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时间:2022-08-19 10:03:25

浅析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摘要: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不能彻底根除的质量通病,文章针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措施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将,促进许多新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材料逐渐涌出,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许多的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

一、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一)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方面

由于现阶段建筑工程领域,施工、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很多建设单位对员工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而与之相对的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专业要求却越来越高,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且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个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施工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工程质量的监管制度的健全与否。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落实方面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大多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很多建筑企业都根据本企业在施工工程中存在的通病,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有些制度甚至高于国家规范。但是,有了好的制度不一定就能提高工程质量,因为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分离的。部分施工人员在操作时不遵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或施工工艺标准而习惯于凭自己的所谓“经验”操作。因此,要防治质量通病,关键是抓制度落实。

(三)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创新方面

建筑材料研发领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大量出现。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总体上使工程建设周期大大缩短,建筑物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许多原有的质量通病被避免。但是,由于部分企业技术更新步伐缓慢,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在施工过程中不熟悉新型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以及选用一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而盲目引进不适于本地区使用的产品或技术,给工程带来新的质量通病。这也是近年来,工程质量通病防治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因此,一方面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和应用要慎重,另一方面要着力增强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施工工艺与建材更新相适应。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

(一)蜂窝、麻面出现的因素是:①混凝土不是根据设计严格比例或是因为计量砂石、水泥与加水量误差,以至于导致石子多而水泥砂浆少;②下料超标或下料时无配置串筒,混凝土出现离析状况;③因为没进行分层下料、振捣不够或漏振等造成气泡排出不彻底,从而使模板表面出现蜂窝与麻点;④模板的拼缝不紧密以至于造成水泥浆丧失,或是模板上存在附着物未能清理洁净,进而造成拆模时,混凝土表面遭到粘坏;⑤而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从而出现砂浆少且石子多的现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充足,而且没把混凝土搅拌匀称使其导致与异性差,造成在施工中振捣松散;⑥在下料过程中毫无配置串筒,导致砂浆和石子离析,以至于出现缝隙;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没认识间歇就持续灌上层混凝土。⑦模板没进行充分湿润以至于吸收了混凝土的水分,造成混凝土脱水严重而发生麻面现象。

(二)孔洞、露筋出现的因素是:①一次性下料超出多、厚度大或下料超高问题,在振捣器振捣不及的位置就呈现出松散的孔洞。在钢筋密集地,石子卡在钢筋上或混凝土内掺入杂物,从而造就钢筋四周没有被水泥砂浆铺满,进而就造就成露筋或孔洞;②不严格根据配合比例实施造成混凝土离析,导致模板四周缺浆或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四周的混凝土振捣松散造成钢筋发生位移且出现露筋。③在钢筋密集的部分或预留孔洞与埋件位置,混凝土在下料时于搁住或无振捣进而继续浇注上层混凝土,以至于造成孔洞、露筋与混凝土出现离析等情况,进而导致砂浆分离,石子成堆。④在灌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发生变换或垫块缺少以及漏放,以至于造成钢筋紧贴模板面外露;⑤木模板没完全湿润造成吸水粘结或脱模不准确,以至于导致磕碰且露筋。

三、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施工原材料控制

在市政建设中的混凝土道路施工准备阶段,原材料的质量检查显得特别重要,它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的原材料质量检查中,我们需要以质量控制工作为主,因为原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整体性及稳定性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我们需要对矿粉、石料及水泥等环节都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进行质量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绝对不准许使用,此外对于石料的日产量也要加以严格控制。在此基础上,才可进行混合料的设计及配合,并且进行搅拌,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的是,对混合料的配合比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设计进行,且要严格控制油石、石料及级配的比例,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二)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的预控

以有效地预防混凝土表面发生麻面,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认真处理模板内的杂物,模板面层需洁净,不可存在干硬水泥砂浆等物质。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以清水完全湿润,清洗洁净,无任何积水残留,模板缝隙不可出现漏浆现象。而工程中若是运用钢模隔离剂就需涂刷匀称,模板配置务必严密,以防存在漏浆情况,浇筑时需进行分层浇筑、振捣密实造就气泡完全排除。

(三)混凝土构件呈现蜂窝的预控

就混凝土构件存在的蜂窝问题,混凝土搅拌时严格约束配合比例,即时检查,保障材料计量准确性;而且需保障拌合物匀称,匀质效果佳。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能超于2 m,若超过高度,需运用串筒、溜槽等方式下料。且需严格约束浇筑混凝土的坍落度,振捣要精心,得以保障混凝土的密实度。

(四)混凝土结构构件产生裂缝预控

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合格的级配,同时,混凝土塌落度要适宜,振捣要均匀同时要确保振捣密实,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并要认真及时养护,防比水泥因水化反应失水而产生裂缝。加强养护措施可通过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再压抹一次。严格施工管理,浇混凝土须架设马道,并及时校正钢筋位置。混凝土浇筑完毕,为确保质量,避免出现裂缝,须按设计、施工规范等要求加以覆盖、淋水养护。当硅板厚超过200mm时要留阶梯缝,并按照图纸要求设置仲缩缝。防模板支架变形:在浇筑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加固模板的形体和几何尺寸,严防模板支架变形和缩胀。以防混凝土结构构件产生缩径现象。

(五)对钢筋密集处应预防出现孔洞

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振捣要采用专用工具、捣固密实。在构件预留空洞处应从两侧同时下料。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同时对混凝土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缝夹渣层的预防主要是混凝土连续浇筑,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

性。

(六)防止混凝土构件露筋

而混凝土构件存在的露筋问题,对于此类型问题运用的防治策略重点方式是在混凝土浇筑前严格约束钢筋部分的准确性,不能存在位移部分,保护层厚度需正确,垫块需要绑扎巩固;混凝土构造件截面尺寸较小,钢筋密集的文职需运用细石混凝土浇筑。混应振捣密实,禁止振捣棒撞击钢筋。而且在浇筑混凝土前,需先检查钢筋部分与保护层厚度的正确性,出现问题即刻修整。与工程实践融合,为有效地保障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需提前制作不同厚度硅保护层垫块,梁、板、柱等钢筋要根据各种垫块配备,且注意巩固好垫块。

四、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工程是结构工程中最重量的基础工程之一,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引起重视,在确保混凝土内在质量的前提下,对混凝土的质量通病进行防治,可以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企业的形象,对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勇. 住宅工程施工现场质量通病的控制及防治[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486.

[2]叶亮亮. 公路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有效思考[J]. 城市建筑,2013,24:289.

上一篇:橡胶沥青在“白改黑”项目中的应用 下一篇:海上沉管碎石桩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