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文化 提升教育水平

时间:2022-08-19 10:00:58

构建教师文化 提升教育水平

〔关键词〕 教师文化;作用;内容;教育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7―0021―01

教师文化就是教师置身其中、一同营造、共同发展的文化,或者说,就是一个学校中多数教师所追求的价值取向、认同的教育理念、秉持的职业操守和遵循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教师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能培养和激发全体教师的集体精神,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不同的教师文化塑造着不同的教师,教师教育理论的专业素养、学科知识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专业素养,决定着建构教师文化的水平。教师文化是多侧面的文化体系,它包括: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学校倡导的文化与真正流行的文化;管理层文化与普通教师文化。

一、学校文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

1. 师思想,提高教学效率。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方针和教学行为规范等方面内容组成的共同的思想价值体系,经过有效的宣传与推行,引起广大教职员工的共鸣与支持,使大家的思想逐渐统一到学校文化上来,教师每天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才会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2. 指导、规范教师行为。思想决定行为,在良好的教师文化的影响下,教师会形成共同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将学校所制定的奋斗目标变成是教师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起到指导、规范教师行为的作用。

3. 弥补制度与管理的不足。任何制度都存在缺陷,总会有一些地方是制度所无法触及的,任何管理也同样会存在着漏洞,这就需要其他的内容进行补充。良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制度与监督的不足,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从而使教师在没有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按照教学常规认真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构建“核心教师文化”需注意的内容

教师文化包含内容多,其作用大,要构建教师文化,首先要清楚教师文化的组成元素。第一,物质文化。它是以客观物体及其相应组合为表现形式的文化,主要是教师的穿着打扮方面的体现。第二,教师的行为文化。主要指全体教职员工在各种行为与活动中的表现。它包括教育教学行为、人际关系和学校其他方面的表现等。第三,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建立的关系教师管理、评价等方面制度为载体的文化。主要有学校领导制度、组织机构制度、管理制度和教师教学行为制度等内容。第四,精神文化。是指在内外环境影响下,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文化概念。它主要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态度,教师对自我工作效能的评价,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它是教师文化各部分内化的部分,属于“核心文化”。

1. 要让教师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让教师明白自己是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生命、有感情的学生,自己的言行、人格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2. 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生成绩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所以,学校在各个方面要注意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让教师体会到成功与满足,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领导与教师之间还是教师与教师之间都要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校每个成员,对学校管理、教育和教学活动等方面,特别是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职能组织效能的发挥。

上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摭谈 下一篇:支教应该“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