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理解与探讨

时间:2022-08-19 10:35:41

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理解与探讨

关键词 护理 优质 开展 服务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294

本文介绍了优质化护理服务与传统护理模式的区别、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主要目标和意义,并从4个方面介绍了其工作任务和具体实施措施,以期为护理管理者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优质化护理服务与传统护理模式的区别

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正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护理工作的范围和内涵不断地扩展,由功能制、小组制的护理工作模式转变为责任制的整体化护理。功能制和小组制护理的特点是护士完成各项医嘱安排的护理操作任务,患者接受不同护士的片段护理;责任制整体化护理是临床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和规范的护理服务,保证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达到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重要特点之一。考核制度的实施步骤,确定绩效标准,即界定绩效的具体考核指标以及各指标的内容和权重;考评绩效,即制定出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方案并实施;反馈绩效,即部门或治理人员与被考评者沟通绩效考评效果为医院院整合人力资源、协调关系提供可靠的依据,对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

护理职责的具体化和全面化:优质化护理服务的护理职责主要包括专业照顾如协助诊疗、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护理,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健康指导、沟通协调等内容。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专业、全面的护理照顾的同时减轻患者负担。

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主要目标和最终目的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体验和感受是护理工作成效的最终评价标准。因此,通过各种方法、措施来让患者得到放心、安全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目标之一。另外,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体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做到社会和政府满意,为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质化护理服务主要意义

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内容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把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减轻群众负担,突出公益性质等要求促使优质化护理服务全面开展。另外,护理科学的发展需要一定护理模相适应,即护理模式的转变会对护理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系统论在护理学中的应用提示护理服务对象的整体性,而优质化护理服务中的责任制整体化护理将健康与疾病的所有相关因素包括在内,是完整、先进的医学观在护理领域中的体现。因此,优质化护理服务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求。

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主要工作任务及实施措施

完善并落实护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根据优质化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要求修订《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基础护理工作流程》、《临床护理规范及标准》、《疾病护理常规》、《示范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病房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标准》等,并建立了护士分层管理制度来监督各项标准制度的落实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及实际情况来修改制度内容并完善。

公开服务项目、全面落实护理职责: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出院流程等在病区内公示,以供患者及其社会进行监督检查。责任制护士要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整体化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协助医师诊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及时作出护理诊断,与医师沟通,为完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随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和不适;寻找合适的时机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做到基础护理技术专业化、基础护理服务个体化、基础护理服务人性化。

临床护理实行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制、整体化护理:简单的护理操作转变为对人的整体护理,要求医院护理模式由功能制、小组制转变为相对应的责任制护理工作方式。责任制的整体化护理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由相对固定的1名护理人员负责,实行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制。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根据患者病情和配合其各级需要,给予最佳的护理,对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促使护士的责任感增强,并密切护患关系;结合能及对应、分层管理,根据能力和经验分配不同病情轻重和技术要求的患者给护理人员,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最大限度地保障护士在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依据各医院和各病房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充实护士队伍,增加床护比。要求每名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合理调配护士人力,保证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的95%以上。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满足其病情和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为患者提供专业、全面的护理服务。

建立与绩效考核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护士的待遇水平低下,导致工作积极性差,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不但能为护理管理部门的人事决策提供参考意见,还可以作为组织奖惩(晋升、评优)、教育培训、人员的调整依据。

讨 论

通过全面、深刻了解优质化护理服务的内涵,落实主要工作任务,各级领导支持并监督各项工作的实施,来促进公立医院的改革和护理事业的发展,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最终达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Z].2010,1:22.

2 单伟颖,万丽娟,吴新.试论护理模式的转变[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23(2):157-156.

3 山东省卫生厅.2011年山东省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Z].2011,5:9.

上一篇:呼吸科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方法与效果评价 下一篇:疼痛干预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