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想象世界

时间:2022-08-19 10:06:54

中国人的想象世界

想象世界,是人类构想的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的世界图景,是人类突破自身极限、超越现实社会的渴望和幻想。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反杜林论》)。人类的想象世界,从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形成宗教,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完善、整合的过程。图腾崇拜是人类对自然力量的神化,神话传说是对古代英雄、国王、部族祖先的神化,宗教则是对追本溯源的终极理念的人格神化。只有到了宗教,想象世界的图景才趋于完整。

中国关于图腾崇拜、神话传说的资料大部佚失。只有《山海经》、《穆天子传》以及先秦诸子的著作中留下一些雪泥鸿爪、吉光片羽,而且和史实、杜撰混淆一体,很难辨别。已故的袁珂先生筚路蓝缕,爬梳剔抉,勉强勾勒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其奠基之作《中国古代神话》居功甚伟。

中国人对想象世界的重建。始自战国时期的阴阳家。其代表人物邹衍的九州说、五德终始说影响极大。神仙家的方士也提出了海外仙山、长生不老的神奇构想。及至两汉,阴阳灾异、神仙方士、谶纬图书迭兴,使想象世界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东汉中后期,受外来佛教的刺激,融会、集合了原始巫术、方仙道、儒家、墨家、佛教等各种已有思想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诞生,宣告了中国人想象世界的整合与成熟(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后经历代完善与发展,形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完整的世界图景。

中国人想象世界的整合与完善,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开辟草创功不可没。如果说在把道教从松散杂乱的民间宗教整顿改造成仪式齐备、条规分明、理论完整的方面,陶弘景与寇谦之、陆静修相差略逊的话,那么,在整顿神仙谱系方面,陶弘景则迈越千古,无与伦比。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不仅整顿统一、规范了称号各异、杂乱无序的神仙群体,更重要的是“仿照人间封建等级秩序来构造道教的神仙谱系”,“将神仙谱系分为七个等级,每一级中有一位主仙,再设左右两仙相配。”(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元始天尊为最高人格神的神仙世界,使之成为相对完整的世界图景,奠定了中国人的想象世界的基本框架。后代虽迭有篡改,但大致不出其阃域。中国人的想象世界与现实社会是如此相像,及至明清形成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为首等级森严、职权分明、条规严厉的神权模式,完全是神化版的现实君主集权制政府。

在中国人的想象世界中,神仙都是由人做的。不仅古代英雄、帝王:悔相可以成仙,凡人亦可修炼成仙,这便是所谓的修仙,或叫修真。修炼成仙、长生久视是中国人的终极目标。修仙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采集灵药,炼成金丹,服食金丹而成仙,此谓外丹派;另一条是辟谷服气,以丹田为鼎炉,以精气神为三宝,修炼内丹,元神出窍而成仙,此谓内丹派。外丹派以葛洪《抱朴子》为旗帜,内丹派以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为鼻祖。

神仙虽然是人做的,但一旦成为神仙,便要斩断七情六欲,不食人间烟火,变得神秘陌生而遥远。然而,远离尘世生活的神仙世界如果和人世间没有任何交接,就会失去其存在价值。因此便催生了介于人与神之间、半人半神、生活于人世间的群体――妖魔鬼怪。神仙的职责便是维护人神之间的界线,惩罚和消灭游离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群体。关于妖魔鬼怪的记述,自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以来继作颇丰,代不乏其人。甚至正史中也时有记载。但刘宝才教授另有妙悟。刘先生认为,神仙作为功能性存在,斩断七情六欲,离人世间太遥远,也太寂寞,因此才有神的回落,或者说是动物的升华。反倒是这些妖仙鬼灵更富人情味,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绝佳的范例。

对待想象世界的态度,中国人亦颇为耐人寻味。没有崇敬和恐惧,而是一种十分现实的交易:许愿,达到愿望,兑现承诺。因此,和尘世生活密切相关的神仙才会受到供奉,香火旺盛,而不论其官位级别,这里,灵验与否是检验神仙的标准。

上一篇:永嘉南渡后南北经学的差异 下一篇:上古君主亦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