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与启示

时间:2022-08-19 09:06:57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与启示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相当发达,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评定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了解其教学特色所在。同时,有选择地引入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模式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

1.德国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双方共同承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任

(1)德国实施“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双元制”也称双轨制,是德国实行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也是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双元制”顾名思义,就是同时在两个地点有两个施教主体,也就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同时进行教学。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3~4天的实践教育,在职业学校里接受1~2天的理论教育。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由此可见,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德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学校生源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岗位。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之前,大多数青少年已经在为获取职业培训位置而努力。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向相关企业提出申请,通过企业的审核后与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并且寻找对口职业学校进行学习。在拿到德商业协会的职业资格证书之后正式入岗。同时,学生在“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下,在学校与企业间进行交替学习、实践。在企业真实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熟悉、了解今后的就业岗位和个人发展前景。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毕业时可以直接上岗工作,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2)充足的经费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德国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以下途径:企业直接资助;企业外集资资助;混合经费资助;国家资助;个人资助。其中,约85%来自企业,居于首位;15%来自外界。学生不会因为经费问题影响入学或完成学业。德国“双元制”学生和企业鉴定合同后,学徒期间企业还向学生支付一定报酬,每月从450欧元到800欧元不等,这也为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经费保障。

3)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实训教师和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德国职业教育的学生拥有完善的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训、实习主要在企业,由企业组织实施。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习;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等等。这一切均使双元制的机制健全、完善,使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学生在真正的生产实践中真强实战,练就了一身“真功夫”。

2.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理论教学。包括普通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两种。普通必修课含有德语、宗教和体育,让学生掌握基础文化、体质等方面的知识;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理论、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注重综合性。这些都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实践实践。其包括校内实践课和企业的实训实习。校内实践课包括试验和校内工厂实习。企业的实践课占绝对优势,其包括实训工厂的实训和工作岗位的实习。前者按实训计划进行全面的操作技能训练,并对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后者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生产过程中。

从以上得知,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有以下明显特征:科目较少但涉及面广,避免了内容重复和过量;强调整体知识的广泛性和融合性;实践课与理论课教学课时比约7∶3,实践课占绝对优势,体现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视。

3.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四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和实验法等等。其中较为典型的是行动导向式的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其具体步骤如下: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反馈成果评价。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项目的直接参与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同时,这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面向实践,注重技能。学生亲身参与到项目每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与他人协作共事的能力等等。

4.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业评定

(1)职业学校学生的成绩考核、资格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只有通过考核的学徒工才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

(2)关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由企业实训教师为第一指导,学院教师为第二指导,并在企业实践中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要“真刀真枪”地解决实际问题,以此确保毕业设计的高质量,达到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目的。

二、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近3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办学不规范、特色不显著、投入无保障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考空间和借鉴模式。

1.引导企业广泛参与

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担负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程度较低,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引导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是应该思考的。

(1)加强宣传教育,转变企业观念。(自发性)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是企业生存发展必由之路;是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是一种长远投资,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因此,企业要真正认识到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为教育部门应组织校企联谊会,增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2)进行政策倾斜,给予财政支持。(诱导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财政投入上应对职业教育重点倾斜:在企业建设完善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经费和实训教师培训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协助企业开辟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对于校企合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相应荣誉表彰和奖金激励等等,从而有效激励和引导更多企业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

(3)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权责。(强制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法》、《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等等对于职业教育各方面都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方面的规定仍不够完善。应完善法律法规,巩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其责任。一方面,对于履行义务的企业给予奖励,让企业有充分发言权,享受应有的权利。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履行义务的企业进行相应惩罚。

2.加快改革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科分化,知识融合度低;偏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教学“愈趋普通教育化”丧失职业教育的特色等等。

(1)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比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德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把“实训”作为一门“课程”来安排,称为“专业实践课”。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约7∶3,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远远高于上理论课。然而,我国学生的大多数时间花在理论课上,备战考试,实践方面甚少,有的甚至没有。因此,职业院校应重新修改课时,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

(2)加强教学内容的融合性。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德国的职业院校教学内容以企业工作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进行编制,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数理化的基础知识全部科学综合成“专业理论”、“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强调知识的广泛性、实用性和融合性。我国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我国职业院校加强融合性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教学内容应具有职业教育特色,逐步改变普通教育浓缩化的现状。职业教育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设置应以企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普通教育的模式,应密切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制教学内容。

3.加强改进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方法仍十分陈旧,形式单一,多数老师又都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出现了“你讲我听,你写我记,你问我答”等被动现象,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也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与企业需求对接。应完善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一是转变师生的关系,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氛围。二是改革传统教学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如行动导向法、实验法和案例法等等。例如,可以恰当采用德国“行动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活动按照完整的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由学生自己完成“项目”。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完成教学任务。

4.改革学业评定方式

德国职业院校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评定,尤其注重实践操作考核,考核流程十分严格,学业资格认证制度也相当完善。然而,我国实行单一卷面考试制度,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一方面要求,学生走上岗位时多数出现“眼高手低”、技能生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的现象。

(1)严格考试管理。对于考题内容的设计应遵循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原则。对学生的考试流程严格把关,切勿流于形式,要让学生从考试中认识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使考试激励与督促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2)实行“理论+实践并行”考核方法。根据专业不同,合理规划理论与实践考试内容比例。对于实践考核方面,让学生到实训现场动手完成操作,由实训老师给予成绩评定。

(3)完善职业资格认证法规,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资格认证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大多数学生只持有单一的学历证书,对于其资格认证方面缺乏规范认定。因此,要切实贯彻“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岗位做好技能上的准备,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小结

中德两国的国情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德国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上确实具有很多特色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应“取其精华”,大力发展我国的职教事业。

参考文献:

[1]邢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培训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2]方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31).

[3]黄日强.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J].世界教育信息,2006,

(10).

[4]冷晶.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18).

[5]姜勇.实践取向的课程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2,(6).

上一篇:地方高校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的保障体系建设研... 下一篇:基于Borda数—模糊数学的双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