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级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模式建设

时间:2022-08-19 06:06:52

浅析县级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模式建设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激增,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模式已不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探讨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途径,将是县级图书馆今后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文献资源;资源共享;信息服务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激增,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模式已不能够满足用户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探讨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当今社会,知识、 信息和科技愈来愈成为确保经济成功发展的因素。社会上各种信息服务企业应运而生,它们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获得了高额利润。面对如此激烈的竟争,我们县级图书馆大都还停留在传统、单一的“书刊借阅”服务方式上。因此,在设法抛弃传统的手工管理与落后的服务方式上,尽快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走开放式的自动化、网络化道路,是县级图书馆今后发展的共同目标。

一、 县级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上千年的发展史证明, 文化的积累、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是分不开的。 信息社会的到来,也必然给图书馆带来更大的生机。如果没有图书馆, 我们生存的文明世界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图书馆不能不发展。 发展就需要资金, 需要经费、 需要人才。 而县级图书馆自诞生以来经费就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经费短缺,书价猛涨,各馆进书甚少,甚至停止订购新书,所以馆藏文献资源枯竭,职能萎缩,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整体功能下降,从而使图书情报工作面临着两大矛盾:一是文献需求量的指数增长同图书情报经费紧张的矛盾;二是文献用户的需求日益增加同图书情报资源不足的矛盾。

面对这种困境,实现资源共享这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战略举措,在实现馆际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文献资源共享的范围才是县级图书馆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但是, 资源共享这一理论问题,虽在实践上也开展了许多协作活动,但在管理体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资源共享往往流于形式,协调活动很难见效。

二、 影响县级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因素

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优越性在图书馆界已达成共识。 但是县级图书馆对此问题却是从宏观上理论研究多,微观上付诸实践少,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资金保障上看。县级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是根据地方财政当年收入情况而定的。地区与地区之间差别很大,且没有法律的保障,存在着较大的任意性。就县级图书馆而言,年购书经费多才几万,少则几千,因此入藏品种与数量增长很不平衡,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何以谈质, 没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拿什么资源与人共享。

从文献收藏范围上看。一个地区范围内,各图书馆都从各自的需要出发,文献收藏范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缺乏一个统一规划,馆与馆之间难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馆藏毫无特色而言, 见啥买啥, 同一品种重复购入。这种状况要在短期内改变,非常困难。

从科学技术上看。新技术革命冲击着图书馆,也冲击着情报单位,新型载体材料正在改变文献的载体形式,现代化设备的出现使图书情报的管理、服务、设备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但是, 县级图书馆仍以传统的方法收藏、流通和使用文献,纸质载体也是文献部门收藏的主要对象,缩微技术、计算机尚不普及。 因此,信息的传递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之一。

从宣传力度上看。图书馆已习惯默默无闻埋头征集整理文献,而不注重各种媒介宣传馆藏推荐图书, 使大量的地方文献藏在深处无人知。 加之有的图书管理员业务素质不高,既不熟悉馆藏又不能热情地辅导读者阅读,对读者提出的问题一问三不知, 影响了读者的积极借阅性。

三、县级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途径、策略

1. 明确目标,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管理条块分割的现实,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各系统间的协作网络。 因此,县级图书馆系统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率先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作为资源共建共享的突破口,建立一个由文化主管部门直接领导的、 地区中心图书馆为龙头, 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结点的地区资源共建共享管理组织, 明确各成员馆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统一思想, 统一技术规范, 制定协作章程, 开展协作活动。

2. 加强图书情报单位网络化建设,促成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 这种合作的组织形式之一就是计算机网络,网络的建立可以使目前存在的文献布局不合理、经费普通短缺、文献利用率低、检索效率差等许多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网络的功能越完备, 这些问题解决得就越彻底,网络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好。

3.加大地方文献建设力度,明确重点。各成员馆要将地方文献建设摆上本馆业务建设的重要位置,建立独立的地方文献库,将其作为图书馆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牌。地方文献的采访、分编、典藏、利用实行一条龙管理,由专人负责。各中心图书馆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掌握本地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藏书规模、特色、人员素质、自动化程度、采用何种软件等等,实行统一标准,为资源共建共享扫清障碍,使各成员馆在一个共同的信息平台上实现联网,互享协作成果。

4. 提高文献信息服务质量,强化管员业务素质。图书馆应把征集来的馆藏文献转化成数字化文献, 从方便利用的角度进行知识重组。如:建立专题数据库、建立信息导航系统、 实现地方文献资源联网等。因此,我们既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再培训,使之适应传统型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的需要,还应挖掘人才潜力,盘活人力资源,使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5. 人才的培养与团队建设。在建设县级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道路中,人始终是最活跃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组成员首先要具有相关工作能力,如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数据库结构设计能力、对读者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的准确解读能力、对数字图书馆技术及应用的认识与判断能力、特色数据库主题选择与资源说明的文档编撰能力等。由此可见,县级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需要与项目相关的多种技术人才组成的工作团队,还要通过多种方法对其进行图书馆职业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团队需要有1-3 个多学科复合人才,才能整体把握和驾驭项目的建设,保证建成的项目具有完整性、先进性与准确性。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重点学科,长期以来收藏的文献在学科特点、学术价值和专业范围方面已形成一定优势。

但很多县级图书馆目前还没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特色专题数据库,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图书馆没有重视人才培养,而且不少图书馆根本没有考虑组建一支与数据库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工作团队。人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人才的培养与团队建设亦是如此。

【结 语】

总之,知识作为社会的产物,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应为全社会所共享。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实现资源共享将是县级图书馆今后事业发展的目标,只有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协作协调机构,统筹管理文献资源,才能实现资源共享,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吴谷云.县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初探 [J]. 图书馆论檀,2001,(6).

2.贺晓莉. 论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J].图书情报工作,1995,(6).

3.徐丽华. 文献信息服务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图书馆杂志,1997,(5).

4.何雪敏. 高校图书馆自我发展途径[J]. 图书馆建设,2002,(5).

上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初级绘图能力 下一篇:学习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