保育员工作价值被认可的一种体现,国家应该加大对保育员的投入、支持力度。只要保育员的待遇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减少保育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此外幼儿园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全面认识保育员及其重要性,彻底改变幼儿的健康就是能吃能睡不生病想法,透彻了解保育员的工作性质,明确知道保育工作不仅仅是对幼儿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和养育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完成,更应该关注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提高保育员的社会地位。

2.3 规范管理保育员,建立奖惩制度

幼儿园的不当的管理方式是形成保育员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保育员的保教主体地位,重视保育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满足保育员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保育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真正发挥保育员的服务和教育功能;其次,幼儿园应该加强民主管理,充分体现对保育员的人文关怀,给他们提供参与幼儿园管理决策的机会,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建立保育员奖惩激励制度,创建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保育员评价机制,使每一位保育员把“一切从幼儿出发”作为自己工作的方针,时刻督促自己的工作。

此外幼儿园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全面认识保育员及其重要性,彻底改变幼儿的健康就是能吃能睡不生病想法,对于保育员的工作性质有深层的理解,明确知道保育工作不仅仅是对幼儿生活的安排和养护、身体的保育和护理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的达成,更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关注孩子的情感和需求,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提高保育员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 杨澜.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D].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3.

[2] 翟媛媛,王福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调适策略[J].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淄博(社会广角).2008(05):221.

[3] 伍明辉,杨仕进.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调适策略[J].社会科学,2007(5-6):94-99.

上一篇:教育拔穷根 职教先冲刺 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如何突破社会认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